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防化兵首战金门,烟雾缭绕蒋军找不到目标,胡乱打了几十炮

文/雷霆

1954年8月14日,解放军第31军受领了金门炮击战的任务。根据作战计划,此次炮击将动用150门火炮(分为5个炮群),向大、小金门,大、二担等地实施火力射击。主要目标,则是停泊料罗湾一带的将军舰艇。

为争取胜利,减少己方损失,此次攻势的一部分火力必须压制距离大陆较近的小金门敌炮兵。为此,31军将这项任务交给了92、93师的2支122毫米榴弹炮兵群(共计7个营)。同时,为实现迷惑敌人的目标,31军指挥所决定,在92、93师炮兵群配属地域——西村至赤坡山一线释放烟雾,保障炮兵作战行动。

我军防化兵首战金门,烟雾缭绕蒋军找不到目标,胡乱打了几十炮

​【厦门与金门地区】

西村至赤坡山一带,原来也是我军野战炮阵地。但为了造成此次行动的突然性,我军特地将原先部署于此的榴弹炮撤出,取而代之的则是木头、砖块堆起来的“假炮”。这些涂过沥青的圆木与支架支撑的火炮,看上去栩栩如生。为使该“炮兵阵地”看上去更加逼真,92师防化连受命在此炮阵地前释放烟雾,达到遮蔽炮群阵地的目标。

那时,防化连刚成立。连里既无发烟器材,也无系统训练。炮击前2小时候,军指挥所给他们送来了77个小型发烟罐,每个自重2.2-2.3公斤,发烟效果时间为5-7分钟,烟长75-100米。厚达10-15米。这77个小烟罐被部署在赤坡山前沿的两处地段,将会构成长达1公里的发烟地。

我军防化兵首战金门,烟雾缭绕蒋军找不到目标,胡乱打了几十炮

​【【金门炮战的油画。】

防化连代理连副刘恒贞受领任务后,命11名战士携带所有烟罐奔赴赤坡山。在那里,他边分任务,边布设发烟罐,在现场实施“突击教学”。11个人分两组,1组5人,带30个烟罐,2组6人,带剩下的47个。按照地形每6-8米放一个。点火信号,则是放倒赤坡山西侧高地顶的一棵小树。点火发烟顺序均为从东向西,完成后即撤进坑道隐蔽。

9月3日14时9分,刘恒贞将小树放倒。战士们看见信号,即刻发烟。在形成1.5公里的烟雾屏障后果断撤离。

我军防化兵首战金门,烟雾缭绕蒋军找不到目标,胡乱打了几十炮

​【腾空而上的白烟】

1分钟后,前线指挥官下令炮击。顷刻间,大、小金门的蒋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这场炮击一共持续了1小时50分钟,于16时准时停止。总发射炮弹达万发,蒋军预设阵地、舰艇都受了毁灭性打击。

而在整个过程中,蒋军守军除了不断发报求援外,别无他法。直至16时30分才对我赤坡山阵地实施炮火反制,打出数十发炮弹。

我防化兵眼见蒋军炮兵频频射歪,找不着目标,纷纷拍手叫绝。

我军防化兵首战金门,烟雾缭绕蒋军找不到目标,胡乱打了几十炮

​【如今的赤坡山炮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