《三體》:為什麼普通人羅輯能成為救世主,背後的原因你看懂了嗎

《三體之黑暗森林》,是劉慈欣《三體》系列第二部,於2008年5月出版,依舊展現了作者對未來世界離奇卻又那麼逼真的幻想。一件件錯綜複雜的故事,一個個人物細微的心理描繪,使得我們讀者再次進入一個嶄新的、可以被打開想象大門的科幻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體危機逐漸到來之際,人類最高委員會成立了“面壁計劃”,推選出了世界中四個傑出人士破解三體謎題,拯救人類危機。他們被聯合國冠以“救世主”稱號,而羅輯,是四人中唯一一個沒有任何技能、頭銜、身份的普通人。與此同時,人類也有一部分群眾希望地球就此滅亡,於是他們之中也產生了四個與之相對的“破壁人”,專門破解面壁人的計劃。而奇怪的是,其他三個在世界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有自己相對應不同的破壁人,唯有普通人羅輯,破壁人是他自己。

羅輯被選中成為面壁人,聯合國成員也都很費解,因為他對戰爭沒有任何經驗,他甚至是個不合格的學者,是個靠東拼西湊的論文混飯吃的大學教授,他從事研究既不是出於探索的慾望,也不是出於責任心和使命感,只是把它當成謀生的職業。他常用投機取巧的手段,譁眾取寵的方式,來獲得生活上那一點點優越感。他甚至還有過貪汙研究經費的行為,對學者的使命始終抱著嘲笑的態度,這樣的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為什麼會成為三體人追殺的重要對象呢?為什麼可以成為整個人類的救世主之一呢?他身上到底隱藏著哪些神秘能量呢?

唯一知道答案的伊文斯已經死了,真正的答案只能靠羅輯自己去破解。現在對妹就帶領大家一起探討,普通人羅輯為何能拯救地球的真相吧。

《三體》:為什麼普通人羅輯能成為救世主,背後的原因你看懂了嗎

一,被迫成為“救世主”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樣,羅輯根本沒有對人類幾百年後的生死存亡有任何擔憂的想法,他想湊合過完這一生就得了,沒有閒心管那麼久遠的事情。當他被聯合國選中成為面壁人的那一刻,就急衝衝地跑到最高領導人身邊,想讓他們趕緊取消這個荒唐的決定。他真的毫無責任和使命感,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

然而,唯有他,是三體人所欽點的追殺對象,聯合國也沒辦法替他取消這個“使命”。

當得知木已成舟且無可挽回時,羅輯覺得,應該利用現有的特權找個童話般的山水田園之地,再找個心愛的姑娘,慢慢度過餘生。反正都是一死,不如就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的享樂般的自然死去應該是適合今生最好的方式。

這時的羅輯,讓整個人類都看著頭疼,大家都知道他無所作為,卻又不能說什麼,因為面壁人有個特權:“不能向任何人解釋他們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唯有破壁人可說可解”,他們的計劃一旦被破解,面壁人在公眾心中,也就沒什麼價值了。

說來也巧,羅輯在之前和前作家女友的交往中,虛構出了一個虛擬女友,當他利用現有特權進到童話般的別墅居住後,就派史強警官替他找這個“夢中情人”,然後開始了和夢中情人一起安居、養育孩子的幸福生活中。可好久不長,隨著第一個面壁人泰勒的計劃被破壁人破了後,泰勒自殺,給了羅輯一個沉重打擊,與此同時,聯合國也把他的妻兒全部扣押,讓他與她們隔離開,讓他真正去行使作為面壁人的責任。

因為地球最高領導,始終對人類存亡負有重大使命,一個面壁人已經自殺了,還剩3個希望,不能再有什麼閃失了。羅輯在此刻,終於開始,必須得想點兒什麼、做點兒什麼了,不然,他最愛的女人和孩子,都將不復存在。


《三體》:為什麼普通人羅輯能成為救世主,背後的原因你看懂了嗎

二, 被逼出來的拯救大法

三體人是《三體》第一部書中,葉文潔通過研究發現並聯絡上的,葉文潔死前曾找羅輯說過這樣一段話:“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被剝奪了一切希望後的羅輯,開始認真思考葉文潔話語的含義。他決定要離開這個山水田園般的地方,因為他已有了思路,而新的思路,會讓三體人直接給反人類的組織下達繼續追殺他的命令,讓他早早命喪黃泉。於是他申請去我國最安全最有保障的防空洞裡做研究,讓自己不受任何傷害。

