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卧室为何如此奢华,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黑白文章泽渊诗


秦可卿卧室的陈设非常奢靡,说明秦可卿是个物欲炽盛的人,同时也是个情欲奔放的人。佛家说财色名食睡五欲是人的五毒,贪恋五毒是有情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秦可卿的死因,作者没有明说,隐隐约约的点出是死于妇科病,加上书中对其卧室的香艳奢靡的描写 ,似乎可以得出,秦可卿死于和公公贾珍的淫荡导致的妇科病。秦可卿和风月宝鉴的故事,作者反复告诫读者,人不可贪恋五欲。


云水悦禅心


这个问题有点大,千把字恐怕说不清,因为室内的每一物都有寓意,正是脂批中说的“草木为偶“的具体体现,因而,这里只说其中之一,同昌公主的“联珠帐"。

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在给秦可卿送葬路上,贾宝玉拜谒了北静王。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见面之前贾政让宝玉脱去孝服。按书中设置,宝玉是叔公,秦可卿是侄媳妇,试想,哪有叔叔给侄媳妇穿孝的道理,岂不荒唐?这说明秦可卿原型并不是贾蓉的妻子,而是宝玉的长辈,这样才能说得通。

那么,两个原型的真实关系如何呢?我在前面曾讨论过太虚幻境和大观园的对应关系,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只知道警幻仙子对应元春,可卿对应秦氏就可以了。警幻仙子称秦可卿为妹,说明两人是同辈,而元春原型是宝玉的姑妈,从而证明秦可卿比宝玉高一辈。

元春和秦可卿是表姐妹还是族姐妹呢?在张友士的药方中,第一句便是“认参百族云,令叔弟贵甚",这个参指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曹雪芹的远祖,这就是说,秦可卿原型姓曹,也是曹参的后人。曹家是出过皇帝的,如曹丕,还有追认的曹操等。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这个联珠帐就明白了,它是取其谐音“连族"的意思,暗示秦可卿原型和贾宝玉原型是本家,同一祖先。

当然,秦可卿在书中还演绎了一个当朝皇族的媳妇,暂不讨论。


高挺真


曹公在《红楼梦》中描述秦可卿房间香艳奢华至极,是耐人寻味的;他这么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寓意呢?

说这个事之前,一定要先提一个人,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衩,其中说的就是十二衩的故事,其中一位人物,书中是这么评价她的,说她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贾府的老祖宗都夸她,是重孙媳中最好的,她就是秦可卿。

她的丈夫是贾蓉,公公贾珍,婆婆尤氏,秦氏和两府的人的关系都很好,尤其是贾母、王熙凤等人,还是我们熟知的贾宝玉的性启蒙者。

在书中第五回有说到,当时秦氏的婆婆尤氏请了贾府的老太太,还有王夫人等一行人,到了宁国府去赏梅花,期间宝玉因为贪杯,喝的有些醉了就想睡个午觉,当时就是秦氏在旁伺候,秦氏和宝玉的关系,是叔叔和侄媳妇的关系。

当时秦氏先把宝玉安排到了一个房间,因为宝玉嫌房间里的一副对联挂的不好,闹着换房间,于是秦氏就带着宝玉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书中也对秦可卿的房间,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这些摆饰看的宝玉眼花缭乱,可以说极其奢华,就连秦氏自己都说,自己的屋子就是神仙,都能睡,就连挑剔的宝玉看了,都说这里很好。

但是其中有一点,因为古人的房间,是有连珠帐等东西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安禄山的木瓜,武则天的宝镜等东西,却也摆在了这里,真的是为了炫富吗?

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那是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的,不能光从表面现象来定义,他是通过细节的描述,营造了这个香烟的气氛,也向作者描述出了秦氏本性是“风流淫邪”的,但是,大家千万不能认为,这事光是描写了香艳就完事的,曹公的用意可不是这么肤浅。

说这个之前,一定要再提一个事,那就是在书中第三回中曹公提到,在贾府中王夫人的房间摆设——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蘮,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献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这么一看,秦氏的房间摆设都超过的王夫人的规格,大家都知道,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而秦氏都要叫宝玉为叔叔,而且王夫人可是荣国府当家人贾政的发妻,是荣国府中掌权者之一,还生了个女儿成了皇妃。

那么在这么等级森严的贾府,秦氏这样的陈设,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了,但是跟她在贾府中的身份来比,是很反常的一件事,从文章来看,或许曹公是想借此,来表示秦氏的身份非比寻常。

因为之前说的武则天、寿昌、同昌公主,都是皇家的事情,或许也是在说明,秦氏的来历不小,甚至有可能是皇家的人。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赵飞燕的金盘、杨贵妃的木瓜等都是带着香艳的面纱,不过却都是一些反面的典型,尤其是安禄山的木瓜,那是他和杨贵妃在嬉闹时扔出去把贵妃伤口给砸到的东西,而且曹公还特意拿出来介绍,或许也是在暗示,秦氏和公公之间的特殊关系。

到了第七回,宁府有一刺头焦大,仗着早年救过贾府的祖先有功,常常喝酒骂人,其中就揭示了他们的事迹,说他们爬灰、偷鸡摸狗,至此,这才明白,曹公之前所写的意思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