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對很多人來說是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新年伊始,然而對於湖南衡陽的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卻是生命換來的悲劇......

然而這個悲劇的始作俑者是個13歲的少年,本應承歡父母膝下的陽光童年,被扭曲的心靈讓他對親生父母殘忍至此!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青少年的教育,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全社會和每個家庭都應當反思。犯罪的是孩子,犯錯的是大人們。

教育的本質到底應該是什麼?是全科高分?是奧數名次?是繽紛才藝?不客氣的說,用這些狹隘的技能雕琢裝點出的孩子只是易碎的花瓶,傷人傷己只是時間問題。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從根本上說,

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們從小建立起對生命的敬畏意識,對他人的關愛之情,對逆境的抗壓能力,以及優雅恰當的自尊自愛和自重。

其實,所有的悲劇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的心靈是怎樣一步步被扭曲的?

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家庭事事以孩子為中心,時間久了可能會造成孩子任性,甚至會對父母出言不遜、語言頂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級為極端的暴力事件。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這世界上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和“問題家庭”。問題孩子”的產生,是從父母的管教方式發展而來的。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毫無原則地溺愛,不是愛,而是害,它剝奪了孩子好好長大的機會,活生生讓他們逐漸變成了最冷漠的人。

隨著社會的進步,成人世界的各種關係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青少年適應環境、選擇人際關係、學習等幾個方面的壓力也都比過去大。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同時,青少年對父母的依賴尚未消除,生理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發展不完全同步,沒有完善的認知結構,心理狀態不穩定,再加上學習當中交替出現的成就感與挫折感,容易導致青少年與社會和家庭出現衝突,產生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問題。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不得不說,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本以為愛孩子,沒想到為自己挖了墳墓。

然而讓人痛心的是,如今很多家庭依然在這樣教育孩子:

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石。缺少陪伴,會造成孩子安全感匱乏、規則意識淡漠、自控力缺失、容易暴躁,親子關係也會逐漸疏遠淡漠。

“缺失了三年,父母將用30年來補償”就是這樣的道理。

以為懲罰責罵孩子會聽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懲罰是一種懶惰甚至無能的方法。每當孩子做錯事,不少家庭都喜歡懲罰責罵孩子。

打罵懲罰雖然能一時鎮住孩子,但負面影響很多,可能會激起孩子的憤怒、不服氣和反感,引起孩子的逆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

懲罰也容易逼孩子說謊,因為孩子可能會為了逃避懲罰,不敢實話實說,並漸漸會學隱瞞說謊。

錯把威嚴當最好的親子方式

很多家長以威嚴威懾孩子,跟孩子說一不二,習慣以命令的方式對待孩子。以家長自居的父母會給孩子居高臨下的感覺,當孩子無法反抗時就容易採取沉默不應答或哭鬧的方式。威嚴型的父母不容易讓孩子打開心胸跟自己交流。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請父母以尊重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接納與欣賞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嘗試像朋友般交談。拒絕跟孩子說類似的話:“你太讓我失望了”,“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我數到一、二、三……否則……”等。

把孩子成績放第一位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建議把孩子的成績放首位對待。因為除了成績,孩子還有人生。你把孩子生下來不是為了讓孩子當一臺“考試機器”,而是為了讓孩子快樂地生活,找到人生的意義。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很多家庭都掉進了一個怪圈:父母越干預學習,孩子學習越差;孩子學習越差,父母越干預。請嘗試將“學習”的責任全權交還給孩子吧,留些時間給孩子們做些他們喜歡的事兒,孩子們的自主意識會提高。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孩子成長沒有偏方,有的只是負責的父母,提供的穩定而健康的土壤。

這土壤裡,有媽媽的陪伴,更有爸爸的身影;有童年的親密,更有少年的尊重;有無私的給予,更有得體的退出;有及時的提醒,更有信賴的滿足。

錘傷親生父母逃亡,是家長將孩子活生生逼成了最冷漠的人?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給予孩子多少,也不是為他創造多麼精彩的世界。而是告訴孩子成長的意義,讓他們適應這個世界,懂得有可為和有可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