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说到心理创伤,人们往往会想到地震、海啸、火灾、洪水、病毒肆虐等天灾,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或多或少地遭受心灵创伤。

包括儿童期丧亲、被父母或他人情感忽视、言语暴力、躯体虐待或性虐待;成年期的丧偶失独、离婚、家庭暴力、重大意外事故、躯体严重疾病等。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中对于心理创伤的定义是”以某种方式接触实际的死亡、死亡威胁、严重的伤害或性暴力“。

有科研成果表明:遭受心理创伤的个体并不一定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扳机、闪回、噩梦、高度唤醒水平或麻木、回避行为等一组症状为特点),

也可能表现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精成瘾或药物依赖、躯体形式障碍等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紊乱。

心理创伤会对人际、学习、亲密关系、工作、自我效能、甚至免疫系统等造成长期负性影响,而且还会在家族中进行代际传递,影响我们的子子孙孙。

遭受创伤的人,常常被建议“你就把它忘记吧!

但,真正的创伤从来不会被“忘记”!

它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心灵、骨骼、肌肉、腺体里!

心理创伤治疗一直都是心理治疗中的难点!但是上个世纪后期,随着脑成像技术、神经科学、发展心理病理学、人际神经生物学等的发展,许多科研成果揭示出:

心理创伤的确会造成神经生理方面的一系列改变,比如大脑报警系统变得异常敏感或者麻木,而使得他们不能进行日常生活。

他们不是不努力、不是意志薄弱不思进取、不是道德感差,而是他们的大脑、外周神经系统等的反应机制和他人不一样。

只有了解了心理创伤在心身中的存储和反应机制,才能够对创伤进行精准治疗。有创伤治疗经验的同行也许会发现,传统的谈话式心理治疗技术常常很难帮助来访者从复杂创伤中恢复,而“回归身体”——理解和使用身体体验——或许是创伤治疗的方向之一。

不管是对自己和家族负责任的普通民众,还是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工作者,创伤疗愈都是一门必修课。

好书来袭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身体从未忘记》

—心理创伤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作者:Bessel van der Kolk

译者: 李智

本书作为心理创伤治疗的圣经,是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巴塞尔-范德考克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全美最畅销的心理创伤疗愈书籍之一,书中全面介绍了目前为止美国心理创伤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通过这本书,您能够建立起对心理创伤的崭新理解,学到更切实有效的创伤疗愈方法,也为自己的心理事业或个人成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

作者介绍

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教授、国家创伤综合征治疗联盟(National Complex Trauma Treatment Network)主任,布鲁克林创伤中心创始人和医疗主管,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有超过30年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

译者推荐

“除了传统的药物和谈话治疗之外,本书提出了多个被证实有效的创新疗法(包括神经反馈、正念、游戏、瑜伽、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等),这些方法可以激活大脑自然的神经可塑性,重新连接被创伤扭曲、失去功能的大脑回路(尤其是那些与快乐、投入和信任有关的脑区),一步步重建“感知当下“的能力。

这些治疗方式也能够提供新的身体体验,消除创伤留下的无力、愤怒和崩溃的感觉,让人们重获自我控制。”

选读本书的原因

在《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的前言部分,来自神经科学、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界的资深人士对它的推荐语中,总结出这本书的6个必读理由:

