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脾氣暴躁,總是哭哭啼啼的是怎麼回事呢?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一些大人不理解的行為,都是因為感統失調中的觸覺失調。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觸覺不足的原因和表現都有哪些。

孩子不合群,脾氣暴躁,總是哭哭啼啼的是怎麼回事呢?
/
/
/


孩子不合群,脾氣暴躁,總是哭哭啼啼的是怎麼回事呢?
/
/
/


孩子不合群,脾氣暴躁,總是哭哭啼啼的是怎麼回事呢?
/
/
/


眾所周知,觸覺是整體神經通路的發展基礎,那麼會,造成觸覺系統發展不足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剖宮產,它使我們的感覺接收架構在建立之初就不完善。

換句話說剖宮產讓我們的感覺系統發展,起步比順產的孩子慢一步。但是,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剖宮產造成生命中第一次最強烈也是唯一一次如此強烈的觸覺經驗的缺失,但是後天足量的針對性,感覺統合訓練仍然可以對此做出絕大部分的彌補。

相反,順產的孩子如果出生後沒有給足各成長階段應有的感覺刺激,後來仍會出現感覺統合發展不足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順產的孩子的家長都會有共同的發現:孩子小的時候挺好帶的,怎麼越大越愛哭鬧越大越扭捏的原因。


2.長時間把孩子獨自放在嬰兒車或狹小空間裡,造成孩子的感覺環境過於單調,感覺自己過於單一。

有過一段這樣的成長過程的孩子,後續的發育過程中,除了會愛哭,脾氣大,故意惹家長生氣等明顯觸覺不足的行為表現外,還容易造成觸覺依賴。孩子在生活中容易有戀物癖出現。另外有些孩子會產生不愛搭理人,情緒木訥,對家人沒有特別的親切感,不喜歡呆在家裡,只想往外跑等行為表現。


3.家中活動空間小、成員少、戶外活動時間少、自然環境不足,造成環境刺激不足。


4.強烈的聲光刺激造成嬰幼兒感官的不適與自我保護。

嬰幼兒的感覺器官都很脆弱,對於過度強烈的刺激通常會有信息屏蔽以保護器官的生理機制。例如:家中有人嗓門過大或是看電視聲音過大,嬰幼兒的聽覺器官會感覺不舒服而逐漸調整信息的接收機能。長大後就會出現對聽覺信息的主動屏蔽或選擇性聽或不聽影響,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

常看電視的幼兒也會產生類似的問題,孩子因為長時間接受電視強光照射、熒幕快速的閃動,視覺功能容易受傷,導致孩子需要越來越費力地看電視,當看完電視後,孩子會變得很累,不想做其他事情,也不愛專注地看人,慢慢形成不愛與人互動,這些都會直接降低孩子與環境互動的機會,觸覺刺激就非常不足。


5.家長的過度溺愛與代勞,剝奪了孩子感覺學習的機會。

有些80、90的家長,由於幼年時期的共同成長背景,他們的父母其實是很愛孩子的,可惜用錯了方法,代勞過多,保護過多,形成吃力不討好的結果,對父母對孩子都是無辜的傷害。


6.過早使用學步車用學步車限制嬰幼兒的活動範圍和行為動作。

這樣容易使孩子缺少關節肌肉和骨骼等多元變化的觸覺刺激,使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肌肉和骨骼,容易造成孩子過度使用或過度缺乏刺激踝關節、腳趾、膝關節和髖關節,造成將來走路姿勢的異樣膝蓋無力而外彎、腳趾無法放鬆、髖部變形等現象,影響整體形象和骨骼的健康。而長時間使用揹帶或長時間被抱著,或沒有經過至少半年爬行就長時間走路的孩子也會出現相同的危機。


7.主要照顧者性格沉默寡言或忙於家務,鮮少與嬰幼兒互動。

人的成長都是需要有感覺輸入,然後才會有能力輸出的。嬰兒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的互動,不但會影響各大感覺系統的發展,造成各種能力的發展滯後,還會造成腦細胞的固化記憶,使人將來長成木然、冷漠、感情缺乏的樣子。這樣長大的孩子,即使將來為人父母他們對自己的下一代也會造成相同的影響,把下一代養成木然、冷漠、感情缺乏的樣子。因為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即成為“不善於人互動”的成人,有了孩子之後就成了“不會陪孩子玩”的父母,所以他們的孩子出現觸覺不足的現象是百分之百的。

人與人的互動並不限於語言的溝通,如果主要照顧者個性沉默寡言,但卻是個充滿熱情和正能量的人。那麼孩子受這樣的長輩照顧和養育之後,除了語言材料缺乏以外,情感發展卻不受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能充分發展,一樣可以長的健康快樂,活潑可愛。


8.主要照顧者有潔癖或過度保護,孩子經常抱住孩子,不讓孩子自由活動。

這樣的孩子感覺自己也是過於單一的身體得到刺激的部位,也僅止於部分皮膚和臉上的前庭感官,因此同樣會造成嚴重的觸覺不足。小的時候,容易比較嬌氣、害羞、愛哭鬧、動手能力差。長大之後還容易養成畏首畏尾的性格。這畏首畏尾的性格對應的,就是家長處處緊張孩子的行為,家長在無意識中強烈刺激了孩子的神經細胞,讓孩子也形成了這種緊張的神經迴路。


9.過早嚴格管教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以較高標準要求孩子嚴格遵從某些規定或完成某些任務。

這樣長大的孩子,有的可以很早就有很好的生活對應能力,看起來早熟,而且能幹。但是長大以後,許多人的觀念容易有兩極化發展,尤其遇到壓力或困難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過於激進,對他人諸多抱怨,用語言或肢體抨擊壓力來源,也可能過於消極顯出迫不得已順從的無奈,或事不關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樣子。或者同一件事會有積極與消極的矛盾思想,時而有自信,時而沒自信。

有的孩子則無法在幼年的時候承受這樣的壓力,導致一切能力發展都滯後,而且還非常膽小,這樣飽受壓力和驚嚇的孩子通常都長得比較瘦,免疫力也比較差,容易生病,也比較沒有自信。

孩子不合群,脾氣暴躁,總是哭哭啼啼的是怎麼回事呢?
/
/
/

如果發現你們的孩子也存在這些問題,想要尋求解決方法的歡迎評論留言,專業老師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