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要重视孩子的学习?

桑榆非晚362


谢谢邀请。中国民间有一句流传的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它概括性的解释了幼儿心理性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低年级约等于小学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的习惯养成很重要,也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学习并非狭义上的学习,而是需要兼顾多方面,更要重视习惯和人格的养成。
很多家长觉得低学龄儿童让孩子多玩,等到了思想略微成熟时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1、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让孩子明白学习本身和学习相关都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亲人仅作为支持的角色。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规模千人的小学,早上到校没有迟到的情况,但是等到第一节课的时候明确有很多高年级(4年级)的学生慌张回家,问及原因是:妈妈没有把今天的语文书放在书包,今天有体育课忘记穿运动鞋了。

其实,这些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而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提前一天就想到并准备好,也应该在低年级时的时候就养成这个习惯,丢三落四,对学习相关的事情并不上心,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纠正并引导。


2、掌握小学阶段完整的学习体系。

具体包含: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并辅以单元复习。小学生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除了完整的预习学习和复习外,还提倡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单元复习,因为前述的学习闭环掌握的都是零散知识,只有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实际的应用更有帮助。


3、培养查找资料汇总信息的习惯。

学习能力是普遍性的基础能力,而在当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学会搜集并整合信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这项技能对未来帮助巨大,部分家长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学会查找资料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越来越多的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4、怪习惯,不能惯!!

  • 拖延症:人类本性,今日事今日毕的理念,家长要给孩子灌注,自己做不到,自己心软,但是影响的是孩子。
  • 改正错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并告知正确合理的解决办法,不然小的错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 珍惜时间:磨磨唧唧是当代小孩子的普遍问题,学习效率差还耽误时间,因此要给孩子定下三个小要求:数量、质量、时间。
  • 学习姿态:很重要,端坐学习看书,而不是葛优躺;一边学习一边听歌,相信我,一心不能多用的。


学习,不单单是学习知识,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未来帮助巨大,家长务必在孩子低年级就要重视,但是习惯养成,学习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孩子的认可。

老师们的日常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我不赞同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观点。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行为的黄金时期,因此,要把培养孩子的学习行为当作重中之重。

学习行为是成为优秀学生的决定性因素,我想,这一点是大家共识的。

可以这样说,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以后是绝对能追赶上的。但是学习行为没有养成,以后是绝对养不成的。

有句俗语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说的就是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所以,希望家长们紧紧抓住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


张旭语文


为什么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这是因为:

1、“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精辟地强调了任何事情初始起步阶段的重要性,孩子处于低年级阶段,就已踏上一生求知的航船,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生,探索一生,通过艰难跋涉,刻苦钻研,才能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在低年级阶段夯实基础,做好铺垫,才能有利孩子进一步直至一生的发展。

2、健康的积极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培养孩子树立美好理想的前奏。比如有的孩子对唱歌感兴趣,家长通过播放儿童歌曲的音视频,引导孩子学唱,这既发展加深了孩子的兴趣,也会形成孩子这方面的优势特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优势的扩大,孩子会树立当一个歌唱家的理想,并成为继续努力发展特长的动力而为此奋斗。有的孩子喜听故事,爱讲故事,表现出特有的天赋,父母就多让孩子听故事,讲故事,看同龄人中讲故事优秀者的视频,发展其天赋特长,在兴趣爱好的驱使下,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其他如绘画、跳舞、武术、小制作等也是如此,这样以某种特长为切入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再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不是顾此失彼,有失偏颇,而是由点带面。这就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始于孩子的孩提时代。重视低年级孩子兴趣的培养引导,就是重视了孩子起步阶段的学习。

3、一个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一个不良习惯对人贻害一生,甚至埋下了人生失败的祸根。这表现在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诸方面。比如观察一幅画,让孩子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就有个观察顺序、表达顺序,画面主次,观察者的感情体验(评价)等,这就要引导培养。要在不同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再比如在看故事读课文中遇到生字新词,是置之不理,还是问父母、老师?还是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这是学习方法习惯问题,最好的做法是查字典词典,最差的是弃之不理。还如学习中的坐姿,专注程度,持久时间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也要引导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