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間相互戲謔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講一個唄?

秉燭夜談2020


很多人對文人官吏紀曉嵐不陌生,也有很多影視作品來戲說紀曉嵐,我呢就給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文人間戲謔逗趣的小故事:

紀曉嵐和和珅同朝為官,可以說是針鋒相對,處處的打趣和珅。

一、傳說和珅建了一個亭子,請紀曉嵐提寫匾額,紀曉嵐給和寫了兩個字“竹笣”,告訴和珅“竹笣”即竹筍,是出自《詩經》,形容事物像雨後的春筍破土而出,寓意和珅仕途順利飛黃騰達,和珅很高興。後來乾隆帝探訪,看到亭子上這兩個字,哈哈大笑,問是何人所提,和珅回答說是紀曉嵐提匾,乾隆笑著告訴和珅:“竹”拆解開為兩個“個”字,“笣”拆解開是“草包”,紀曉嵐是罵你家“個個是草包”,是打趣你和珅呢!

二、有一次和珅宴請官僚同仁,紀曉嵐最後一人到,和珅有意為難之,說:“紀侍郎,來來來,有事請教。那個那個是狼是狗”,“狼”諧音“侍郎”,紀曉嵐一聽就知道和珅使壞,就答到: “是狼是狗,你一個堂堂尚書還分不清嗎,來來來,我告訴你,尾巴下拖的是狼,上豎的是狗”,“上豎”諧音“尚書”,狼吃肉狗吃屎。和珅聽後鬱悶的啞口無言!

紀曉嵐還在無意間嬉戲了一次乾隆皇帝,故事如下:

紀曉嵐有一次在翰林院校理《四庫全書》時,因時逢盛夏天氣炎熱,汗流浹背,於是脫下衣衫; 誰知這時乾隆皇帝大駕光臨,他來不及穿衣服,不能光著身子接駕,只能躲在書櫃後面。乾隆帝早已看到紀曉嵐,假意不知,示意臣下安靜的各司其職,自己看書。紀曉嵐在書櫃後聽到沒什麼動靜了,便探出頭問到: “老頭子走了嗎?”,乾隆帝和大臣們都笑了!乾隆說:“紀昀無禮,何以出此輕薄之言,有說則可,無說則殺”。紀曉嵐急中生智,忙解釋道:“老”是指萬壽無疆; “頭”是指一國之主,萬民之首; “子”是指天子,“老頭子”這三個字是尊敬之意!乾隆聽後轉怒為喜,笑逐顏開。

文人的表述往往比較高雅,隱晦; 即使戲謔打趣也是別有風味!





沁沁茉莉


蘇東坡和佛印就經常戲謔逗趣。

蘇東坡,就是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這個人天賦極高,四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寫詩詞,可是取得的成就非常了得。著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並且蘇軾能書善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

佛印自幼就學習《論語》等典籍,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他是丹陽金山和焦山兩寺的主持。

一個是大文豪,書法家,一個是名僧,可謂都是才高八斗,自然志趣相投,成為鐵哥們。

哥們之間,互相戲謔逗趣是常有的事。

一次,蘇軾和佛印去江邊遊玩,這時候蘇軾看到有一隻狗在河岸上啃骨頭,蘇軾脫口而出:“狗啃河上骨”。

河上,諧音和尚,佛印豈能不知,也不生氣,順手把手中的摺扇扔進水裡。

蘇軾一看就明白了,扇子上是他寫的詩,佛印的意思是:水流東坡詩。詩,屍諧音,你說狗啃的是和尚(佛印)的骨頭,我說水衝著你蘇東坡的屍體,對聯對的真的是工穩巧妙,不僅平仄合而且意對,佛印毫不思索就對了出來而且又加以反擊,厲害!

之所以這故事流傳到現在,說明人們對蘇軾和佛印的欣賞和佩服。

一個才高八斗,才思而又敏捷的人誰能不欣賞呢?他們之間的故事才被人們津津樂道。


悠悠芳草心


問題 :文人之間互相戲謔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講一個吧!