1. 在创伤疗愈领域40年的丰富经验。

2. 对创伤及其意义的跨领域整合。

3. 针对创伤疗愈疗法的创新。

4. 对无论是治疗师还是大众的实用性。

5. 结合大量案例插叙,语言平易,引人入胜。

6. 充满感情和同理心的视角,人性化的疗法。

【咖说】系列读书会 心理创伤篇

华章心理与致道中和邀请到六位业内资深心理创伤专家,将结合大量临床经验,为各位解读《身体从未忘记》。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领读人介绍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程文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心理治疗与督导师,硕士生导师;目前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兼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1997-2000年中德行为治疗师培训第一期学员,2000-2001年间接受德国儿童行为治疗师巴梦吉博士督导,目前为国际精神分析师候选人;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认知行为学组及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儿少精神医学组组长等。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李箕君,男,江苏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国家心理救援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科主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D-06-03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兼医学心理专委会主委;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专委会院内应急专业学组副组长、心理应急专业学组组长;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会主委。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王振,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BT协作组副组长,CSNP强迫症研究者联盟副主席、CPA强迫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心理应激与创伤相关障碍、强迫症、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与病理机制研究工作。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李艳苓,女,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首届临床催眠培训师;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临床总督导;精神科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CEI)注册会员;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德班高级认知行为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师专委会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认知行为治疗工作组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催眠治疗学组常务工作小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伴侣与婚姻咨询学组成员;简单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高隽,女,北京大学本硕博毕业生;复旦大学公共发展与社会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X-12-007)。国际催眠学会(ISH)青年委员会成员;亚洲催眠学会常务理事。在国内著名学术大会及培训项目中担任同传和主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委员会委员/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委员/临床与咨询委员会伴侣与婚姻咨询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委员;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行为催眠组”中方常务理事。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方新,女,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国际催眠学会常务,亚洲催眠学会候任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BT和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催眠学组创建组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伦理组委员、首批注册督导师、伴侣与婚姻咨询学组创建组长;曾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02年起,从国外引进了EMDR、危机事件压力管理、自我状态治疗、躯体体验整合式创伤治疗等危机创伤相关培训。

大咖推荐

程文红:“创伤相关心理工作如同身体创伤治愈,需要理解,果断,稳定,安全与减轻痛苦,多读书有助于我们的大脑迅速在实践中学习。”

李箕君:“22年天灾人祸的危机干预心理救援经历,深深体会到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多因素对我们个人、群体的全方位影响。综合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精神科、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去一线的精神科医生短平快培训即成心理救援主力。《身体不会忘记》告知我们,身体是河床,心理社会…是河水,流水不腐。河流是个整体,命运共同体。”

王振:“心理创伤可能是不少人一生都在经历却很少去面对的一个话题。差不多二十年前接触这一领域,却一直在河边浅行,十三年前偶然机遇踏入PTSD研究领域,又赶上汶川地震的发生,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一直试图将精神、神经、身体结合起来去深刻理解人们面对心理创伤时的一切,直到看到此书忽然如获光明。本书深入浅出的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呈现了心理创伤后诸多现象的机制及自我调控和疗愈的途径。在我带领援鄂心理医疗队返回上海修整时候再次看到此书,毫不犹豫的把它推荐给我的战友们,我深信它同样值得你去探索。”

李艳苓:“ 心理创伤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绕不开的话题,但又是难以面对的话题,本书的作者以专业者的勇气和智慧去接近并探索了心理创伤,又以包含深情的笔触,描述了深陷创伤痛苦中的人们那些难以言表的灵与肉的感受,然后又介绍了身心整合的疗愈方法。我是在接受Hartman博士的自我状态治疗和心理创伤整合式躯体治疗的培训过程中阅读了这本书,深感这些对我的临床工作非常有帮助。”

高隽:“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关注于思维与语言的同时,往往容易遗忘身体的重要性,这在创伤治疗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对于专业人员而言,阅读本书不仅是为了看到谈话治疗的局限,更是为了积极实践身心整合的取向来增益治疗效果;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以肉身姿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凡人来讲,阅读本书或许是一个机会让我们体悟“安身立命”的含义。”

方新:“创伤,储留在我们的骨骼、肌肉、腺体里!它的形成原因,不仅有天灾,还有大量的人祸;它进而会侵蚀我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知,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还使得我们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它让我们痛苦一生,并且还会在家族中进行代际传递;《身体不会忘记》很好地解释了创伤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基于此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且,大量的案例和流畅的翻译使得该书可读性极强,是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的必读物!”

学习大纲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创伤带给当事人本身的易感性,书中的有些描述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激发你的回忆和情绪,因此在阅读时务必尊重自己内心的步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系列读书会:心理创伤篇《身体从未忘记》

【公开课回放】

原来你也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