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為什麼父母喜歡把生活中的不利對孩子發洩?

中國加油0831


我覺得不是所有父母都喜歡這樣的吧!

只要真正關注孩子成長的父母,他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時候的我就是父母不良情緒發洩的對象。所以從小我就自卑自閉。

自己學了教育專業後,懂得了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同時也是因為從小的陰影時刻提醒著我,對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平和,要尊重。

但是我也能理解我的父母為什麼會對我發洩情緒。生活不易,父母之間相處也不易,當他們在為生活所累、為情感所累時,孩子再來給他增添壓力,自然就爆發了。其實,他們並不是有意對孩子發洩,只是剛好孩子在他煩惱的時候打擾了他。


懶媽育二寶


不是喜歡,而是沒有意識到,或者控制不住。

其實父母也有自己的壓力,當自己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有效的排解的時候,很容易就下意識的對年幼的孩子發洩,因為孩子是弱小的,沒有反抗能力,所以潛意識裡面會覺得對孩子發洩是安全的。

如果想改變這種情況,那麼首先父母要有自我覺擦能力,知道是什麼觸發自己對孩子發火,找到問題根源,才能從根本上去調整。

比如:

1、最近壓力大,睡眠不足,容易脾氣暴躁。那麼需要適當的休息調整。

2、每天很忙,沒有自己的時間,看到孩子把家裡弄亂就容易發火,因為那意味著要自己收拾,既花精力又花時間。那麼可以找個週末比較空餘的時候,先帶領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收拾整理並保持整潔。

……

我們找到情緒發洩的觸發器,並分析出原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加平靜地面對孩子。


童心媽咪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將自己不好的情緒發洩給比自己弱的對象,是人類的本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缺點,遇事的第一反應都是找對象發洩出來,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父母也是人,當然也有這個問題。但是有的人會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及時剋制自己;有些人就沒有注意到,隨時都可能發洩出來。

但是作為父母,千萬不能把孩子當作發洩口。在對孩子的教育裡,好多家長,特別是有些文化程度較低的一些家長都會進入這個誤區: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生活就可以了,這就往往忽視了精神層面的引導。一個喜怒無常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很大情況下會出現處事急躁、自卑不自信、做事靜不下心等多種問題,進而導致孩子在生活、社交、學習上都存在缺陷,並且都將伴隨孩子一生。

好多父母並不是有意這樣,在他們做這件事的時候,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作為孩子,可以找父母深入談一下,父母這麼做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會努力改正的。

而作為父母,給予孩子充足的物質基礎同時,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願意去用自己豐裕的生活費去換父母的關愛。而且,最好的教育不是最貴的輔導班,而是父母換位思考後的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