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会受到一些老师的偏见和不公平对待呢?

97085


我是一个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三十多年的中学教师,在这期间曾经担任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并顺便谈谈我的感受。

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在学校里,老师们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往往都是看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有很多优点,他们普遍自律性比较强。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努力刻苦,学习目标明确。这样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因此,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事基本与他们无缘。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班级的娇子,是老师手心里的宝贝。特别是在当前分分是命根儿,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里,学习好的学生能为班级争光,更能为老师添彩,喜欢那是肯定的。他们偶尔也会犯错误,但老师都会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有时甚至还觉得他们犯的错误有点小可爱。班级同学们也很有意思,他们对学习好的学生犯错会感到难得新奇和“幸灾乐祸”。每到这时候,他们都会笑嘻嘻的、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潜台词是:嗨嗨,这事看你咋处理吧!

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本质有多不好,他们往往是自律性较差,管不住自己,学习会受到影响。平时总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老师批评了就改,改了再犯,千锤百炼。所以,老师对他们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

但是,实践证明:老师当年百般宠爱的、学习好的学生,毕业后和老师的感情比较淡漠。往往是那些经常被批评、被训斥的,所谓的老师眼中的“差生”,毕业后和老师感情深厚,走在街上老远就打招呼,有的毕业后每年都会回到学校看望老师,他们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退休后,我对我过去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反思。那时候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小有成就,但也有遗憾和不足。虽然我从来不打骂学生,但当时对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批评、管教的过于严厉,现在想想很后悔。

我想对我的这些学生们说:孩子们!当年老师对你们过于严厉,都是为你们好,有时候真的是恨铁不成钢。老师多么希望你们将来都能有出息,都能有好的归宿,都能过上好的生活,都能一生幸福!

孩子们!你们现在都好吧!老师一直在牵挂着你们!

也请接受老师迟来的道歉!


52303746270


现在,我结合我的教育经历,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一、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歧视学生的做法是不对的。这种教师应该是不懂得教育教学的教师。

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不问“病症”胡乱给病人下药,后果那是可怕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教师简单地因为学生成绩差就歧视学生,这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学情,合理对待,正确引导,让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

1、由于学生自身的客观因素,诸如先天智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教师就要特别有包容心,充分理解这些学生,“因材施教”,让他们的成绩逐渐有所提高。

2、学生因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学习成绩不好,教师就应当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好的方法,进行个别辅导,扶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成绩。

3、那种思想上有偏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学生。教师有批评教育他们的责任,甚至采取必要的合法的惩戒措施,督促他们“迷途知返”,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4、学生自身以外的因素,诸如家庭贫困、天灾人祸等,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这时,教师要有爱心,要给学生温暖,积极协助学生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师仅仅看到学生的成绩低,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从而歧视学生的做法极不明智。这种教师缺乏智慧没有教育眼光。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从事教育,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论英雄,要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在前面跑的自行车,被后面的摩托车超越,抛在后面,原因就是摩托车比自行车速度快。譬如原来只有十几分通过努力上升到五十几分的学生,比起那些从六十几分上升到七十几分,或者从九十几分下降到七十几分的学生,虽然成绩低,没及格,但进步快。教师更应该表扬进步快的,而不是成绩高的,因为这些部分学生更有潜力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智慧,不能仅仅因为学生成绩暂时差点,就去歧视学生。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扬起理想的风帆。

三、因为学生成绩差而歧视学生的“唯分数论”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种教师的教育思想存在严重偏差。

教育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切实提高国民素质。那些存在“唯分数论”思想的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极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以“分数”为标尺衡量学生,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无形之中在误导学生,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学生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重要,甚至可以去违法犯罪。“一美遮百丑”,学生成绩好,就是教师的“宠儿”,“花朵”。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什么都不是,甚至被贬为“垃圾”。这种教师对教育有“私心”,看重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给他撑起的虚荣“门面”,以及带来的相关利益。这样的教师不是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而是在毒害学生的灵魂。这种教学态度,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敬业忠于教育的,其实它对教育的亵渎更隐敝,破坏性更大,必须警惕。教师仅仅以分数高低来决定自己对学生的好恶,歧视那些成绩暂时差点的学生的做法。哪能真正教好学生,提高国民素质?哪能算一个合格教师?

以上这些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敬请大家讨论交流。


山村与读书


学生方面的原因:1,学生学习不好,有的丧失了学习好的信心,极少数的学生不思进取。2,对学习不好的科目越不用功,畏难发愁。3,不敬畏学习不好的学科的老师。4,对学习不好的学科的老师也不亲切。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的原因:1,老师因迫于考评的压力,把一部分精力用在学习不好的学生身上,成绩提高太慢,不如抓好好学生的学习。2,老师应敷太多的检查,精力有限。3,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问题较多,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中上游学生身上,对学习不好的少数,常常忽视。

家长的原因:1,不会教育孩子,常常打骂学习不好的学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2,与学习最好的学生比较,引发学生的烦感。3,不能与老师有效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4,有些家长破罐子破摔,放弃努力

学校方面:1,有些学校评价方式方法欠妥,如有的学校评价老师的成绩,采用去尾法,去掉一个或几个成绩最差的学生。造成学生不学,老师不管的局面。2,有些学校没有营造好教育教学的环境。缺乏有效的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和真正的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