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趙樸初,是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本文中,他從佛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倫理方面,為人們講了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所以控制心念,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所以,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所以,我們要放鬆心態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

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當下,這樣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 80/20定律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所以,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

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七、應得定律

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佈施定律

佈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

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十、不圖報原則

這是佈施定律的補充。這個原則是說:你佈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十一、愛自己原則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趙樸初 : 佛教中改變人生的十三大定律,讓我們共同思之、行之

十二、寬恕原則

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要做到寬恕他人和自己。

十三、負責原則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