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晒詩,酈波卻經常晒,有才華的人不用低調

看了5季詩詞大會後,不少人可能會和筆者有同樣的疑問,一個背詩的節目為何會這麼火?其實原因或許很簡單,觀眾看選手背詩時,也從嘉賓的講解中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

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曬詩,酈波卻經常曬,有才華的人不用低調

詩詞大會有5位很有名的導師:康震、王立群、蒙曼、楊雨、酈波,每一位的講解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但人紅是非多,關於他們的質疑聲也一直不少,其中最大的質疑就是:這五位導師只會品賞詩詞,自己卻並不太會寫。對於這個質疑,筆者無法贊同,雖然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曬詩,但酈波卻經常曬。

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曬詩,酈波卻經常曬,有才華的人不用低調

酈波不只是在節目中經常“口占一絕”送給選手,而且在網上也經常分享自己的大作。他是5位導師中的寫詩高手,古風現代詩都能寫,每首都夠有水平,只能說有才華的人確實不用低調,讓我們來品一品。先看古風詩:

《葉》

回看東籬羨落英,山河明滅亦關情。

與君同是人間客,歸去始知身更輕。

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曬詩,酈波卻經常曬,有才華的人不用低調

這是一首詠葉詩,寫得頗有水平。首句“東籬”是用典,指的是陶淵明《飲酒》中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多年隱居,不問世事。次句“山河明滅亦關情”寫出了自己矛盾的心情,一方面羨慕陶淵明放下一切的自在,一面又放不下天下事。

後兩句用傾訴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糾結。“與君同時人間客”是指自己和陶淵明一樣,都不過是人間的過客。當年納蘭性德在《浣溪沙》一詞中寫道:“我是人間惆悵客”,酈波這一句沒點出惆悵二字,卻一樣有為世俗所困之意,這一點體現在最後一句中。“歸去始知身更輕”,是避開俗事後的灑脫。

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曬詩,酈波卻經常曬,有才華的人不用低調

這首七言詩,雖然無法和古代先賢的作品相比,但在現代人所作的古風詩中已經算是有水平了。酈波更擅長的是現代詩,比如這首《在乎》:

《在乎》

一個孩子在門口張望

路上除了我

沒有一個他的小夥伴

一個姑娘

在村口張望

路上除了我

沒有她要等待的情郎

一盞孤燈在夜裡張望

路上除了我

沒有人在乎它微弱又微弱的 光亮

這是一首頗有意思的小詩,題目取的是“在乎”,詩人截取了三個特殊的場景來詮釋什麼是在乎。與現在不少現代詩空洞無物的風格相比,這首詩句句落到實處,言之有物。

全詩分為三小節,前三行寫的是一個孩子的在乎,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小夥伴,所以在門口張望,而路上那個“我”的存在,顯然是尷尬的。中間三行,寫的是一位姑娘的在乎,她也同樣在張望,站的地方是村口,等的是她的愛情,路上的那個“我”是多餘的。

詩詞大會別的嘉賓都很少曬詩,酈波卻經常曬,有才華的人不用低調

最後三行,是全詩最有意思的部分。尷尬又落寞的我,終於找到了知音:一盞在夜間張望的孤燈,它用微弱的光亮照亮著小路,沒有人在意它的存在,除了在前行中的“我”。在這第三節,“我”這個形象由被動的被在乎,變成了主動的在意孤燈,並與孤燈已經融合成一體。這微弱的光亮給落寞的詩人帶來了溫暖,也讓全詩變得更加靈動,十分耐人尋味。

縱觀這首現代詩,從遣詞上來看,通篇並無一個高級的字眼,但卻發人深省;而從意境上來看,詩人層層遞進的行詩結構,讓感情也層層昇華,最後在落寞中找到光亮,進入詩境,充滿了感染力。最後從精神內核上來看,這首詩是充滿著力量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落魄路人的形象,用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感來描繪一個充滿等待和希望的世界。

兩首作品,一首古體詩,一首現代詩,讓我們見識到了酈波的水平。雖然作品仍有瑕疵,但酈老師的基本每週都有新詩的高產還是令人服氣的。能品詩、能寫詩,這樣的高手如今確實不多了。這兩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