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如何煉成“章回體小說大師”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如何煉成“章回體小說大師”


張恨水的小說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不僅打動了普通老百姓,而且感動了高層次的讀者,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賞。茅盾贊曰:“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


1.1

傳統章回體式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如何煉成“章回體小說大師”


張恨水的小說是憂國憂世情懷和溫柔敦厚情趣的結合體。張恨水雖然出生在武門之家,卻是渾身上下滲透著傳統文人氣質,往往用辭章展現自己的才華。他借用南唐後主李煜的詞《烏夜啼》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取名張恨水,自小就對《紅樓夢》《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書“著了魔”,沉浸在自制的“黃土書屋”,陶醉於《千家詩》的“莫名其妙的有味”,喜歡把玩“風花雪月”式的辭章,是個“畫蝴蝶於羅裙,認鴛鴦於墜瓦”的鴛鴦蝴蝶派言情愛好者,是以“遊戲、消閒、世俗”著稱的通俗文學《禮拜六》的胚子,“專愛風流才子高人隱士的行為”。


張氏早年就讀於舊式書館,並沉溺於《西遊記》《東周列國志》一類古典小說中,尤其喜愛《紅樓夢》的寫作手法,醉心於風花雪月式的詩詞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說情節。他的“才子佳人”作品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特徵,在小說的內容上,鼓吹新知,開啟民智,娛樂消遣,有鮮明的時代性;在小說的形式上,應用傳統章回小說的回目形式、文本套語、詩詞嵌入、語言表白。他的小說“以社會為經,以言情為緯”,“說故事、寫人物、新思想”,“偏重於辭藻”,“力求工整”,採用中國普通市民最熟悉的小說文法:章回體、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正敘。張恨水是現代通俗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在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消閒與責任、商業與藝術等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之間尋覓著自己的前進方向。


1.2

西洋小說技法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如何煉成“章回體小說大師”


張恨水的小說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結合體,將中式的章回體融入西方細節的描寫中,獨創了以俗為雅、雅中藏俗的寫作風格。小說採用西洋小說技法,運用西方結構主義敘事學,靈活採用諸如原型敘事、家庭敘事、偵探敘事和新聞敘事等多種模式敘寫現代都市風情;小說描摹了拯救者、落難者、背叛者、受害者、犧牲者、殉情者、幫兇者、威逼者、破壞者等角色形象,剖析了都市社會“民間群落”的命運肌理。


他大膽借鑑和吸收外國小說的一些表現手法,如景物描寫、人物心理刻畫、內心獨白、性格塑造、細節描寫、電影藝術表現手法。張恨水在表現形式上的高明和獨到,注重傳統形式和民族化的敘述方式的沿用,迎合讀者大眾“念舊”的情感,又積極接受了新文學的白話文,不侷限於人物外部形態描寫,強化了西洋小說中對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構建了閱讀者“尚奇”的趣旨,將水墨畫般的風景描寫和真實細膩的心理描寫結合起來表現小說人物形象,這是章回小說改良史上成功的創造。

1.3

報人作家

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如何煉成“章回體小說大師”


張恨水是從“《禮拜六》的胚子”走上職業寫作的,有複雜的成長經歷和突兀的感情體驗,歷經長達30年的報人生涯,以寫小說養家,靠稿酬吃飯,憑筆桿子買了房子買了塊地,以“文字勞工”養了三十多口家人,自己還能辦一份報紙《南京人報》,是極為成功的報人小說家。現代報刊機制、稿費回饋制度、謀生養家動機,促使他廣泛接觸都市文化,積極蒐集新聞創作素材,並且促成了他市場意識的形成。報界生涯使張恨水耳濡目染於新聞時事,將新聞時事寫進小說,使小說獲得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張恨水的小說無論是在敘事體制還是敘事趣味上,都帶有明顯的報章小說的特點,他主動適應報紙連載的要求,尊重普通民眾的接受水平和閱讀趣味,積極探尋、拓展現代通俗小說的生長空間,帶來了現代通俗小說的商業性成功,造就了中國現代文學雅俗共存的文壇格局。張恨水作為報人作家,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強烈的職業責任、高度的時訊敏感、堅韌的謀生動機、自覺的求新激情、狂熱的寫作心扉、卓越的創作才華。張恨水,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通俗文學大師,他的社會言情小說,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對後世通俗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成功得益於報刊,又回饋了報刊,報人生涯使張恨水獲得了最深厚的底蘊,成了優秀的小說家。


作者:池喜生

來源:知網

聲明:所有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許可不可擅自商用,本文僅供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