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星期一一大早,川爸去学校给小川领新教材了。下个星期,复习了一个多月后,北京孩子的网课正式开始啦。


“前途未卜”,内心很复杂。


总算“开学”了,不用我再时刻跟着,安排学这个学那个,稍微能松口气。


但在这个超长假期,虽然一直坚持“停学不停脑”,明显感觉到,小川学习松懈了。


现在要真刀真枪上网课,用两个月的时候学完一个学期的内容(据说不会占用周末和暑假),这样松散、懒洋洋的状态能应付吗?


网上的段子看起来好笑,老母亲的心里也着实很着急。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就像我在之前那篇文章里写到的(看全文点这里—>孩子的专注全靠管,超长假期最痛的领悟),自觉、专注更难做到了,我必须贴身跟着“管着”他。


说实话,“管着”里面确实有过“威逼利诱”的成分。有时候,我必须拿出家长的气势,吼上两嗓子,压着他学习、练琴,甚至用潜在的惩罚吓唬他。“你再不好好练琴,晚上不准看电视了!”或者用一点小奖励拉着他。“你把这些题目写完了,可以听会故事。”


之前的文章都没写到,因为这些只是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也许短期“有效”,但在孩子身上,我们始终看不到最期待看到的积极主动、专注投入。


长期其实无效,而且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别再惩罚孩子了,因为根本没有用!你需要的是这5步行动指南……

为什么惩罚和表扬都无效?因为它们都是表面功夫,,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别再奖励孩子了,因为......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因为通过惩罚孩子,我们恰恰剥夺了孩子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的反省过程,只会招致孩子的怨恨,下次别被抓到的侥幸心理,或者自我否认的自怜。


奖励也不好,就像《奖励的惩罚》中说的这样:奖励会将有趣的事情变得乏味。


长期依赖奖励 ,只会消耗,甚至抹杀掉孩子内心的兴趣和动力。


我一直都在想,真正激励孩子,还是要调动他的学习热情,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但激发学习热情这事,我们都知道它有多难,绝对任重道远,比登天还难。因为,首先我们要面临的“劲敌”,就是我们的大脑。


一、大脑喜欢偷懒,唯有快乐可以刺激它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当面对一项全新的任务或挑战时,大多数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或者干脆不做。


对咱们大人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当你需要换一部新手机时,一定想选择跟之前操作系统大致相同的品牌和机型,因为这样就避免了从头学习、适应新系统的麻烦。


所以,别奇怪孩子为啥不爱学习,人之天性。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偷懒。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日本脑神经科学家菅原道仁认为,大脑之所以喜欢“偷懒”,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高消耗”器官。


成年人的大脑重量大约是1.4kg,如果我们按照70kg来计算一个人的体重,那么,大脑的重量仅占整个身体重量的2%。


但一个成年人一天活动后,大脑需要消耗高达20%的能量


在如此高负荷的状态下,为了保存实力,大脑只能偷懒,按照已有的经验来“惯性化”解决问题,而不是主动学习。


那么,面对偷懒的大脑,我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当然不是。


《学习天性》一书中指出:人们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大脑中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影响。


多巴胺,是一种和感觉、情绪有关的神经传导物质。它被科学家称为“快乐因子”,可以传递兴奋、开心的信息,让人产生愉悦感。


当大脑缺少多巴胺时,就会变得迟钝,人也会感觉郁闷、甚至是无趣。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有研究发现:


当我们完成特定任务或者克服某种困难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和快感。


为了让这种愉悦感一直持续,大脑会不断发出指令,去强化、重复之前的行为,激发学习和挑战的兴趣。


从这个角度看,多巴胺可以提高大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干劲十足。


二、想拥有超强动力,试试“多巴胺控制法”


既然多巴胺这么“神奇”,那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它,克服大脑“爱偷懒”的惰性。


