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哭哭啼啼的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一些大人不理解的行为,都是因为感统失调中的触觉失调。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触觉不足的原因和表现都有哪些。

孩子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哭哭啼啼的是怎么回事呢?
/
/
/


孩子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哭哭啼啼的是怎么回事呢?
/
/
/


孩子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哭哭啼啼的是怎么回事呢?
/
/
/


众所周知,触觉是整体神经通路的发展基础,那么会,造成触觉系统发展不足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剖宫产,它使我们的感觉接收架构在建立之初就不完善。

换句话说剖宫产让我们的感觉系统发展,起步比顺产的孩子慢一步。但是,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剖宫产造成生命中第一次最强烈也是唯一一次如此强烈的触觉经验的缺失,但是后天足量的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仍然可以对此做出绝大部分的弥补。

相反,顺产的孩子如果出生后没有给足各成长阶段应有的感觉刺激,后来仍会出现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顺产的孩子的家长都会有共同的发现:孩子小的时候挺好带的,怎么越大越爱哭闹越大越扭捏的原因。


2.长时间把孩子独自放在婴儿车或狭小空间里,造成孩子的感觉环境过于单调,感觉自己过于单一。

有过一段这样的成长过程的孩子,后续的发育过程中,除了会爱哭,脾气大,故意惹家长生气等明显触觉不足的行为表现外,还容易造成触觉依赖。孩子在生活中容易有恋物癖出现。另外有些孩子会产生不爱搭理人,情绪木讷,对家人没有特别的亲切感,不喜欢呆在家里,只想往外跑等行为表现。


3.家中活动空间小、成员少、户外活动时间少、自然环境不足,造成环境刺激不足。


4.强烈的声光刺激造成婴幼儿感官的不适与自我保护。

婴幼儿的感觉器官都很脆弱,对于过度强烈的刺激通常会有信息屏蔽以保护器官的生理机制。例如:家中有人嗓门过大或是看电视声音过大,婴幼儿的听觉器官会感觉不舒服而逐渐调整信息的接收机能。长大后就会出现对听觉信息的主动屏蔽或选择性听或不听影响,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常看电视的幼儿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孩子因为长时间接受电视强光照射、荧幕快速的闪动,视觉功能容易受伤,导致孩子需要越来越费力地看电视,当看完电视后,孩子会变得很累,不想做其他事情,也不爱专注地看人,慢慢形成不爱与人互动,这些都会直接降低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机会,触觉刺激就非常不足。


5.家长的过度溺爱与代劳,剥夺了孩子感觉学习的机会。

有些80、90的家长,由于幼年时期的共同成长背景,他们的父母其实是很爱孩子的,可惜用错了方法,代劳过多,保护过多,形成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无辜的伤害。


6.过早使用学步车用学步车限制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和行为动作。

这样容易使孩子缺少关节肌肉和骨骼等多元变化的触觉刺激,使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肌肉和骨骼,容易造成孩子过度使用或过度缺乏刺激踝关节、脚趾、膝关节和髋关节,造成将来走路姿势的异样膝盖无力而外弯、脚趾无法放松、髋部变形等现象,影响整体形象和骨骼的健康。而长时间使用背带或长时间被抱着,或没有经过至少半年爬行就长时间走路的孩子也会出现相同的危机。


7.主要照顾者性格沉默寡言或忙于家务,鲜少与婴幼儿互动。

人的成长都是需要有感觉输入,然后才会有能力输出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的互动,不但会影响各大感觉系统的发展,造成各种能力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脑细胞的固化记忆,使人将来长成木然、冷漠、感情缺乏的样子。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将来为人父母他们对自己的下一代也会造成相同的影响,把下一代养成木然、冷漠、感情缺乏的样子。因为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即成为“不善于人互动”的成人,有了孩子之后就成了“不会陪孩子玩”的父母,所以他们的孩子出现触觉不足的现象是百分之百的。

人与人的互动并不限于语言的沟通,如果主要照顾者个性沉默寡言,但却是个充满热情和正能量的人。那么孩子受这样的长辈照顾和养育之后,除了语言材料缺乏以外,情感发展却不受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能充分发展,一样可以长的健康快乐,活泼可爱。


8.主要照顾者有洁癖或过度保护,孩子经常抱住孩子,不让孩子自由活动。

这样的孩子感觉自己也是过于单一的身体得到刺激的部位,也仅止于部分皮肤和脸上的前庭感官,因此同样会造成严重的触觉不足。小的时候,容易比较娇气、害羞、爱哭闹、动手能力差。长大之后还容易养成畏首畏尾的性格。这畏首畏尾的性格对应的,就是家长处处紧张孩子的行为,家长在无意识中强烈刺激了孩子的神经细胞,让孩子也形成了这种紧张的神经回路。


9.过早严格管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以较高标准要求孩子严格遵从某些规定或完成某些任务。

这样长大的孩子,有的可以很早就有很好的生活对应能力,看起来早熟,而且能干。但是长大以后,许多人的观念容易有两极化发展,尤其遇到压力或困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过于激进,对他人诸多抱怨,用语言或肢体抨击压力来源,也可能过于消极显出迫不得已顺从的无奈,或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样子。或者同一件事会有积极与消极的矛盾思想,时而有自信,时而没自信。

有的孩子则无法在幼年的时候承受这样的压力,导致一切能力发展都滞后,而且还非常胆小,这样饱受压力和惊吓的孩子通常都长得比较瘦,免疫力也比较差,容易生病,也比较没有自信。

孩子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哭哭啼啼的是怎么回事呢?
/
/
/

如果发现你们的孩子也存在这些问题,想要寻求解决方法的欢迎评论留言,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