很快,羅輯想出了一個方法,他利用太陽電波向宇宙發送咒語,他預測50年後其中一顆行星會因他的咒語而消失滅亡。在提出這個建議後,他便申請進入“冬眠”狀態,200年後再醒來驗證自己的成果。如果此咒語有效,他便可以把它複製到消滅三體星球上去。

200年後,當羅輯醒來,世界卻早已不是之前的那個世界了

。他發現沒有人再關心面壁者,而現代人也在他甦醒後快速的召開了一個聽證會,取消面壁計劃,取消羅輯的面壁人身份,由太空艦隊取代他們繼續為人類戰勝三體人做貢獻。

因為這兩個世紀以來,聯合國和整個人類已對他們的能力不抱任何希望,羅輯詛咒行星的咒語並沒有生效,而新新人類的發展,早已超越三體世界,他們再也不懼怕和三體人進行硬碰硬的戰鬥。

但很快,事情又有了變化,原來,現代社會的人類都被三體人給矇蔽了,三體世界扔過來一個水滴形狀超具藝術之物,就分分鐘內摧毀了人類上百個太空戰艦,而水滴將在幾個小時內到達地球,地球將面臨滅亡。

這時,唯有羅輯在說:“這次的水滴毀滅不了地球,它,是朝我來的,它要滅的,只是我一人。”

羅輯好不容易承擔了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但三體人偏偏要跟他開個玩笑,它們用水滴想滅的只是太陽,而羅輯,沒人再關心他的死活。正在羅輯覺得自己已經不那麼重要時,曾經的面壁者之一希恩斯帶著一大群民眾朝他磕頭叩拜,並強烈呼喊著:“主啊,你救救我們吧。”

原來,羅輯200年前詛咒行星的咒語突然被發現生效了,只是科學家這兩天才觀測到那顆行星已覆滅的事實,剛剛公之於眾。於是,人們突然又有了期待,覺得羅輯是人中之神。他是那個唯一可以有手段、有方法抵抗三體世界的普通人。

但此時的羅輯,並無法利用人類現有技術給三體世界繼續下達咒語。人類最厲害的太空戰艦連外星人的一個水滴都抵禦不了,他作為一個沒有武器的人,又能做什麼呢?

人類最高組織再次以他“冬眠”中未甦醒的妻子和孩子作為挾持的手段,讓他哪怕無所作為,也要給人類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羅輯第二次被迫重新接受當“拯救者”,又踏上了一次不歸路。他只能,用政府施加下來的“雪地工程”為幌子,欺騙大眾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而大眾也在不斷進化,他們並不愚蠢,他們都知道羅輯是在為了更快的見到妻兒,而接受上級的無意義安排,是在應付了事。

於是人們對他再一次失望,甚至要把他從居住的小區趕出去,他又成了人類的罪人。

幾經波折的羅輯終於死了心,他跑到葉文潔墓前,也親手給自己挖了個墳墓,並衝著天空大喊,要與三體人對話,否則就啟動之前一位面壁者的腕錶鏈接宇宙各大行星的裝置,進行地球和三體所有文明同歸於盡的戰略。

三體人終於屈服。

它說它們敗就敗在,以為羅輯真的是如同表面那樣的,無可作為的人。


《三體》:為什麼普通人羅輯能成為救世主,背後的原因你看懂了嗎

三, 普通人羅輯的逆襲之路

通過以上過程的梳理,對妹發現羅輯的成功經歷了以下7個重要階段:

  1. 自以為是廢柴,典型的小人物
  2. 一旦有了特權,開始追逐享樂
  3. 當所有享樂被剝奪後,開始思考如何持續獲得之前的享樂狀態
  4. 真心領悟責任的意義
  5. 太看重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6. 被公眾轟架起來的“人設”
  7. 要做大事,就要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到關鍵時刻,自可給對方致命一擊

羅輯從玩世不恭的普通人到拯救世界的救世主,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逆襲之路,其實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從中借鑑和學習。

首先,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在生活中是個得過且過、投機取巧、毫無貢獻的小人物,就因此貶低、看不起自己。大家看看羅輯,作為一個教授,其實人品和思想覺悟都沒有高到哪裡去,那為什麼作者劉慈欣要讓這樣一個小人物成為“救世主”呢?

