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戲腔真的是京劇的唱腔嗎?二者有何不同

如今打開抖音或者快手或者b站,總能聽見許多非常紅的古風歌曲,這些歌曲統稱為抖音神曲,比如大火的《一拜天地》《鵑》《牽絲戲》《琵琶行》等等。這些歌曲當中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夾雜一些類似於京劇元素的東西,乍一聽這些唱腔好像和京劇的唱腔差不多,但是細細聽來,那就差得遠了,如果說京劇是《清明上河圖》,那許多流行的戲腔充其量也就是個鉛筆畫的《清明上河圖》。

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戲腔真的是京劇的唱腔嗎?二者有何不同

發音位置差異大

京劇的旦角發音位置為面罩式發音,就是說發音位置聚集在面部。有一位歌手就是運用面罩式發音方式的,她就是鄧麗君。感興趣的人可以將鄧麗君的歌曲和現在的流行歌曲比較一下,你可以發現,鄧麗君的發聲方式和現在的流行歌手的發音方式就不一樣。聽鄧麗君的歌聲,你會發現你幾乎聽不到換氣聲,而且鄧麗君的咬字非常清晰,就是不用看字幕也可以聽得一清二楚。舉幾個例子《小城故事》《在水一方》。鄧麗君這種發聲方式就是借鑑了戲曲的發聲方式,不用嗓子唱,而是大量的運用鼻腔共鳴,不用嘴換氣,而是直接從丹田提氣。

大家知道了這點,再去聽京劇,就大概可以聽出點門道來。而大部分所謂的戲腔歌曲,一種是用嗓子直接發聲,就是用唱通俗歌曲的方式,來努力的飆高音,飆到感覺會唱破嗓子,用這種方式唱出來的戲腔會讓人覺得非常刺耳。還有一種是用美聲的方式發音,比如譚晶在我是歌手上唱的那段《蒼天變了心》,典型的美聲學院派唱戲方式,直接胸腔共鳴,和麵罩式發音也沒啥關係。用這種方式唱出來的戲腔也是飆高音,高到讓聽者感覺喘不過氣。要知道京劇雖然腔調也很高,但是不是尖,不是刺耳朵。大家若是真的想比較一下,可以隨意從網上找一個旦角名家的唱段,比如李勝素的,拿李勝素的唱和如今的流行的戲腔一比較,非常容易就能發現不同。

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戲腔真的是京劇的唱腔嗎?二者有何不同

過於強調高音的京劇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那就是撒狗血。京劇唱腔講究一個度,一旦過了度,那就不夠中規中矩。可惜現在很多人都把唱京劇和飆高音掛上了等號。

還有,很多人都把李玉剛的唱看成是京劇,我要再說一下,李玉剛其實是歌手,他也是用唱歌的方式來唱戲,李玉剛的唱腔有些類似於譚晶的戲腔。

當然,我也沒有說戲腔不好聽,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人愛聽戲,就有人愛聽戲腔。我只是在這裡幫助大家區分一下京劇唱腔和戲腔,以後不要隨便就把古風歌曲當成戲曲來聽。

如何分辨到底是不是在唱京劇

電影《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師傅指著街頭吆喝的人和程蝶衣說,這個人是用的本嗓,喊的時間長了容易毀嗓子,而唱旦角用的是小嗓,這樣唱不費嗓子。

唱戲是用丹田發力,嗓子一直幾乎處於放鬆的狀態,由丹田氣經過鼻腔發聲,唱戲時只需要控制發音的字符是否準確即可,所以一個戲曲演員可以在臺上用非常打遠的聲音唱兩個小時的大戲。這一點,是現在的通俗歌手做不到的。所以很多用唱歌方式唱戲的歌手,只要唱的時間一長立馬渾身沒勁,頭冒虛汗。因為他不會使勁,只能瞎使力氣。

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戲腔真的是京劇的唱腔嗎?二者有何不同

京劇發聲技巧科普

稍微瞭解一點京劇的,就知道京劇梅派非常講究唱戲時不漏牙齒。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梅派的戲曲演員,她們唱戲時大多嘴開得非常小,而且越是唱高調門嘴開得越小(那些功夫不到家的戲曲演員當我沒說)。就是爭議比較多愛張大嘴唱的程派演員,唱戲時嘴也是緊繃的。

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戲腔真的是京劇的唱腔嗎?二者有何不同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感覺她們唱戲就是一件非常不費力氣的事情,原因就是她們掌握了非常科學的發聲方式。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位歌手唱戲,她不僅唱得特別費勁,嘴還張得特別大、沒有絲毫緊繃的感覺,那你就可以斷定,她是在用喉嚨唱戲。

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戲腔真的是京劇的唱腔嗎?二者有何不同

飆高音的歌手

準確的說,她們的高音都是靠吼出來的。

如果是自己感興趣想要學習正規的旦角發聲方式,那就可以試著把聲音都往鼻子那裡使勁,勁量讓自己的聲音比較圓潤、有節奏的釋放出去。或者再簡單一點的就嘗試去學貓叫,模仿貓的發聲方式。至於如何分辨自己唱的是不是戲,除了我上面說的幾點,大家也可以感受自己在發聲時有沒有用到嗓子,看聲帶的振動幅度大不大。若是嗓子幾乎不怎麼費勁,那就要恭喜你,你找到了正確的京劇旦角發聲方式,若是感覺十分費勁,那就再努力找找,或者去聽聽專業的京劇的演員是如何發聲的。如果要是不著急,那就可以聽上一段時間的京劇,照著一年來聽,聽的時間長了,自然就心領神會了。

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真正的戲腔歌曲——梅葆玖先生的《梨花頌》,聽梅葆玖先生的唱,那才能正真明白什麼叫“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