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長是否很難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應該不是的。

恰恰相反,很多家長一直在努力的讓自己的小孩變得平庸。

那首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唱的那樣: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

我看了一下上面的答案,大概是父母怎麼怎麼逼他讀書學習,設定了多高多高的期望值。

然而,父母讓你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給你設定的期望值又是什麼?

如果讓中國的家長給孩子選一個最理想的職業,恐怕最高票的就是公務員,退而求其次的就是國企事業單位,再則就是大公司職員……有多少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流浪歌手、街頭藝術家,科學狂人,格鬥英雄,在冰天雪地裡拍攝北極熊的身影,在都市陰暗的角落收集血腥犯罪的證據?

更簡單一點,不論什麼行業做什麼工作,在孩子打工和創業之間,絕大多數家長怎麼選?

我們很多人,還是沒有明白什麼叫做“平庸”。

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

這句話,我只讀過一遍,但它就像用刀刻在我的腦子裡一樣。

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在想,什麼是“中庸”,什麼是“苟且”,什麼是“小智小慧”?以及,他們為什麼“是我們的致命傷”?

忘了是什麼時候,大概是大學,或者高中?一本雜誌裡面的一篇小文章,很爛俗的名字,大概是《理想》之類的。

作者小時候(估計是上世紀80年代了),班裡來了一個插班生,是個美國小男孩,各種稀奇古怪的操作。一天班上老師問“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很多同學的回答都是“老師”“科學家”“工程師”之類的,只有這個美國小男孩,“我要做一個調酒師”。

“調酒師是個什麼鬼?”作者那時候完全不知道,被唬到了,以為這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東東。

其實作者的理想是乒乓球世界冠軍,當然他不敢說。他五年級的時候打乒乓球得了學校(/縣/市,記不得了)的冠軍,一張獎狀,還有一個乒乓球拍,高興得瘋了一樣。

但他媽媽告訴他,“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為主,打乒乓球能有什麼前途……”幾次反抗幾次掙扎之後,作者還是不得不放下了乒乓球拍,然後順利的考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有一個令人羨慕,但自己完全不喜歡但也說不上痛恨,但完全沒有激情的職業(記得不是金融就是IT),疲憊、空虛、厭煩,甚至是不是莫名其妙的發火(已經是個小領導了)。

好像是因為父母的原因(所以這傢伙肯定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他和這個美國小男孩一直有聯繫。他也知道了調酒師是一個什麼職業,知道這個美國小男孩連大學都沒“考”上,知道這個小男孩真的到一個酒吧做了一個調酒師……於是每次去酒吧的時候,常常會看著扔著酒瓶打著小領結的調酒師,有些發愣。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得知,這個美國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作者重新查看這個美國小男孩寫給他的信,寄給他的照片,才感受到這個男孩生命中的充實和快樂。這個美國男孩的遺物中有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裡面記錄了他調酒的全部心得體會,由他發明並命名的幾個調酒方法已經被收錄進啥啥啥的……

於是作者突然醒悟了,我記得大概是這樣的(假設Jack就是那個美國男孩的名字):

Jack走了,他留給了世界一個筆記本,兩個他命名的調酒方法。更重要的是,哪怕他什麼都沒有留下,但他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他每一天都在做著他最喜歡做的事!

而我呢?假如有一天我離開這個世界,我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麼?如果這個世界我什麼都不能留下的話,就為我自己!我自己能不能快快樂樂的過完這一生?

他想起了他五年級得到的獎狀。他得過很多很多的獎狀,但只有這張獎狀,給他帶來過真正的、發自內心的狂喜和快樂,歷久彌新。他找到那塊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有拿起乒乓球拍,一夜無眠。

終於,他賣掉了他的房子,用這些錢開了一個乒乓球館……

(本來,很雞湯的一個故事,我突然想到,有些同學肯定會說,“虧了,要是這房子不賣現在就增值了”“沒房子找不到女朋友一輩子單身狗”,呵呵,意興闌珊,先吃飯,看看反響再說……)

有同學說沒看懂。

這本來就不怎麼好懂。

還裡面有兩個問題:

1、怎麼才是“平庸”?

是按收入來,在平均收入水平上下就是平庸,兩倍社平工資以上就是“不平庸”?還是按級別來,不到處級就是平庸,破處了就是“不平庸”?或者按……按啥來判斷呢?學歷,相貌,知名度……

上面這個故事裡的美國男孩,學歷不高,估計掙錢也不多,不知道在美國調酒師社會地位咋樣,他是不是很平庸?作者畢業於名校、令人羨慕的工作和收入,不平庸吧?但他為什麼不幹了呢?

