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傳媒內參導讀:即將於10月13日播出的《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恰同學少年”總決賽,突破性地走出演播室,走進千年文化古城河北正定,為這場詩詞盛宴畫上新句號,也讓觀眾看到這檔節目持續創新的生命力。

2017年藉著政策紅利的契機,文化類節目確實曾為中國綜藝市場注入一股新力量,讓綜藝創作者看到了文化題材的潛力和可塑性。但擁擠的節目、同質化的內容難掩文化類節目粉絲少、難出彩、不賺錢的現實。大多數詩詞節目也成為“一季遊”,無法產生更持久的影響力。

反倒是開全國電視詩詞文化先河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五年做八季,不僅將環節、題型創新求變,而且在詩詞文化上做深做精,成功打造“中華好詩詞”文化名片。即將於10月13日播出的《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恰同學少年”總決賽,更是突破性地走出演播室,走進千年文化古城河北正定,為這場詩詞盛宴劃上新句號,也讓觀眾看到這檔節目持續創新的生命力。

詩詞盛宴碰撞文化名城

《中華好詩詞》首次戶外錄製

“地當河朔稱雄鎮,虎踞龍蟠燕趙間”,在“大學士”趙忠祥登臨長樂門城樓朗誦《正定府》的豪邁激昂中,《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恰同學少年”總決賽正式拉開帷幕。

與常規的演播室環境不同,本季《中華好詩詞》將總決賽設立在文化外景地正定,既是戶外實景創作形式的突破,同時這場古今對話、人文與歷史的交融,為文化節目賦予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多交互意義。

巍峨城牆下,“常勝將軍”趙子龍擂響象徵戰無不勝的常山戰鼓;《紅樓夢》“十二金釵”穿越而來,且舞且樂;八支高校戰隊成功會師,以詩會友……《中華好詩詞》與正定這座文化名城意外碰撞出了新火花,讓歷史在新演繹中鮮活了起來。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文化節目本就沒有固定範式和內容,只不過人云亦云的模仿,將這類節目的創作範圍越做越窄,一間演播室,嘉賓點評、選手比拼,詩詞歌賦,便是大多數文化節目的基本元素,這樣的一次性快消品自然很難留住年輕觀眾的注意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恰同學少年”總決賽走向室外的這一小步,可以看作是詩詞文化節目尋求突破的一大步。

在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打破演播室和戶外界限時,《中華好詩詞》能夠快速做出反應,打破觀眾對詩詞文化節目棚內相對靜態的疲憊觀感,置身於更廣闊的天地之間,更具歷史感的城牆之下,不得不說這是一次有遠見的創新試水。

時間、空間的延展之外,《中華好詩詞》歷屆選手的迴歸則為總決賽更添幾分傳承感,馬博文、黃舒敏、暢欣等選手扮演“十二金釵”,歷屆冠軍選手展開詩詞接龍,還有第五季“詩詞小神童”杜若禕、笑對病魔的白茹雲等等,這些曾在《中華好詩詞》舞臺上盡情展現才華的熟面孔,如今已向新一季選手傳授經驗、傳達態度,為觀眾展現詩詞的正能量。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從“唯一”到“第一”

創新求變是文化類節目的創作基準

業界公認,相對於2016年年底蔓延開來的文化類節目熱潮,《中華好詩詞》是開全國電視詩詞文化先河的首創平臺,也是第一個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娛樂形態相結合的節目,《中華好詩詞》倡行的“娛樂為殼、文化為核”理念,至今備受推崇和尊敬。

從“唯一”走向引領的過程中,《中華好詩詞》創新的內容和挖掘的人才也成為後來者的借鑑素材,節目首創的“百人團”、“飛花令”樣式,在不少節目中似曾相識;活躍於全國各檔詩詞文化節目中的“詩詞明星”,像陳更、白茹雲、李四維、王天博、孫東輝、石繼航等,都成名於《中華好詩詞》。

《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恰同學少年”則繼續深挖詩詞文化節目的潛力,賽制方面,延續分組賽、組內淘汰賽、組間淘汰賽、總決賽的賽制,節目匯聚國內外20所頂尖高校

,最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八支高校戰隊成功會師總決賽。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內容層面,節目組在升級原有題型的基礎上,創新了“大浪淘沙”“速度與詩情”“一眼千年”“百首不相離”“出雙入對”等靈動鮮活、體現大學生風采的題型

,令人耳目一新,也讓選手和觀眾從單調的背詩裡解放出來,領略到詩詞的內涵。

選手層面,尊重每個人的個性表達依舊是節目的創作原則之一,本季節目既有如鄭涵般“戲精”有趣之人,也有如武漢大學異才師姐淡然享受比賽,成功時興奮吶喊,失意時互相鼓勁,雖是素人選手,但每個人都憑藉自己的詩詞底蘊和鮮活個性,讓這個舞臺更加生動起來。

對於《中華好詩詞》而言,相較從到1的勇氣和魄力,從1到N更需要始終抱有創新的姿態,不僅要時刻洞察市場的需求變化,還要儘可能地做到創新引領、深挖詩詞文化,並非易事,正如節目“大學士”酈波評價節目:“參與《中華好詩詞》,感覺不是在做一檔節目、一個項目,而是在做一個事業,一個接續中華文脈的事業。”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五年八季,歷久彌新

成就“中華好詩詞”文化名片

當90後、95後被各種娛樂短視頻吸引目光之時,《中華好詩詞》以清流姿態,抓住年輕人的眼球,讓有新意、有趣味成為這檔節目的標籤,也讓詩詞文化在大學生間流行起來。在河北衛視頻道總監冀國鋒看來,“五年來,堅持‘守良心、惟創新’,心懷敬畏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是《中華好詩詞》贏得業界和觀眾口碑的關鍵。

截至目前,《中華好詩詞》已經播出五年八季:五個常規賽季,一個“詩詞王中王”賽季,兩個“大學季”賽季,成為中國電視熒屏上壽命最長的文化類節目之一。

難能可貴的是,《中華好詩詞》的自我更新迭代從未停止,第二季節目積極促成了海峽兩岸的詩詞文化交流,第三季吸引了海外人士的加盟,“詩詞王中王”將出色選手與明星關主配對搭檔,第四季將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五季邀請往屆明星選手迴歸擔任擂主,大學季關注大學生群體的詩詞涵養,並且走出演播室,讓視角不再封閉,創造文化節目新突破。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從“唯一”到“第一”,《中華好詩詞》總決賽走進正定古城


從《中華好詩詞》的不斷創新可以看出,文化節目難做是現實,但這並不該成為節目類型過度集中、內容大同小異等問題的藉口,文化節目的創新並非新形式、新元素的簡單疊加,而應該是有情感勾連地融合在一起,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文化自信和生命力,並期待節目的下一次創新,這就是一檔文化節目散發出的歷久彌新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