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靖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重新核定全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基数,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9.57亿元,同比增长7.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为143066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0.9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2.96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6:55.2:42.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19年靖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财政收支基本平稳。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3.66亿元,同比下降6.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1亿元,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54.31亿元,增长0.5%,税收占比为81.5%。靖江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146.48亿元,下降6.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1亿元,增长2.6%。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33.88亿元,下降12.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6.34亿元,增长6.4%。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53万人,其中女性33.1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7.61:100。本年登记出生人口4949人,出生率7.53‰,死亡人口4850人,死亡率7.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5‰。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8.46万人,其中城镇46.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以“便民利企50条意见”为总体规划,有效落实服务举措。全年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923户,注册资本金253.34亿元,其中新注册私营企业3881户,个体工商户8042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72.94亿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12.9%。

2019年靖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2.14亿元,同比增长3.3%。积极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66万亩,同比下降9.1%;粮食总产量26.75万吨,下降7.9%,其中夏粮10.22万吨,秋粮16.53万吨。粮食综合亩产489.4公斤,同比增长1.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08万亩,产量0.57万吨,分别增长64.0%、65.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02万亩,产量24.16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6万头,家禽出栏125.06万只,禽蛋产量5245吨,水产品产量9849吨。

现代农业特色明显。

全市年末高标准农田31.89万亩,设施农业9.3万亩,设施渔业2.3万亩。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97万千瓦。全市现有农业“二品一标”2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57.2%,“长江特水”养殖规模超过1.8万亩。新建泰州农业物联网示范园区1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回升。

深化“智能制造城”建设,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完成智能化技改45个,建成智能车间49个、智能生产线98条,智能重装、精密制造等特色园区形成产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1312.03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年工业用电量31.36亿千瓦时,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9.72亿元、增加值196.72亿元,分别增长8.0%、9.2%。

主导产业稳定增长。

船舶产业生产不断向好,金属材料产业持续增长,木材加工产业快速扩张,电机电器及通(专)用设备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8.4%、9.0%、37.5%、7.3%、6.5%。新兴产业产出快速提升,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25.5%、21.2%和16.1%。

企业盈利能力上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0.62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利润80.25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8.6%。

建筑市场不断开拓。

全市共有建筑企业224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26家,二级资质企业78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17.39亿元,工程结算收入365.9亿元,创利税40.71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5.87亿元。承接工程施工面积3756万平方米,其中规模工程2951万平方米,境外工程90万平方米。获得省优工程项目3个,靖江市文化中心项目钢结构工程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7%。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为70.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4.5%。优质项目加快集聚,大健康产业投资增长48.5%,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89.3%,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78.7%,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29.3%。

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

房地产开发投资64.07亿元,增长12.2%。商品房施工面积328.63万平方米,增长5.5%。商品房竣工面积80.34万平方米,下降3.5%。商品房销售面积96.75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2.52万平方米,增长15.5%。商品房销售额106.37亿元,增长26.5%,其中住宅销售额102.61亿元,增长31.2%。

五、消费和旅游

消费市场表现活跃。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9亿元,同比增长7.4%。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02.48亿元,增长7.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6.61亿元,增长7.4%。从消费形态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3.01亿元,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08亿元,增长2.9%。从消费品种看,基本生活类消费基本平稳,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下降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日用品类增长5.0%;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化妆品类增长29.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3.2%,中西药品类增长29.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6%,汽车类增长8.6%。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年末拥有国家AA级及以上景区3个,星级饭店3家、星级饭店客房580间。建成我市首个旅游集散中心——江阴大桥服务区集散中心。接待海外旅游者(含一日游)0.5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6万美元。全市新建旅游停车场1.49万平方米,新建A级旅游厕所16座,新建旅游风景道8.6公里,新增民宿床位57张。成功举办2019中国汤包美食文化节,创成中国四季美食名城。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进口8.96亿美元,同比增长9.2%;出口2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9%。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5.52亿美元,占货物进出口总额45.0%;加工贸易进出口17.92亿美元,其中船舶进出口13.5亿美元;其他贸易进出口1.04亿美元。从进出口市场看,亚洲占比40.4%、大洋洲占比16.8%、北美洲占比12.1%、欧洲占比11.6%。

外经合作稳步提升。

实际使用外资11577万美元,同比增长28.1%;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82.6%;注册协议外资12734万美元,同比增长194.6%,其中,新签协议外资项目6个金额4160万美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外经营业额10612万美元,同比基本持平,新签外经合同额7442万美元。

七、港口、交通和邮电

口岸能级快速提升。

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12.5米深水航道通过竣工验收,沿江现有泊位183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6个。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8124.6万吨,同比增长26.4%,其中外贸1501.3万吨,同比增长34.6%。主要货类吞吐量分别为煤炭及制品6427万吨,矿建材料4703.7万吨,金属矿石3448.6万吨,粮食1281万吨,木材1035.8万吨。

交通运输便捷高效。

年末全社会机动车保有量19.43万辆,其中汽车15.36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803.5万吨,周转量47994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公路客运量3541.93万人次(含公共自行车),上升94.7%,客运周转量35269.7万人公里(含公共自行车),下降6.8%;水上货物运输量1656.68万吨,增长54.3%,货物周转量438058.5万吨公里,同比基本持平。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公里。

