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趋势下,会对国内的哪些产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该如何应对?

非印象名人说


外贸类低附加值产业受到的冲击是致命的,我们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抗冲击能力更强,对那些工业基础薄弱、内需市场狭小的绝大部分国家的打击更致命,没有了产业链的分工,强者通吃的格局产生,世界上将形成极少数更牛逼的国家和绝大多数赤贫国家。而中国依靠齐全的工业门类、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巨大的内需市场必将成为那极少数的之一


star159691914


凡是出口创汇型产业,都会受到经济逆全球化的三个负面冲击;

第一,原进口国产品本土化生产制造、进口欲望和进口额降低的冲击。

第二,外国独资企业撤资、外国合资企业撤股、将实体企业回归本国导致的停工停产或彻底关门的冲击。

第三,出口创汇企业将面临销售市场萎缩、市场份额竞争更加激烈的考验。按世贸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贸易总额将下降13—32%。只有在产品质量、价格成本、适销对路等具有综合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美国是世界经济逆全球化的始作俑者。

特朗普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改变美国产业“空心化”、推行“美国制造”战略,综合解决美国人就业、平衡美国贸易逆差等问题。

为确保美国恢复传统制造业,特朗普断然退出了《巴黎气候(温室气体减排)协议》。这次美国吃了抗疫医疗物资产能不足、无法满足抗疫需要的大亏,将促使美国下更大决心将美国海外企业收回本土,并不惜为它们撤迁企业的损失买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供应产业链被打断或缺失,一些跨国企业痛定思痛,在本国政府支持鼓励下将迁移回国,利用本国资源重新构筑稳固的产业链,降低采购成本并增加本国就业。

目前世界制造强国日本的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已停产。安倍政府正在效仿特朗普的思路和做法,拟鼓励日资企业从海外撤退,让“日本制造”回归日本。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工业制造产品门类齐全,中国制造有能力满足提供世界多数国家所需要的中低端产品。这次抗疫,世界有80多个国家向中国求购抗疫医疗物资就是一个证明。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三驾马车”之一。受后发国家竞争世界中低端产品销售市场和美国恶意抵制“中国制造”双重影响,中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本已在减弱,随逆全球化的“本国制造”兴起,这种减弱作用将会更明显。

出口遇冷的企业,只有三条出路选择。

第一,引入科技进步,力争生产更优质、多数国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同事注重开源节流、抠死质量和成本两大关键环节,继续突出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特色参与市场竞争,力保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

第二,注重适应“买方市场”的国际营销队伍建设,敏锐捕捉市场供需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赢得产销份额。

第三,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入同一个筐子里,要考虑生产多元化转型,在国际上力争加入在合资企业共享销售市场,在国内重点向满足和扩大内需转型。

特别要指出;中国企业对向扩大内需转型应充满信心!

中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消费能力的市场,(说句形象的话,每个中国消费者花一分钱,就是1400万元,足可以让一个中小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国家也正在密集出台支持企业向扩大内需转型的刺激、扶持政策,希望企业抓住机遇。


谌人


世界逆全球化大趋势已经无法避免,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科技,不是军工,也不是能源,而是粮食自主化。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咽喉,在逆全球化时代,自己种不如买的思路需要做出改变了,自由主义经济的短视思维并不适合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

中国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主粮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但饲料70%需要依赖进口,像大豆玉米等都严重依赖进口,饲料是畜牧业的原材料,畜牧业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也就是说,中国主粮供应没有问题,最极端的情况下也不至于饿肚子,但是肉类供应做不到完全自主化,这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肉类供应不足会影响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也很容易带来通货膨胀,在和平时期可以通过外部购买来补充,但是在逆全球化时期还是必须自给自足。

综合来看,国内农业发展水平还是很低,仅仅只能保住最低需求的红线而已,那么在逆全球化时代,实现粮食和肉类完全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余可以出口就会成为头等大事。

中国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共同造成:

1、国家过去有意控制粮食价格,引导人力资源从事制造业生产,同时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农业生产让路于制造业的发展。

2、房地产的过度发展,导致房地产投资收益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收益,导致资金和人才都流入了房地产,很少人愿意去从事农业生产。

3、大量进口国外低价的农产品,冲击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导致国内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过去从事农业生产根本不赚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农业方面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处于亏损边缘。

不过现在这种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国际局势已经不再容许国内继续忽视粮食生产问题,未来农业生产必须要重新摆上最重要的位置。

其次,房地产拐点已经出现,未来随着房价逐渐下行,加上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大量投入和扶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带动农业产业的大发展。

逆全球化和极端天气,还会导致部分国家出现粮食危机,这也会刺激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动力。

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时代必然会导致外贸大幅萎缩,由此带来大量失业人口,发展农业正好可以吸收部分富余的劳动力。

现在的农业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具备了,未来想不发展都难。

农业的发展会带动农业相关股票的业绩大幅上升,股价自然也会逐渐走牛。

种子业是农业的核心,这事关基因安全,种子则完全自主化也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另外,农业发展必然也会走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的路子,这方面的机会可以多挖掘一下。

很多人在说中国也要搞美式规模化种植的模式,但由于地理和人口限制,中国农业走不了全面规模化种植的路子,客观地理条件不允许,未来很可能会走部分规模化种植,部分特色农业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因地制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