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1.

寫這個話題,倒不是說今天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

畢竟關於崇洋媚外的爭論,從晚清民國到現在,他就沒消停過。

而且最近幾年因為國內經濟好了,這個爭議有甚囂塵上的苗頭。想想也是,咱給世界當加工廠30年總是有了,咱把自己最好的貨送出去給他們用;外邊把自己最看不上的渣渣們送過來讓咱們養。我們欠你的是不是?

更何況,咱還得拿進口渣渣當個三孫子帶著,給他們吃好喝好,他們犯錯還不能跟他們急——孩子嘛,大人總不能一般見識。

他們丟個自行車什麼的全城幫著找——孫子嘛,怠慢了他就哭,還是站大街中間哭,街坊都以為咱虐童了似的……

我倒不是說外國進來的人都是渣。我想說的是就那一小撮渣,他渣的會比較通透。外焦裡嫩,有礙觀瞻。

比方說前段時間內個上海洋女婿拒絕隔離,反而被街道特殊照顧的事,引爆全場。全網罵街6的跟匪幫說唱似的。


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事情過去快一個月了,但是這幾天看各網絡社區,關於它的討論;關於廣州黑黑們的討論;關於對外援助的爭議,還都在持續發酵,餘音繞樑。

各種討論的矛頭,總結成倆字:雙標。說中國人天性是對外唯唯諾諾,對內重拳出擊。

然後就是標籤貼的飛起:崇洋;媚外;洋奴素質三連。一個比一個悅耳……


2.

這個說法,我表示不太服。

中國人到底雙標了嗎?如果雙標了那思想根源在哪?

我又陷入了思考的海洋,差點淹死。

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想想生活中的例子,誒!豁然開朗了喵喵喵。

回憶小時候那會,正是計劃經濟跟市場經濟交接班那幾年。整個國家是一個溫飽有餘,富裕未滿的狀態。

那會我跟父母在家吃飯,就很將就,吃前一天的剩菜是常態。

但是家裡來親戚的話,七大姑八大姨那種,家裡鐵定做頓好的。

家裡來了幾年不見的遠方親戚,那是肯定去外邊飯館不計成本的招待。

家裡來了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比如老戰友,老朋友什麼的,那就是陪吃陪玩臨走還得捎上特產的一條龍服務。

上述情況你得認可,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是按照這個路子待客的。

所以發現沒有,這裡邊就存在中國式社交的規律。

血緣關係越遠的客人,中國人越殷勤招待。

接觸頻率越低的客人,中國人越殷勤招待。

利益交集越小的客人,中國人越殷勤招待。

但不會有人說我們是“親戚奴”,或者“朋友奴”什麼的。

那麼,上頭這三點外國人都符合,貌似對他們好一點,或者更精確的說叫“客氣”一點,叫做“洋奴”合適嗎?接著往後看。

這是中國人基因裡邊的一個約定俗成的社交邏輯。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教育了幾千年,這邏輯就成條件反射了。我們平時不會多考慮它,但遇事都在下意識按照它執行。

這個對外人客氣的邏輯在北京人嘴裡叫局氣;在東北人嘴裡叫講究;在山東河北人嘴裡叫仗義。


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3.

但是!誒,對了,劇情翻轉開始了。

在面臨實際問題時,中國人是另外一套邏輯了。

比方說父母辛苦一輩子整了一套三層大別墅;二百多畝佔地的一大廠子;或者八百萬現金外加好幾根大黃魚之類的……

他們會給這些親戚朋友,甚至外國人嘛?

絕壁不能夠。這些妥妥都是自己家孩子的。誰懷疑這個繼承權,相當於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哪怕父母平時總拿孩子缺點逐個跟周圍一百多個鄰居孩子的優點比較;

哪怕父母一貫以來對孩子評語是“奸懶饞滑壞,傻笨痴乜呆”十字真經;

哪怕父母從三歲就把他定性“倒黴孩子”,並樂此不疲的一直叫到他三十多歲……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的利益,在中國文化裡邊絕對是內卷式的。不流外人田。

所以說,國人這個群族,從性格到處世哲學,都遵循著一個陰陽調和的規則。很有趣。


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對自己人既然是真的好,那就得在面子上對他壞一些!對外人既然談不上真的好,那就得在面子上對他好一些!

大事跟小事,利益與權衡,是國人自帶的一個種族天賦。很神奇。


4.

我打個極端點的比方:

比如你在一條街上問路,同胞給你指路,不會有任何感情色彩,甚至有點漠然。

後邊一老外也問路,同胞滿臉堆笑的雙語指路,順道的還會帶著他走幾步。

你心裡肯定mmp:洋奴,雙標狗!丫丫個呸!

