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在生態攝影上常會遭遇不同的挫折,有時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回家看照片時候只發現拍到幾張好的,跟農夫一樣同是看天吃飯。更何況是拍攝一般人不太能看到的神秘羽化過程,這回就分享給大家最近在網絡上看到的“大型阿生” 的攝影作品, 來向大家介紹拍攝羽化該從何開始比較容易上手!

拍攝羽化從何開始

新手如果想要拍攝羽化的過程,希望簡單且容易入門找尋的,推薦由蜻蜓和蟬這兩類物種為目標著手。這兩個族群種類與數量都不少,且都在公園、學校,就能夠找到一些羽化的個體,可以讓自己有多一些輕鬆與準備充足的拍攝經驗機會。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彩裳蜻蜓羽化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麻斑晏蜓羽化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搖蚊羽化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搖蚊羽化


市區與郊區的公園、學校樹木,利用白天找尋蟬蛻,在蟬蛻比較密集出現的區域可以歸納出熱點,能作為傍晚過來尋找羽化​​個體的參考;通常除了少數白天羽化的種類外,多數種類的蟬羽化時間在傍晚五六點開始,而在八九點前完成變身的動作。在類似上述區域,如果有生態池,可以在白天過來繞繞,看區域範圍內蜻蜓種類或數量的多寡,然後沿著池邊周遭,巡視水蠆的殼多集中在哪一個範圍,這樣會讓晚間過來找尋時有個方向依據。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石蠅羽化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水狼蛛

這些水邊羽化的昆蟲除了環境的威脅之外,還有為數不少且矯健勤勞的天敵搜索環伺,想要順利重獲新生,除了努力,還需運氣。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黃斑蝶羽化


常在學校或公園生態池出現的羽化蜻蜓,只要你夠仔細找尋,下午三、四點起至半夜都會有羽化可供拍攝的種類與個體。如下午三、四點起豆娘羽化、下午四五點小型蜻蜓(侏儒、粗腰…等)開始羽化、下午五、六點至九點中型蜻蜓開始羽化、晚間十點過後則是比較容易找到蜻蜓出水面開始定著羽化的時段。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蟻舟蛾幼蟲

野外等待或找尋羽化的畫面,可遇不可求;或者你找到不錯的種類或個體,但下次來時它還沒準備好、又或已經離去;有緣無緣,都不會是事先得知的。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蜉蝣亞成蟲

這是兩次羽化的種類,尚需在一兩日內再經歷一次的蛻殼羽化。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螽蟴蛻殼換齡

它們通常在雜林內的草叢深處脫掉舊殼,換上大一號的新裝。這只是最後一次換齡,這次過後,得到了可以飛行的翅膀,是它們生命中經歷的最終變化。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猩紅蜻蜓

剛好是凌晨零點,這隻猩紅剛完成了羽化的過程,現在只等天明,就有一片屬於自己該爭奪的領域。

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在介入觀察的同時,還是建議拍攝羽化過程的朋友如果需要打光,不妨ISO提高一級,可以減半閃燈出力,回電也快,且減半後光度對被拍攝的主體而言,最少不至於那麼強。另外,羽化中的個體是相當脆弱且處於危機狀態的,無論是副閃或相機擺放腳架前記得多看多想,別放下腳架之後牽動相連的植物、蔓藤,讓它們晃動掉落。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昧影細蟌羽化

這隻個體選擇的羽化位置和其他同胞不同,水面隔絕螞蟻的侵擾,但仍有其他的風險存在。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水黽VS昧影細蟌

嚴酷而無情,物種之間的競爭,擺在檯面上的籌碼就是生命…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集體羽化的橙帶藍尺蛾

羅漢松樹下,一隻只的橙帶藍尺蛾接踵而出,小小範圍內的數量就相當可觀,可以想見這群大胃王幼蟲時期需要多少食物;難怪曾有網友留言說他超恨橙帶藍尺蛾的幼蟲,因為讓他們家的羅漢松只要幾天就變成光禿禿的。


在哪裡發現就在哪裡拍攝~


戶外攝影帶你領略羽化自然奧妙之處

羽化晾翅的橙帶藍尺蛾

新穎的個體,總是會讓人更加深刻的瞭解它們的美麗;周身泛著些微的金屬光澤,大膽且鮮明的配色,眾多微小生命演化在機能性與美感之間的協調,實在佩服。


拍攝時候注意事項

現地現拍是一個不應逾越的準則,羽化中每個程序有相對應的角度與姿態才能讓其順利伸展,為了拍攝反而不顧它們的安危任意去移動動物的個體,極可能造成它們的羽化失敗或掉落死亡,一定要注意。

願每個親眼見識過這神奇過程的人,能更深深體會到生命在變化中的神奇與不可思議,那份感動,才是自然中給於觀察者,超越心靈的禮物~


感謝您的欣賞,我是一位攝影初學小白。

更多關於攝影美圖,請關注我-----攝影初學小白!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贊,收藏,或是轉發給更多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若是您有更好的想法和心得要分享,歡迎評論留言。

一起相互學習,獲取更多正面能量,您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