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當代年輕人很多都會遇到被逼婚的事情,現實中就上演了這一幕:

漢陽26歲小夥,因為被父母逼婚,整個人性情大變,父母溝通無果,上醫院檢查被診斷患上情感性精神障礙!

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本因找不到對象而憂愁,母親關愛式的嘮叨無異是在他傷口上撒鹽!

除了感情,媽媽還強勢對他的生活、工作指手畫腳,就連穿啥、吃啥都要反覆嘮叨。終於有一天,媽媽的嘮叨逼“瘋”了孩子。

這種嘮叨,不是愛,而是枷鎖。

——事實證明,苦口婆心,在孩子眼中就是一種魔咒。

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家長們長期針對某一事例的重複強調,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屬於一種負面情緒的累積。

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特別是當孩子認為已經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再三聽到家長的嘮叨時,他們就會認為家長對自己缺乏信任,從而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會出現牴觸、鬱悶、狂躁等精神症狀。

“溺愛式嘮叨”要適度,否則父母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你不停的嘮叨,會讓孩子負擔滿滿,教育和叮囑應該有更好的方式!

多培養孩子自我管理情緒及處事的能力。即便孩子事情沒做好,也要換個角度、換種方式督促他,避免硬碰硬。

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超限效應”,即因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凡是有孩子的家庭都存在一種“超限效應”,叫做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式或糾錯式嘮叨,出於為孩子好,對孩子期望高的父母心裡。

孩子最反感父母"嘮叨",你越嘮叨,孩子越對著幹!

愛嘮叨,實際上更多是父母無意識的需要,輸出的通常是強迫和控制。對孩子無效,還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會出現無法挽回的局面。

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正是出於這樣出發點的嘮叨,終究有1天會導致孩子——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對立中爆發!

父母的“嘮叨”包含了濃濃的愛意,卻也深深傷害著孩子,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父母長期嘮叨,可以導致孩子患上“慢性心理病”。

逼兒成狂的父母,無形給孩子的心上了一道道枷鎖!

心理的創傷相比較生理的創傷更難治癒,人們往往受外界各種壓力的干擾,不能及時疏導,反而在外界的基礎上自我施壓,有一部分人甚至因為心理作用感覺自身患病。所以,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及家長正確的教育、引導,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及健康的心理至關重要。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日常和孩子溝通上遇到了苦惱,孩子逆反心理讓你手足無措,可以放下心找我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