5分鐘以後,你跟老外起了衝突,他給了你一巴掌。

有意思的事就來了。

你看看這時候那些指路的同胞過來幫誰?

這不是我胡謅,網上有的是同類案例。在中國調戲婦女被路人群毆的老外;霸佔地鐵被飛踢的老外;廣場上欺負人被廣場舞大媽天團爆錘的老外……有興趣自己搜。

我想說的是,中國人心裡把內外倆字其實分的很清楚,但在面子上藏得很深。

甚至可以說,平時對外擺出客氣的姿態,反而是在用行為藝術的方式,告訴外國人“你還沒進俺們這個圈子吶”。這個,叫面子工程,不該叫奴才相。

發生大事時候才見真章呢。

比如說這麼多年以來,在網上,我國人民最樂此不疲的娛樂活動之一,那就是地域黑。一線的跟十八線的掐;沿海的跟內陸的掐;南方的跟北方的掐;甚至江蘇一個省,蘇南跟蘇北掐的都跟美國南北戰爭似的。熱鬧極了。

我平時最愛看這個。好多各地的風俗傳統和忌諱,我都是在地域黑帖子裡學到的精髓。

但這都是鬧著玩。娛樂活動嘛,誰當真誰就著相了。鬥爭式娛樂是人類的天性。不然為什麼大家熱衷於在王者榮耀裡互撕呢?

但你看,最近國外一些言論激進了,不講理了,越來越狗了。全體地域黑的鍵盤俠軍團馬上停止互噴,統統把回車鍵對準境外。動作整齊劃一都不用訓練。

說到這,所謂的"國人雙標說",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

對外人好的表象下邊,正是沒拿他們當老鐵看待的內核。關鍵時刻,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當然,我說話從來中立,但不絕對。小部分漢奸帶路黨還是存在的,這部分人在特殊時期會被清算的。姑且不說自己人固然恨漢奸,哪怕外人也看不起叛徒。

還有就是協助三非子宮移民的個別中國女孩子,你們也許夠善良,但我勸你們聰明。別把自己子宮賣的比滷煮裡的豬大腸還便宜,這是交易的基本常識。


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5.

推翻了雙標說,再簡單聊兩句崇洋說。

竊以為,崇洋的根,是比較原始的力量崇拜思維。這個崇拜不分國籍,每個人基因裡都有。


比如一件產品的品質,就是作為產品的生存力量。

二十年前,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基本都買日本電器,不會選擇國產的,因為國產的質量不過關。但今天,起碼大部分家庭的空調啊洗衣機這些,都更傾向國貨。因為這部分家電的國貨品質已經超過進口貨了。還便宜。

所以崇洋的本質,與其說是對洋標籤的崇拜,不如說是對品質本身的信任。也就是對力量的信任。

假如未來某一天,蘋果還賣6000,小米的質量能做到旗鼓相當,價格還是3000檔。我再買蘋果的話我肯定是老年痴呆提前了。

so……想要滅崇洋,國貨當自強。這才是正道。

有的人怕是會拿奢飾品崇洋說事,這裡涉及到品牌溢價和消費分級,不在今天議題。上邊說的只是實用性角度的土洋之爭。


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6.

最後總結幾句:

所謂的崇洋,解決方案是把自己方方面面做的更好。

所謂的媚外,奴顏媚骨是部分愚者的選擇,歷史車輪早晚從他們臉上壓過去。

所謂的雙標洋奴,別逗了,我街上看見個小孩,對他笑笑給塊糖吃,我就拿他當親兒子了?

管不了別人怎麼體會這篇文章的核,那我就跟自己說兩句吧:

對待發達國家洋人,心態放平,不捧不踩,就總能找到三觀合的朋友交往,也總能找到讓渣渣退散的辦法。面對外國人最理性的態度,就是忽視對方的外國人身份。

對待各類三非還不講理的混蛋,儘量收拾他們,法律範圍內一點都不用客氣。但不要跟他們生氣。畢竟我們是文明人。

我們的尋根之旅都是認祠堂認祖墳,這幫人的尋根之旅都是在西非大草原上琢磨自己祖宗是從哪棵樹上爬下來的。

跟猴生氣,我得多埋汰啊我!


中國人還有洋奴心態?別開玩笑了親!


歡迎大家關注我同名公眾號,和頭條一樣分享第一手資訊。最近被抄襲的,我心態有點崩喵喵嗚……


Pe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