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向盟國的投降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就此落下帷幕。

這樣一個隆重莊嚴的儀式,為何不在陸地上舉行,而是選擇空間狹小的戰艦上舉行?密蘇里號為何能成為東京灣中幾百艘盟軍戰艦中的幸運兒?


(揭秘)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受降儀式對於軍人來說是一種至高的榮譽,美國陸軍和海軍都要爭。二戰中,美國最先參戰的是在珍珠港慘遭日軍偷襲的海軍。在隨後的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海軍與日軍進行了一系列殘酷的海戰,傷亡慘重。

戰爭勝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陸軍上將、盟軍駐日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美國海軍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作為太平洋戰爭的重要功臣,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情緒很大,他要求杜魯門總統給全體海軍將士一個合理的說法,否則自己將拒絕出席簽字儀式。

這下可難倒了杜魯門。最後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在海面的軍艦上舉行盟軍受降儀式,突出海軍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那麼,該選擇哪一艘軍艦作為受降儀式的舉辦地呢?


(揭秘)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當時在日本東京灣雲集了380多艘盟軍戰艦,其中包括四艘航母和四艘大型戰列艦,可謂眾星雲集,而且每一艘都戰功赫赫。與這些資格老、榮譽多的老牌戰艦相比,密蘇里號只能算是小弟。密蘇里號1945年1月才服役,參戰時間只有短短的7個月。

選擇密蘇里號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雖然它的服役時間並不長,但戰爭後期,它是海軍上將哈爾西的旗艦。第二,是因為 “密蘇里號”甲板的空間,比別的同級戰艦都大,是美國二戰期間除航母以外噸位最大的戰艦,能適應簽訂日本投降協議的需要。

還有一種猜測認為,除了上述原因,選擇密蘇里號可能還與美國總統杜魯門有關。杜魯門的家鄉就是密蘇里州,杜魯門的女兒還參加了“密蘇里號”的下水儀式。杜魯門自然很樂意看到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辦受降儀式。


(揭秘)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受降儀式上,各盟國受降代表站成一個方陣,方陣中每個國家代表站成縱向的一列,簽字代表站在最前面,各國的順序按照國名的英文字母排列。當時的排列順序為,從代表方陣的左側開始,美國排在第一列,中國排在第二列。

東道主美國人又派出了50名陸軍將領和50名海軍將領單獨排成一個方陣,在會場另一側、二號主炮下方的甲板上列隊,與其他盟國代表一起,分享了參加日本受降儀式的榮譽。


(揭秘)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據說,因為掛誰的旗幟這件事,美國人自己吵翻了天。美國軍艦通常只懸掛最高指揮官的旗幟。在軍艦上,尼米茲將軍和麥克阿瑟將軍的軍銜一樣,該懸掛誰的旗幟呢?最後負責儀式的官員不得不違背常規,在軍艦的主桅杆上並排懸掛一紅一藍兩面旗幟,紅旗代表麥克阿瑟,藍旗代表尼米茲。


(揭秘)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上午9時整,麥克阿瑟宣讀要求日本投降的命令,他說:“現在我命令,日本政府和日本軍隊代表,在投降書指定地方簽字!”

日方代表率先在投降書上簽字。由於屈辱和緊張,深悉外交儀禮的重光葵竟一度找不到簽字的地方,躊躇達一分鐘之久,在薩瑟蘭中將提醒之後才完成簽字。

此後,以麥克阿瑟將軍為首的各盟國代表,陸續在受降書上簽字。中國代表徐永昌,排在簽字的第二位。9時18分,最後一名代表簽字完畢。


(揭秘)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在1945年9月2日的密蘇里號戰艦上,到底有幾名中國人見證了日本法西斯的落幕,這個問題曾眾說紛紜。根據對當時史料的考證,今天可以確認登上密蘇里號參加受降儀式的中國人,共有9名。其中,受降代表6名,新聞記者3名。另外,據說徐永昌將軍的幕僚陳延暉也登艦參加了這一儀式,因沒有出現在代表名單上,無法得到確認。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 李涵說歷史 公眾號 感謝 李涵說歷史 公眾號的友情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