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體現自己的工匠精神?

弘揚工匠精神1


在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一場企業內部的防疫戰也正在打響。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員工的安全,各大企業紛紛延後了開工日期。與此同時,企業要如何確保工作正常進行,內部運轉不受影響呢?對此,根據官方公佈的預防新型肺炎的做法,以及過往應對疫情的成功經驗,為大家整理了一份企業防疫手冊,以供借鑑:

  1、關心員工的健康

  企業在疫情發生時,應做好對員工、客戶的保護工作,體現出非常時期的人性關懷。此次肺炎疫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各企業應把員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對員工進行傳染病預防及治療知識教育的同時,在內部採取嚴格的衛生防範措施,定期對辦公區域、生產區域進行全面消毒。

  具體措施如下:

  (1)當發現高度疑似肺炎病例時,經本部門主要負責人同意後,立即向疾控中心和公司領導報告。

  (2)就地隔離患者,做好溝通和安撫工作,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如一次性口罩、手套等。

  (3)疫情傳播期間,按時對部門區域進行嚴格消毒。

  (4)及時對本部門辦公室等場所進行衛生處理,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採取措施,封閉或者封存被病原體汙染的相關物品,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5)需對本部門員工、顧客、來訪者採取體溫檢測等預防性篩查的,需嚴格按照疾控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進行辦理,並做好溝通解釋工作。員工通道進口應配備體溫計或測溫儀,且在使用過程中,一用一消毒的操作應公開進行,並確保消毒溶液的使用安全。進行體溫檢測篩查的員工須確保自我防護措施有效到位。

  (6)疫情尚未解除期間,需加強由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帶班的防控值班制度。

  (7)做好輿情監測與控制工作,並按規定向公司管理部門報告公司輿情。

  2、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項資金

  疫情來臨時,企業應成立應急應變指揮小組,並安排應對疫情的專項資金,解決非常時刻的臨時緊急問題。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或多或少會打亂企業年度工作計劃和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企業內外必然處於非常規狀態。此時,企業應成立臨時的應急應變指揮小組,不僅要逐一排查企業可能發生的內外問題,做好應急解決方案,還要重新調整企業計劃進程,構建疫情時期規範有序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框架,創造疫情時期的非常管理和經營。

  3、保持企業內部的穩定,努力練好“內功”

  受疫情影響,企業的部分業務可能難以正常開展。此時,企業不妨將目光內轉,在系統戰略思考的同時,將以往沒有精力顧及和放鬆了的基礎管理工作抓起來,練好內功,為疫情過後的發展積蓄力量。

  第一,強化員工培訓。疫情時期的業務暫停,恰好是企業著力於內部培訓的好機會。而此時,諸多面授培訓也已經停課,在線培訓或是開發企業內部資源來培訓都是較好的選擇。

  第二,重新審視業務流程。疫情帶來了顧客和員工心理與行為的深刻變化,企業要緊盯管理流程和服務流程等核心業務流程中的這些變化,隨時進行相應地調整。

  第三,重新建設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疫情很可能會衝擊企業原有的供應鏈體系和研發體系,使上下游或內外部資源建立的良性協作關係隔離乃至斷裂,研發計劃因外部協作不能到位而擱淺,供應鏈渠道因沒有與供應商、銷售商建立起戰略合作關係而形成瓶頸。

  此時,企業應該思考如何與外部資源建立起有效的戰略協作關係,重建研發管理和供應鏈管理體系,使之能應對疫情所帶來的種種衝擊。

  第四,重新規範營銷管理措施。疫情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營銷作業,所以,企業應重新考察和評估慣常的營銷作業方式和策略,探索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新的營銷策略,預測疫情過後的經濟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相關政策、制度和措施,以變制變。

  第五,重塑企業文化。疫情使人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更加關注生命的價值,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可能會受到影響,大多數企業的目標價值觀可能不得不作出調整。而核心理念的變化必然帶來制度文化和行為體系的變化,整個企業文化體系面臨著變革壓力。

  疫情期間不妨系統地總結、提煉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通過組織學習等多種形式,將新型的企業文化廣為傳播,並使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制度、績效和工作緊密聯繫起來,進行強化塑造。

  4、據疫情及時調整策略

  疫情過後,企業、社會都將面臨無窮的變數和機會,重要的是企業如何抓住這些變數和機會,儘快組織專門力量研究疫情之後企業外部環境將發生哪些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策略,將疫情期間的損失補回來。

  首先,要把握好疫情持續時間的判斷和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疫情很可能會帶來消費觀念的巨大轉變。它表現在對既有產業以及行業的衝擊上,也表現為可能會因此出現新的行業,甚至新的資源配置體系。

  其次,企業應積極預測疫情過後的需求和服務,調整產業與產品服務佈局。疫情過後,消費者被壓抑的需求將會噴湧而出,如與旅遊、餐飲相關的物質消費和娛樂消費將會進一步加大。

  另外,疫情期間所烙下的陰影也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例如,人們會更加珍視親情和友情,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可能會因此而改變。因而我們在產品預研時,就應深刻地洞察到這一趨勢,提前做好準備,等疫情過後,及時搶佔市場縫隙。

  第三,建立和強化戰略聯盟,實現雙贏。鑑於疫情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較快的傳播速度,我們不得不採取嚴格的防範措施,把自己圈起來,減少與外部的正常業務活動。

  5、建立健全危機預防機制

  任何一家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機。處理不好,企業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甚至垮掉;處理得好,企業不僅能夠化險為夷,而且還能跨越上一個新高度。

  2003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許多跨國公司的應對就相對自如。這是因為,大多數跨國公司都根據自己所處的行業特點和多年海外實踐建立起了一套危機管理機制。風險防範其實也是跨國公司日常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以全球輪胎領先企業米其林公司為例。非典爆發後,米其林馬上成立了非典項目小組,負責預防措施的執行,政府法規和最新疫情的收集、聯絡各地衛生機構和法國總部的集團醫生,以及宣傳醫療知識三方面工作,每天下午5點準時開會。

  在2-3天內,項目小組收集了米其林在中國4300多位員工的聯絡方式,並製作了一個“聯絡樹”,隨時可同任何地區的員工進行溝通。

  我國大部分企業目前還沒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肺炎疫情的爆發再一次給中國企業界上了一堂沉重而有價值的危機管理課,中國企業應當以此為契機,建立完備的危機預防制度。

  6、慰問了解合作客戶的需要

  企業在疫情這一非常時期,應組織員工並結合企業內部的淡季準備工作,做好外部客戶慰問服務工作。分析此時客戶的需要,主動聯繫客戶,通過電話、郵件、媒體等形式服務慰問、關心、關注客戶,給客戶送來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

  通過慰問聯繫客戶,企業可以發現合作過程中的問題,以及疫情給雙方合作帶來的麻煩和給客戶帶來的困難,從而做好準備工作,以便在疫情結束後,雙方進行愉快積極的合作,開創合作的新局面。這不僅把疫情時期耽誤的損失補回來,而且還能創造更好的效益。

  7、為政府救助政策出臺做準備

  企業應積極與有關社會和政府機構聯繫,溝通上報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用真實的數據說話,拿出有理有據的分析報告,為疫情過後,政府出臺“救企”政策做好鋪墊。

  疫情的爆發勢必會對我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各企業都應自強自立,振奮精神,積極地對戰略進行適當調整,積蓄力量,充分把握和抓住疫情過後的機會,把疫情對企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