因為我們每個普通人身上,都隱藏著羅輯般的光輝和希望。

哪怕你是再微小的人物,一旦讓你感受過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靡或安穩的生活後,就不會再願意回到過去窮困潦倒、沒有目標的被人忽視的日子中去。

聯合國最高領導們催發羅輯真正責任心的狠招就是,讓他先擁有一切他想要擁有的東西,然後再收回它們,讓他發狂、讓他繼續惦記,讓他最終有了奮鬥的動力和需求。

有人說,單身廢柴的人生是找不到奮鬥目標的,因為你不信會有東西可以使你快樂或為之奮鬥。然而,當你有了豪宅別墅、花不完的錢、自己心愛的人、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後,一切就都變了。當你有過這樣奢侈的天倫之樂後,上天再把這一切恩賜剝奪掉,你就會知道什麼是失去,什麼是對於你,最珍貴的東西。

羅輯責任心的開始,始於家人。雖然是“小家”,但也是因為他先感受到了小家的溫馨和喜悅,才讓他慢慢開始對整個人類,都開始有了擔當和使命感。

你可以說,他這是私心,是為了拯救“冬眠”中的妻兒,所以才對整個人類的生死存亡有著迫切拯救的感覺,但羅輯的妻子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全人類都不幸福,我們能幸福嗎?”

也許就是這句來自自己深愛女人的靈魂叩問,才使得羅輯意識到自己與世界、自己與自然、自己與他人和整個人類的關係——還好一切都不晚。

然而,羅輯也經過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在200年後甦醒過來時,太看重自己的價值,他沒想到面壁計劃會被直接取消,他也沒想到三體人的水滴來毀滅的不是他,而是太陽。這兩個連續性打擊,使他知道,雖已被命為“天之驕子”,然而還是沒有完全的絕對權力,還是會被很多事情打敗。但挫折,也使得他變得更加清醒了,得到對自己的清醒認知後,他終於學會把真實的意圖隱藏起來,默默地就取得了人類的最終勝利。

羅輯的後半段經歷也在提醒我們,如果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拯救者,必需先要學會“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當你瞭解到自己不再平庸,學會掌握知識和技能後也不再得瑟,讓人琢磨不透,才算是拿到了真正開解勝利的密鑰。


《三體》:為什麼普通人羅輯能成為救世主,背後的原因你看懂了嗎

四,民眾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力量

劉慈欣在《三體》第一部書中就寫過,葉文潔之所以要聯繫外星文明介入地球,就是因為她對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及一些腐朽的沒有人性的思想絕望了,她覺得我們生而為人,不應該是這樣的狀態,不應該只為自己活,不為後代或未來考慮。

所以在《三體》第二部書中,劉慈欣讓羅輯這個普通人意識到“拯救蒼生”的重要性,也是在說明,我們每個地球人,都有義務去規範自己的行為,為地球多種植一些綠色,為生態環境多一些有力的建設。四個面壁者,前三個都是地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的面壁計劃都沒有成功,也暗示著,最高級領導再怎麼努力,如果作為普通人的一份子——我們人民群眾不努力去踐行他們的方針和政策,也是不行的。

我們每個人,每個普通人,就是這世上,最最珍貴的救世主。而這,也是《三體》的精髓所在。唯有看得到自己身上的閃光之處,才能把你身上的這份優雅的難得的光輝,照射到更遠的黑暗森林中。


作者:對妹,《故事避錯》賬號的運營者。之所以開通這個賬號,是因為之前看《窮查理寶典》時,查理芒格曾說“生活和生意上的大多數成功來自你知道應該避免哪些事情,你該去總結和探索古今中外的人們犯過的大錯,從而通過反思他們的錯誤,修正自己的人生。”對妹希望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故事,讓自己和看故事的你都能受到些許啟發。讓我們打開生命的能見度,一起走正確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