科学家们早早想到了这一点。


脑神经科学家菅原道仁,在自己的著作《超级大脑的7个习惯》中, 介绍了一种方法,名为“多巴胺控制法”。


这个方法一共分为三步。


1.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就是利用语言、思维、行动或其他方式,给予自我刺激。这种刺激,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有研究者曾经做过一项关于“自我暗示”的实验:


一位身体健康的流浪汉被邀请到一家医院,被告知他可以得到免费的三餐和住宿,还有很丰厚的酬金。


唯一的条件是,他每天都需要献血。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一个月过去了,这位流浪汉虽然每天吃得好、睡得好,但看上去很憔悴,体重也轻了20斤。


实验还未结束,在第二个月里 ,流浪汉不再被要求献血,但依旧可以住在医院里,食宿待遇都不变。


30天后,研究人员发现,流浪汉精神状态非常好,体重也暴涨30斤。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实验结束时,流浪汉被告知,其实医院并没有抽取他的血液,他之所以会变得憔悴,完全是自我暗示在起作用。


这么看来,积极的自我暗示,会对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相反,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对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利用“多巴胺控制法”做自我暗示呢?可以试着这样教给孩子:


  • 给自己的暗示,一定是积极的、可以办到的

比如,对于一个掌握英语词汇很少的孩子,他的自我暗示可以是,“我今天可以背会5个单词”;


而不是好高骛远地暗示自己,“我今天可以把单词表上的生词都记下来 ”。


  • 给自己的暗示,一定是当下的,而非未来的


比如,当孩子上课时,要给自己这样的暗示:“我这节课就要认真听”;而不是“我从下节课开始,好好听讲”。


巴浦洛夫曾说: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当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时,大脑就会得到积极的反馈和影响,认为眼前的事情很简单,会促使他去行动。


当然,孩子年纪较小,他可能无法像我们成人那样自如操控“自我暗示”,往往需要我们的明示来抛砖引玉,用积极正面的话语来鼓励他。


奇葩说第6季辩手陈凌岳,说他妈妈常常夸他帅、夸他帅,这给了他非常大的自信和动力。当我更喜欢他妈妈夸他的另一句话:你是最有福气的孩子,只要你想做的事,一定做得成


仔细分析,这句鼓励很有技巧。不是简单的表扬,不用担心捧杀孩子;肯定孩子特别的同时,又强调了努力付出的作用。同时给予了孩子自信和进取的力量。


我有时也这样夸小川,但后面会接上更具体的鼓励:“这本英文书你肯定读的下去”,“这首曲子你肯定能练好,别着急一句一句来”等等。


长此以往,我们的鼓励会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种子,慢慢开出自信的花。当他们心里开花,会多多分泌多巴胺,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挑战懒惰的大脑。


2. 拆解任务,不断获得小的成就感


面对新的任务,“懒惰”的大脑,通常会一头扎进舒适圈,采取“回避”的态度。


所以,想要大脑接受任务或者挑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化难为易”“去繁就简”,把大的任务拆解为好实现的小任务。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在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后,我们会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就感。


当我们感觉自己进步时,不仅增强了信心,更会刺激大脑进行“强化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多巴胺。


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拿用“番茄工作法”训练孩子的自律、专注为例来说。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它的基本逻辑很简单:

确定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将25分钟设定为一个番茄时间;然后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时钟响起,短暂休息一下(苹果时间,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后可休息15-30分钟。


一下子让6、7岁的孩子稳坐25分钟,再休息5分钟,很困难。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番茄+苹果”游戏的玩法,进行调整:


刚开始时,番茄时间设置得短些,之后再慢慢增加,10分钟、15分钟、20分钟……


苹果时间开始的时候设置得长些,之后再慢慢减少,10分钟、8分钟、6分钟、5分钟……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慢慢就会发现,孩子坐在椅子上、屁股不挪窝的时间在慢慢延长。他自己也从升级的过程中,感受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体会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作业后轻松玩耍的畅快,进而更有信心和动力去执行番茄工作法。


