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教育公平 一定會有“陣痛”

“新政策規定不能跨區域報民辦小學了,趕緊把咱區的好學校篩一篩,看給俺娃報哪個”“我覺得咱學區的公辦小學不比咱區裡的民辦小學差,別搖號了,就在家門口上公辦多方便”……


這幾天,圍繞著陝西出臺的義務教育招生新政,家長們議論紛紛,特別是“幼升小”不得跨區報名、民辦小學報名超計劃數將全部搖號的政策,更是引發了家長們的熱議,很多家長將擇校目光縮回到戶口所在地的區縣,在民辦小學和學區內的公辦小學之間反覆比較、權衡……


破題教育公平 一定會有“陣痛”


“上學問題有一個劇場效應。”西安交大韓城學校總校長劉鵬說,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忽然,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周圍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於是周圍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觀眾全都站著看戲。一方面,很多擇校的家長抱怨說,上學特別遠、孩子特別累、接送孩子不方便、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令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等;但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家長也學著其他家長的樣子,捨近求遠、花費巨大成本擇校,最後,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疲憊。


破題教育公平 一定會有“陣痛”


劉鵬說,現在,政府在提升公辦學校硬件方面做出了很大投入,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師資方面,則通過“名校+”教育聯合體、大力招聘優秀教師等方式,解決師資不足問題,進一步提升師資水平。但是,當前各校的生源還是有差別的,政府制定“審批地招生”政策,就是為了避免家長和學生過分、盲目地擇校。


破題教育公平 一定會有“陣痛”


“在這個劇場效應中,家長和學生也是教育公平的參與者,家長應看到政府的投入和教育的改善。”劉鵬認為,實事求是地講,教育公平問題不僅是陝西、也是全國各地都需要破解的難題,而破題、解題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看到了政府的決心、信心、努力和效果,也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這個過程一定會有‘陣痛’,有待於一些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力提升,達到家長們的預期,才能真正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