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从反秦到白登山都是自己带兵,而不是坐镇后方指挥?

用户95494219469


刘邦倒是想坐镇后方,但问题是他敢吗?

枪杆子里出政权

毛主席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秦朝末年,虽然没有枪杆子,但是也有红缨枪、弓弩之类的冷兵器。手上有全副武装的队伍,才有可能争夺江山。

自从秦末农民起义以来,项梁、项羽、黥布、彭越、刘邦,哪个手里没有人马?有人马才能和别人抢地盘,是吧?只有一个人没有人马,他就是韩信,所以处处受人白眼。

刘邦非常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每当他全军覆没时,他都没有气馁,而是立刻补充军队。萧何和刘邦配合得相当默契,刘邦在前方打仗,他就在后面征兵练兵。当初,刘邦入咸阳后,萧何就得到了秦朝的户籍资料,有了这,征兵工作就容易多了。

除了萧何常为刘邦补充兵源供给,韩信的军队也是刘邦的最爱。据《史记》记载,刘邦至少夺了韩信2次军权,而且每次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韩信个猝不及防。

细细想来,刘邦必须得这样做。刘邦是汉中王,韩信是大将军。王在前面和项羽的正规军打得片甲不留,大将军手上却有支军队,万一大将军突然放水,刘邦这个王和当初的义帝有何区别?因此,就在楚汉争霸期间,刘邦地位未稳,他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剿灭非刘姓王

那么,汉朝建立后,刘邦登基,他该享福了吧?他还是不敢。

于是,刘邦登基后,便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现阶段的敌人都是谁?对了,就是那些非刘姓诸侯王。你看,他们个个身经百战,且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如果不迅速剿灭,随时可以反过来吞噬刚刚立国的刘汉江山。

就说韩信吧,尽管刘邦一直想用武力征服他,然而陈平却直截了当地怼刘邦:“陛下打得过韩信吗?”刘邦瞬间就蔫了。

再看黥布怎么说的:“这天下我就忌惮韩信一人,如今他不在了,我还怕谁?”听听,自诩不凡的刘邦在那些昔日武将的眼中,不过就那么回事,压根儿就没把老刘和他那帮沛县兄弟放在眼里。

那些诸侯王,一个个不把刘邦放在眼里,你让老刘晚上怎么睡得着觉?没办法,只能回到老路子,抢地盘。韩信太强,打不过就骗出来抓住,其他就武力解决。

记得刘邦中箭,打算让刘盈收拾彭越,吕后立马一口拒绝:“还是您老亲自上阵吧。”你说,他惨不惨,被抬着上了战场?除了儿子,堂堂大汉天子,竟然找不到一个放心的大将可用?其实,是他不放心,就怕在最后一刻,让人篡夺了江山。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当初,陈胜一句“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天下豪杰的心声:且不说一定要登九五之尊,凭自己本事混个将相、诸侯也不错。

从陈胜揭竿而起到秦朝覆灭,仅仅历时3年,这段历史不过是在向世人证明天命论是假的。

虽说,刘邦给自己整了个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又自诩为赤龙之子,反正就是自己得位正,是天命。普通百姓是好糊弄,那些诸侯王谁会相信?他们只坚信一点,没有自己的浴血奋战,便没有刘邦的今天。

当然,刘邦也不信,因此,他才从头到尾将兵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结语:

当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拥有“五百年而霸王出”天命的秦朝后,天下豪杰都意识到只有武装才能夺取政权。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山皇帝,非常清楚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无论是与项羽的楚汉争霸,还是立国后的翦除非刘姓诸侯王,逢战必亲征,其实就是为了将天下武装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

如此,刘氏后人才能坐稳江山,才能让民众重新相信和接受,刘氏得江山乃是天命这一说法。


读春秋思无忌


刘邦在得到天下后,跟手下讨论得到天下的原因时,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刘邦的这段话我们会觉得,刘邦应该是很清闲的了。因为他的手下,出谋划策有张良,后勤保障有萧何,率军征战有韩信。可是实际情况是这副样子吗?


实际上,恰恰相反,在刘邦征战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始终是战斗在第一线上。从起兵开始,刘邦就披坚执锐,和秦军作战。他亲自率领部下西进,第一个打进关中,灭亡了秦朝。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率领汉军,和项羽征战三年。在这三年中,刘邦屡败屡战,虽然历尽艰险,依然坚持了下来。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可是即便是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依然没有闲着。当时的天下并不太平,地方上的叛乱此起彼伏,而匈奴也趁火打劫,入侵边境。刘邦只得率领军队扑灭叛乱,抗击匈奴。其中,在与英布的作战中,刘邦身中敌箭,身负重伤。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刘邦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险些成了俘虏。可以说,直到刘邦因为往年的伤患病死前,他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线。为什么刘邦手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刘邦还要亲自去率领军队,指挥作战呢?