導言

自古以來,從文人相輕到文人相戲,以至於文人相謔逗趣。提及文人,大多數給人的印象便是古板嚴肅,因循守舊,不苟言笑,之乎者也。然而,有道是:畫家的筆,文人的嘴。在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古籍中,特別是一些名人軼事雜談中,記載了很多關於古人有趣的開心笑料。彼此能相互調侃,自是有一方為幽默風趣之人,否則一個巴掌拍不響。

有關這類趣聞,若論最富盛名的莫過於東坡先生,他的故事正反映出“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林語堂《東坡傳》)



蘇軾趣聞集錦

  • “一覺抵三覺”

據明代王世貞《調謔編》中記載:蘇東坡喜歡調侃,常與丞相呂微仲開玩笑。某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呂微仲,正趕上微仲在睡覺,很久不出來接待,東坡等得很不耐煩。

過了好長時間,呂微仲才出來,兩人相見說話。屋裡有一個葛蒲盆,裡面養了一隻“綠毛烏龜”。蘇東坡便說:“這個龜不算稀奇,如果是六眼龜,就難得了。”微仲問道:“六眼龜出自何處?”東坡答道:“當年後唐莊宗時,林邑國進獻了一隻六眼龜。

當時優人敬新磨在金殿下進口號大喊說:“‘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號: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別人三覺!’”。

  • 一“屁”過江

蘇軾之才華集“儒釋道”為一體,開起玩笑來同樣不失風雅,當然對佛教的參悟,已有自己的高見。但這次卻服服貼貼,心安理得。“烏臺詩案”謫貶黃州後有那麼一天,蘇軾心血來潮,詩興大發,一揮而就,毫不得意地寫了一首贊佛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中蘇軾將自己的心境寫了進去,同時也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經是“八風吹不動”,對自己有如此禪定修為,沾沾自喜。於是寫完之後蘇軾讓侍童拿著自己的詩去送給住在江對岸的好友佛印。

蘇軾覺得佛印一定會對自己大加讚賞,但是佛印在讀了蘇軾的詩之後卻在詩的下面批上了——“放屁”兩個字讓侍童帶回。

蘇軾看了勃然大怒,氣沖沖的去找佛印論理。等划船過江到了佛印那裡,誰知道小和尚卻說:師父吩咐下來,今天不見客。

蘇軾聽了更是火冒三丈,不顧小和尚的攔阻,徑直向佛印的禪堂闖去,到了卻看到房門上貼著一張字條——“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蘇軾見到這句話,恍然大悟,然後哈哈大笑,原來自己真的錯了,為了區區一個“屁”字,竟然大動肝火,何來“八風吹不動”呢?於是蘇軾自嘆自己的修行遠遠不及佛印。

佛印”其人,宋代雲門宗僧。法名了元,字覺老,俗姓林,饒州浮樑(舊屬江西省鄱陽郡,今屬江西省景德鎮市)人。自幼學習儒家經典,三歲能誦《論語》、諸家詩,五歲能誦詩三千首,長而精通五經,被稱為神童。住雲居四十餘年。與蘇軾友善,軾謫黃州,佛印住廬山,常相往來。

除此之外,有關蘇軾和“佛印”和尚的奇聞逸事還有很多:

諸如“牛糞與佛”的調侃;“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禿驢何在?;東坡吃草!”之類的啞謎對聯,以及“智吃東坡魚”、“菩薩吃餅”等一系列日常“生活趣談”,無需一一道也。



如是說(結束語)

附庸風雅,捲簾一闕【鷓鴣天•屁話】

悟道參禪志趣濃,中天稽首似從容。

釋儒兼悟戲禪意,詩賦雙修驚雪鴻。

文恣肆,語藏空。紫金蓮坐穩八風。

佛陀諳曉躬行事,一屁因何形色匆?

【備註】欽定詞譜,詞林正韻。

附詩友原玉:

一屁因何打過江?功名留久便心慌。

從來學問勤為徑,縱教詩鐘玉撥鏘。

知行踐,待商量,梵音傳齒也高亢。

浮生但少生浮欲,漸悟禪機漸蘊藏。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