除了任务拆解,还要记得避免让孩子进行“多重工作”。


所谓“多重工作”,就是同时做好几件事。脑神经研究发现,相比于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大脑更喜欢、也更擅长做单一的任务。


还有研究认为,多重任务并行时,不仅不锻炼大脑,工作效率也会降低40%。


因为,在不同工作中游走、切换,很容易造成大脑超负荷运转,影响多巴胺的分泌,进而造成积极性不足。


3. 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既然多巴胺是促使大脑产生动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还要想其他办法,尽可能促进大脑多分泌多巴胺。


除了学习本身的改变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这样做:


▶让孩子多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钙含量,促进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一般来说,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刺激大脑最大限度的分泌多巴胺。


20-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散步,也可以加速大脑内的多巴胺分泌。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尝试冥想,保持充足睡眠


有研究发现,冥想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作为奖励。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最好是带着他一起进行冥想,每天2-3次。


在给孩子“静下来”的专注力,不妨试试正念练习这篇文章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冥想的方法,如静坐练习、对物冥想等,大家可以带着孩子练习一下。


如果不习惯冥想,可以直接进行简单的深呼吸,它也可以提高多巴胺的水平。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做深呼吸时,要注意力集中。吸气时默数4个数,屏气时数4个数,呼气时再数4个数,如此循环往复。


对了,除了冥想、深呼吸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持多巴胺的一种方式,所以,每天至少保持6-8小时的睡眠时间。


▶听听轻音乐


有研究发现,当人听轻音乐时,大脑会多分泌9%左右的多巴胺


所以,平时休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听听轻音乐,放松身心和大脑。


▶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


人体内的多巴胺需要酪氨酸作为原料。


当它进入人体后,会被送往大脑。然后,负责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会在其它酶的帮助下,将酪氨酸转换成多巴胺。


所以,孩子可以多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 比如乳酪、乳制品、鱼、肉、谷物、豆类等,从而为体内多巴胺储存原料。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多晒太阳


除了上面这几点,还要记得多带孩子晒晒太阳。


虽然“日光浴”不能直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多巴胺,但是它能够加强体内多巴胺的利用效率。


所以,让孩子每天晒晒太阳,哪怕5-10分钟也好。


别再奖励孩子了,这样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很多时候,孩子对事情没有积极性、缺少动力,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大脑太懒惰,总是在逃避任务和挑战。


所以,想要激发孩子的动力,最重要的还是用可以带来快乐的“多巴胺”,让大脑转起来、动起来。


因为,相比吼叫、棍棒之下的惩罚,用钱堆出来的物质奖励,大脑“兴奋剂”多巴胺带给孩子的,才是真正的内在动力。


(助理编辑:贝姐)


参考资料:

1. 菅原道仁,《超级大脑的7个习惯》

2. 小沼势矢,《学习天性》

3. https://www.wikihow.com/Increase-Dopamine

4.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how-to-increase-dopamine#section6

5. http://blog.idonethis.com/the-science-of-motivation-your-brain-on-dopamine/

6.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1/130110094415.htm


川妈说说


因为疫情,各种免费学习资源铺天盖地的涌来。我也搜集了一些,却没有分享给大家。一是很多人已经这样做了;二是我发现,孩子现在最缺的不是学习资源,而是学习态度和习惯!


再多再好的资源,他不愿意学、不认真学,也是枉然。与其在五花八门的资源里挑花了眼、东跳西跳,不如挑上一套,扎扎实实地学下去、学到底。也别抱着太高弯道超车的期望,压着孩子一天学到晚,孩子做不到,老母亲心脏也受不了。一天能集中精力,认真学上2、3个小时,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很难,在经历各种斗智斗勇、N次被气的吐血之后,我最终还是认清了这个现实:学习不易,所以尽量让孩子学的快乐一点吧,尤其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是:孩子因为被逼迫着学习,而失去了激情和兴趣。人生很长,学习是终身的。


拓展阅读


别再给孩子物质奖励了,要孩子做某件事,这样奖励更有效

最“好用”的奖励制度,正在默默扼杀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