我畢業幹過好幾個職業:有令人羨慕的律師,有我爸鄙棄稱之為“包工頭”的家裝公司老闆,後來家裝公司破產關門,27歲的時候我開始學習編程。為了學習前沿的技術,在大女兒才三個月大的時候,一個人來到上海,從零開始,四處求職。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會想,“折騰來折騰去,我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了這句歌詞:

我不甘心平庸的生活,註定我暫時的漂泊。

瞬間熱淚盈眶。

我在知乎回答: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最狠的時候每天幾百個贊,數不清的留言,都說熱血傳奇,“史詩級的勵志故事”。興奮之餘,我也在想:有這麼誇張麼?不就是進個培訓班,考過一個軟考,轉行找到一份還不賴的工作麼?為什麼這麼多人大聲的叫好?

後來因為這個回答,成了一個小V,很多人向我諮詢轉行的事,我才慢慢明白:我的果決,在他們看來,是多麼的了不起。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女孩子(我猜是女孩子),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轉行。她說她喜歡畫畫,從小就喜歡,而且朋友都說她畫得好看。她想了兩年了,一直在猶豫,拿不定主意。她的朋友都勸她,現在的工作多好多好,做設計做畫師不是她想的那麼簡單……所以她失眠、抑鬱,甚至想過自殺!她問我該怎麼辦。

怎麼辦?很簡單啊,試一下呀。

哪怕想到死,都不願意去試一下。就試一下,又有多難呢?後來我才慢慢的想明白:雖然她口頭上說有多麼多麼的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現在的生活;但其實,現在的生活,才是她的“舒適區”,穩定、閒適、收入尚可……畫畫,只能是一個夢,讓她拋棄現在的真實,去追逐一個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的夢,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狀態:苟且。

有些人試圖抵抗,所以焦慮;

有些人早已向命運投降,就這樣得過且過吧;

而只有少數人,勇敢的追求,拒絕庸碌的生活,為自己的夢想而拼搏,拼了命似的要“勒住命運的咽喉”……這才是“不平庸”的生活。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2、那麼,是不是家長就希望孩子過這種“不平庸”的生活呢?

我創業那兩年,很不理解我爸媽,和別人家孩子的家長,說的是:“讓他去闖!敢拼的娃兒才有出息,年輕的時候吃點苦沒關係……”但輪到我,自己家的孩子要去拼去闖的時候,他們就橫眉豎眼千百個心不甘情不願。

他們就不想我有出息?

這個問題,直到我也有了孩子,我也開始為他們的一生開始謀劃的時候,我才漸漸的明白了一些。

“不走平常路”,聽上去很熱血,很美好;然而,也很苦,也很累。作為父母,真的願意他的孩子“用一身傷痕”,換不一樣的體會?

按某些人的說法,我在知乎上宣揚的是“讀書無用論”。就因為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我還一度擔心我的表達能力。這裡不扯遠了,我就是我看到過的一條評論,大意是:

你說的這些沒讀書的有錢人,為什麼他們還要把他們的子女送去讀書呢?

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不要管一些個例,確實有相當大一部分的有錢人,還是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往好的學校塞。為什麼呢?明明知道手下那一堆的大學生,每個月掙的薪水還不夠他奧迪的油錢。

有的人是還沒活明白的,覺得自己“還是書讀少了”;有的人是活明白了的,“雖然我也有了今天,但好苦喲!”所以回過頭來想,寧願自己的孩子錢掙少一點,但“穩定”一點,一輩子“安逸”一點,說白了,也就是平庸一點。

而好好讀書,是現目前社會風險最小的一個出路。

所以你看,要讓家長給孩子選工作,絕大多數人,最後選的其實是“風險最小”的:公務員、大公司職員、醫生、律師……你給我找幾個家長,幫孩子選戰地記者、緝毒警察、極限運動、戶外科考之類的?最最貼切的,國家喊“萬眾創業,大眾創新”這麼久了,願意自己孩子放棄BAT的offer,支持他自主創業的家長,能有幾個?

為什麼?說白了,過來人都知道,創業太苦太累風險太大。所以,寧願不要虛無縹緲的大富大貴,只要眼前的旱澇保收而已。

接受孩子平庸,其實一點都不難;

放手,讓孩子在暴風雨中飛翔,在崎嶇的山峰攀爬,在無人的曠野的中踽踽獨行,才是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