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沒有突然暴斃,他會不會調整治國方略?

亙古懷念說史


並不會,始皇巡遊是為了巡查地方,四處遊樂,與他的治國方略並無必要的聯繫。秦的滅亡是多重因素的結果與隋非常相似,都是割據紛爭之後的大一統,這種朝代開國皇帝必是文韜武略,征戰四方,但之後就必須有仁君實施懷柔政策,安撫戰亂之苦使民安定,如果開國皇帝或第二位皇帝出了問題這個朝代就可能開始動盪。

其次秦的治國方略總體依法而立,秦律苛責,再加上始皇后期的驕奢淫慾,百姓很容易在這種壓迫下造反。


獨鶴閒雲


不可能,人越到晚年都更缺乏改革精神,越老越頑固,始皇晚年主要是追逐長生不老,他也沒發現秦王朝危機,憑什麼調整治國方略?而是繼續相信武力和苛政,極不惜民力,不要把秦始皇想得過於完美,過於偉大,秦始皇是靠武力統一,靠武力苛政治國的代表。


老夫常談


如題,個人認為如果秦皇五巡不死暫時也不會改變國策。

大家都知道秦皇嬴政一生共巡遊過五次,最後死在了第五次東巡的途中。公元前221年,始皇即位26年,秦滅六國,並天下,海內一統。從此後,秦始皇即開始了他的旅遊道路。

史書記載:(1)27年,即統一的次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這是他旅遊的開始,目的在鞏固後方.(2)28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祭,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刻所立石.然後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而去.接著南登琅岈,大樂之,留三月.齊人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遇大風,幾不得渡.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最後自南郡由武關歸“.這是秦始皇的第一次東巡,用以示威六國也.(3)29年,“始皇東遊.至陽武搏狼沙中,為盜所驚(即錐秦也).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這次巡遊,由於遇到刺客,時日不長.(4)32年,在歇了兩年後,“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這是第一次北巡.同時,“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胡,略取河南地“.(5)35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這次旅遊似在工程視察.(6)37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令入海者齎捕巨漁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射殺一魚,遂並西海.“這一次沒少幹事.“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申,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輬車中.““會暑,上轀輬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發喪.“這樣,秦始皇便以客死途中而結束了他的六次天下巡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