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都可以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和为父母养老等不得,对吗?

仁医刘郎YC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个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同事是个拼命三郎,别人周末休息,回老家看望父母,陪孩子出去游玩。他却在周末兼了好几个职,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蚊――团团转。一年之中,除了几个重大节日,他很少回老家,陪儿子出去玩更是奢望。他的父母倒是经常拎着大包小包来他家,他也是匆匆打个照面就走了。

前天,同事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等他赶到的时候,已经去世了。他悔恨交加,哭着对我说,我总以为父母还不算老,想趁年轻拼命工作赚钱,以后尽着父母花,想买啥买啥,想去哪去哪。可谁知,钱还没赚足,父亲却早早没了。

我很同情他,安慰了他几句,心想,世上最不能等的两件事,是孝顺父母和教育孩子。

人没有知足的时候,钱也永远赚不够。也许等好多年后你很有钱,可是父母不可能坐在那里等。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苍老的速度,你等来的很可能是遗憾和内疚。

因此,孝顺父母真的不能等。平时大家有空可以多回家陪陪父母,你会发现,他们的要求并不高。陪他们吃顿饭、唠个嗑,他们就很满足了。

另外,教育孩子像栽树苗一样,是有生长期限的。在孩子最需要你陪、需要修剪的时候,你隐形了。等他长大了,甚至长成歪脖树的时候,你再想修剪已经不中用了。

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抵不过孩子教育的失败。钱买得了豪宅名车,却买不来孩子的成长。你十年的努力拼搏而积聚的财富,可能在孩子那里仅需要一刻钟就付之一炬,一切归零甚至是负值。到那时,留下的只能是深深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亏欠。

真心希望大家马上行动起来,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孝顺;趁孩子年幼的时候,好好教育和陪伴。这两件事,是世上最不能等的事。



深夜情感解忧阁


对。俗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在。父母把我们养大,已渐渐老去,身体已大不如以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孝心去孝敬他们。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陪他们聊聊天,旅旅游。

常回家看看,真的没有时间,也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不要让他们惦记你。不要以工作或事业忙无暇顾及,或目前自己经济状况不好而不顾及父母,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尽你的孝心。不要等到父母老的时候,你在突然醒悟留下伤心的泪水。

同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的一点麻痹大意,都会让孩子输在了起点上,要想在追上去,那有那样容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陪伴你的孩子,陪他一起去成长,陪他一起去解决面对成长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他力量,给他信念,给他爱心,用你的陪伴给他的成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灵城墙,为他遮挡风雨。

作为中年人,就是这样的,需要你去担当起你家庭的责任。


爱运动生活吧


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妻夫……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天要面对不同的繁杂琐事,然而很多事情或许可以等一等、缓一缓再做,唯独为父母养老和陪伴孩子成长等不得。时光匆匆,一转眼,孩子长大了,或许已不再需要你的陪伴;岁月无情,一转身,父母年老了,或许你就是想陪伴已再无机会了。

一、百善孝为先,及时行孝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为父母养老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时间等待,更没有理由等待。为人子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是谁含辛茹苦养你长大、夜半三更带你看病、风里雨里接你上学、老了老了还要帮你带儿养女……

做子女的真的要及时尽孝。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谁都不知道。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句话出自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孝心无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乡了,因为我们最牵挂的人已经不在。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父母在世的时候,要多加孝顺。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再去后悔。

个别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家里老人去世,习惯于搭台唱戏,更有的土豪老板们更是比谁出手阔绰,场面堪称独大,哭声似比雷响,人已去,再大的场面,再悲恸的哭声,能比得上生前端的一杯水,悉心喂的一碗饭吗?

还有虐待老人的、遗弃老人的,等等,每次看到这些都很气愤,这些为人儿女的难道就忘了是谁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养大的吗?试想,你也有儿女,也有老的的一天,你怎么对待老人,你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也会这么对待你呢!

百善孝为先,孝道,中华传统美德,尽孝须及时,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贵,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和陪伴。及时尽孝,随时尽孝,哪怕只是一顿简单的饭菜,只是一盆洗脚的水,或者是一次贴心的陪伴。

引用陈红的《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二、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必经的修行

孩子童年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都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其作用会比他们在学校的重要,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性格和意识形成阶段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所以更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父母的爱,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康的性格正确的价值观。

其实只要是和孩子在一起,无论做什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快乐的,因为有爸妈在身边就有家,有温暖。

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如果孩子长大了,慢慢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他;不再会像小时候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会拉你在床头,不再会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他入眠;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当然也有很多的父母迫不得已不能长期陪伴孩子,无所谓对错,毕竟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但是还是尽最大可能,尽可能的在能回来的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的多陪陪孩子。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用更多的时间,拥你们的宝贝入怀,好好珍惜真正拥有宝宝的这些时日吧!

惟你欢颜笑语,伴我漫漫长途有所依。

陪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童年,是很难得的,要珍惜。一晃眼当孩子长成小伙子或者大姑娘的时候,会发现在的淘气捣蛋到长大后都是幸福和回忆。

无论陪伴孩子还是陪伴老人,陪伴都是最长情的告白。人至中年,上赡养老人下哺育育儿,虽然责任和担子日益加重,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不管工作多忙,常回家看看父母,常和孩子交流交流,关心一下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一个人存活在世上的责任,更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奋斗的养分来源。同时也是人生的希望和动力,工作时、心情低落时、遇到困难时,想想他们,心中就会充满温暖和力量。

父母健在执孝悌之礼,生命延续让血脉传承。愿岁月静好,享受最简单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