邮电通讯稳定发展。

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2亿元;电信、移动和联通业务收入7.02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78.74万户,其中4G上网用户61.2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7.55万户,其中光纤宽带用户数27.20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11.78亿元,比年初增加159.73亿元,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614.70亿元,比年初增加75.1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50.02亿元,比年初增加68.0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989.48亿元,比年初增加110.00亿元,增长12.5%。其中,住户贷款297.03亿元,比年初增加33.1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92.45亿元,比年初增加76.81亿元。

资本市场利用加速。

年内新增江苏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7家,其中价值板2家。年末驻靖证券营业部共6家,证券机构开户总数85416户,较年初净增6978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1250.01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A股证券交易额972.72亿元,同比增长33.0%。证券托管市值43.52亿元,同比增长0.7%。

保险需求日益增强。驻靖保险机构共37家,其中:财产险16家,人身险2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为24.50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9.4%,人身险保费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9.0%。保险密度3579元/人,保险深度2.5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持续增强。

新增泰州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3家企业研发机构获得省绩效评价“优秀”,3家企业研发机构入围省“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培育库第二层次。院地合作成效显著,举办新时代科技新长征等产学研活动26场,引进高新技术项目88项,共建校企联盟19家。科技项目稳步推进,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友谊奖1项,引进并获批江苏省“科技副总”7名。

科技产出亮点纷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比重达45.9%;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4515件,其中发明专利1543件;授权专利数2305件,其中发明专利9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83件。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99所,其中幼儿园49所,义务教育学校43所,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全日制本科院校1所。年末在校生81855人,专任教师6610人。2019年中小学招生13585人,毕业130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幼儿园、小学分别为105.3%和119.4%。全市高考本科、本一上线率再创新高,泰州市文理科最高分均花落靖江,在全省分别排在第二、三名。中考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城乡教学质量更趋均衡。完成省靖中专校搬迁,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新创1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1个省现代化专业群。完善特教融合教育机制,建成16个融合资源教室。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陈列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家,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5.10万册,文物保护单位29处,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433平方米,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三馆一站”覆盖率127.8%。公共文化供给内容丰富,举办以“弘扬东线第一帆精神”为主题的第37届文艺节,全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425场。广播电视作品评奖中,获省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个、泰州一等奖11个,优秀栏目3个。国画《梨园追梦》荣获第二届“江海门户通天下”全国作品展优秀奖。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公共体育设施总面积112.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为1.65平方米,其中拥有非学校类市属公共体育场2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1个。靖江籍运动员在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获金牌1枚,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4枚,在省级赛场上共获得金牌9枚。全年成功承办5场省级以上群众体育赛事。

医疗改革深入推进。

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16家,其中医院、卫生院29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257张,卫生技术人员49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00人,注册护士2077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患者市域内就诊率达97.1%,巩固和完善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加快纵向型医联体建设,建立跨区域专科联盟10个,建立区域内专科联盟2个。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建成并投用。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4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6142元,增长9.1%;经营净收入5090元,增长4.9%;财产净收入4057元,增长9.8%;转移净收入5652元,增长11.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分别增长8.4%和9.0%,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

消费能力稳步提升。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456元,增长8.4%。其中,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8302元,增长8.5%;衣着消费支出1751元,增长6.5%;居住支出5664元,增长6.6%;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400元,增长8.1%;交通通信支出5195元,增长10.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455元,增长8.4%,占居民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2.1%;医疗保健支出1854元,增长10.7%;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835元,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2768元和21570元,同比增长8.0%和8.5%,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2%。

就业创业提质增效。

全年举行各类招聘活动114场次,提供岗位2万个,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77万人。制定出台创业孵化基地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方案、认定与管理办法,全年新增创业1.5万人。安置失业人员1.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失业保险参保率98.5%。全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2人、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6人,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实现就业183人。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4万人,年内新增0.63万人,每万人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0.15万人。

社保医保覆盖扩面。

全年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万人,新增社会保险登记1227户,新增参保人员5473人。新增60周岁以上参保人员4321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98%。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3.2万人,其中离退休人数9.0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28.07万人,城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19万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为98.1%、99.5%。

福利事业受众更广。

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32家,床位2288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63.7%;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9.2张;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13%。精准救助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1918人;农村五保1579人。年内促进残疾人就业5296人。持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建档立卡低收入、重残及残疾儿童少年签约率100%。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建成农创基地6个,建设标准化厂房12.66万平方米,招引入驻项目9个,基地运营实现收益745万元;实施扶贫基金项目62个并实现稳定收益177.2万元;全市4259户9350人低收入农户和58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秉持“家·公园”理念,提升人民路、安宁路等7条城区道路,调整优化5条公交线路,改造背街小巷12条,解危老旧危房2.2万平方米,投用智能停车场4个,增加停车泊位1.5万个。休闲水街、容湖书房、音乐花海广场、“东线第一帆”公园开放投用,全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9%。建设农村道路40公里,改造桥梁10座,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85个,新桥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马桥镇获评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生态环境持续趋优。

实施大气重点治理工程51项,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1%,PM2.5浓度为0.042mg/㎥。深入开展“健康长江靖江行动”等专项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11项,铺设城镇污水管网27.3公里,疏浚整治河道183条共128.4公里,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城市面貌日益清爽,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72.1%,恢复沿江生态湿地20万平方米,成片造林3100亩,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


2019年靖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使用的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正式数据以2019年度《靖江统计年鉴》为准。

3.公报中数据为含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口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