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金鑰匙",打開貧困戶的致富之門

在脫貧攻堅路上,總有一些人,雖然生活困難、日子窮苦,可他們依舊自強不息、奮力前行。在潛山市梅城鎮太平村有這樣一位堅強的母親,面對家庭遭遇的不幸和變故,她勇敢面對,不等不靠,用瘦小的肩膀和堅強的毅力撐起了整個家,並在產業扶貧政策支持下走上了致富之路。

太平村許灣組許周平,其丈夫於2009年因病不幸去世,留下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和因丈夫治病欠下鉅額債務,生活十分窘迫。2014年許周平戶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在家養殖家禽、種田、種菜園,平時還去大農戶家幹活,一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的。鄰居們都說她不是在幹活,就是在去幹活的路上,但由於基礎不好,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的。

2015產業扶貧政策激發了她脫貧主動性,也提升了自我發展能力。在村兩委及幫扶幹部的幫助下,許周平承包了太平村約200畝土地種植水稻,為了不辜負黨和政府扶貧好政策,也為了一家人能擺脫困境,過上小康生活,她鼓足幹勁,起早歇晚,無論天晴下雨都奔走在田間地頭,開始了她人生的"逆襲"之路。

產業扶貧"金鑰匙",打開貧困戶的致富之門

看著滿院的家禽,許周平一直想擴大規模,申辦家庭農場,但苦於暫時沒有資金投入,村幹告訴他可以申請扶貧小額貸款。說幹就幹,2016年許周平用申報的小額信貸辦起了家庭農場,雞鴨從幾十只增至幾千只。談及自己的家庭農場,許周平說:"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看病吃藥住院都可以報銷,申報養雞鴨還有養殖補貼,國家幫助我們太多了,我也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扶貧產業扶起來的,不僅僅是產業本身,更是貧困戶的鬥志和幹勁。

產業扶貧"金鑰匙",打開貧困戶的致富之門

生活從來不會辜負努力的人。2014年被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許周平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勤勞肯幹,脫貧致富從來不只是夢想。這句話在許周平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在特色產業的政策支持下,2018年許周平又承包了魚塘,隨著自己養殖的20畝魚塘效益逐漸顯現,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產業扶貧"金鑰匙",打開貧困戶的致富之門。對於許周平來說,產業發展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她的故事也帶動了周邊很多農戶,在產業扶貧政策支持下不等不靠,最終精神物質雙脫貧。

"像許周平這樣自力更生再加上產業扶貧的支持,脫貧的有很多。產業扶貧既是促進貧困人口較快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長期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通過"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開發,將來會有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太平村黨組織書記林柏生說到。(餘龍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