一、刘邦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

我们如果仅仅看《史记》的话,就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刘邦是一个常败将军,以至于后世有一句话,说是刘邦百败而得天下。但是,我们如果公平的去看待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刘邦失败的对手只有一个项羽。在长期的作战中,除了面对项羽,刘邦基本没有败绩。

当然,项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将军,除非是韩信指挥几倍于项羽的兵力才能打败。至于其他人,谁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自然也不在话下。这样一看,刘邦的败仗并不代表他的军事能力差,相反,倒是证明了刘邦的军事能力很强。


这是因为,敢于正面和项羽硬刚的人,当时天下也就只有刘邦而已。刘邦在荥阳、成皋之间和项羽相持数年,死死拖住了项羽的主力。这给韩信从侧翼发动攻势,对项羽进行迂回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项羽始终不能彻底击败刘邦,突破刘邦的防线。而且项羽的手下还没有人是刘邦的对手,项羽连离开前线都不敢。

比如在彭越袭扰项羽后方的时候,项羽率领军队去攻打彭越。他走的时候让大司马曹咎守卫成皋十五天,不和汉军交战。可是项羽走后,曹咎受不了刘邦的挑战,出兵和刘邦交手。结果刘邦大败楚军。


在汉朝建立后,原来是项羽手下的骁将英布起兵造反。英布是项羽的先锋,在灭秦之战中屡建战功。英布也从心里看不起刘邦,认为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是,恰恰是刘邦一战就击败了英布,平息了叛乱。所以说,刘邦亲自去率军打仗,首先是基于他出众的军事才能上的。

二、刘邦除了自己率军作战,无人可派。

刘邦虽然手下兵多将广,可是在战争中,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刘邦亲自挂帅,他居然无人可派。这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造成的现象。


在灭秦之战中,刘邦领命西征,进军关中。当时他是一名听命于楚怀王的将领,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他只能亲自率领手下,千里迂回,批亢捣虚,占领关中。

到了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手下有了一批出色的将领,其中就包括韩信。当时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他完全可以让韩信去对战项羽。可是,刘邦采取了韩信的建议,派韩信率领一支人马,北上攻打燕赵齐等诸侯国,从侧翼包抄项羽。


这样,没有了韩信,在正面的防线上,就只有刘邦亲自抵御项羽了。因为除了刘邦,没有人能够指挥那么多人马,抵抗项羽。假如正面防线被项羽突破,刘邦的关中根本暴露在项羽的军队之下,韩信就算取得多大的战果也无济于事。由于这个原因,刘邦也不得不咬着牙在正面防线与项羽相持。

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怕韩信造反,首先收回了韩信的军权,然后又以韩信谋反的借口软禁了他。这样,刘邦又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面对叛乱的诸侯王们,这些诸侯王都是过去战争中的强将。刘邦唯恐手下应对不利,影响大局,所以他也经常自己亲自讨伐。尤其是面对英布这样的天下有名的猛将,刘邦更不敢掉以轻心。当时他想派太子出征,可是太子的老师认为太子指挥不动刘邦的那些将领,最终还是找借口让刘邦亲自出马了。


至于说和匈奴的白登山之战,这是汉朝和匈奴双方带有决战性质的战役,刘邦更是要亲自出马了。因此说,刘邦率领军队东征西讨,是因为他没有可以派出的合适将领,形势决定了他不得不亲自出马。

三、为了防止军权旁落。

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以家天下的形式的大一统帝国。他在建立汉朝之后,就开始维护统治的行动。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铲除异姓王,将大部分国土收回汉朝。刘邦采取各种手段,终于将大部分异姓王铲除,并和臣下盟誓,非刘姓不得封王,无功不得封侯。


我们可想而知,在这种思想下,刘邦这个依靠武力夺取天下的皇帝,肯定不会随便放弃军权的。所以,在面临重大的战争时,要调动指挥大批人马,刘邦是不会放心交给外姓将领的。可是,让人悲哀的是,刘邦的家族子弟中,却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人才。

刘邦的的兄弟都是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根本就不会舞枪弄棒。而刘邦的太子号称仁弱,实际上就是个没有能力的老实人。为了自己政权的安全,为了防止军权落入他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只能亲自出马,指挥作战。


结语:

刘邦是一位马上取天下的皇帝,他以布衣之身,执三尺剑取天下,创造了一段历史的传奇。但是,在他起兵以后的历史上,就一直和戎马生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去世前,还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乱,抗击匈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刘邦自身出众的军事能力,当时的形势和刘邦对军权的重视。由于楚汉战争中,韩信被派往北方,汉军阵营中就只有刘邦能够勉强抵抗项羽,所以刘邦只能亲自抵抗项羽。在建国后,刘邦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铲除那些不可靠的因素,使得自己的手下没有将才。


再加上家族没有出众的军事人才,而刘邦又不敢轻易将军权交给外姓将领,这就使得刘邦只得自己亲自挂帅出征。就这样,刘邦在征战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刘邦是布衣天子,从曾经秦朝的一名基层小吏开始,到创建西汉帝国的开国之君,一路走来,无论是反秦战争,还是楚汉战争,又或者是剿灭异姓王叛乱的战争,到最后与匈奴发生的白登山之战,刘备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人,为何总是亲自带兵打仗?难道不能坐镇后方指挥作战吗?就像刘秀和朱元璋那样?

事实上,刘邦才是第一次反抗秦朝统治的人,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前一年,刘邦因为私放囚徒而违反了秦朝法律,成为秦朝的逃犯,刘邦躲到芒砀山落草为寇,直到第二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刘邦才带着一批人回来了沛县,并杀了县令开始了反秦起义。

刘邦

要知道,在整个反秦战争中,刘邦是没有后方的,虽然在组织机构上,刘邦归属了楚怀王名义上领导的楚国,但是实际上楚国内部也派系林立,内部矛盾复杂,当时的项梁、项羽作为其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而刘备则为实力第二强的一支,当楚怀王发出“先进关中者为王”的政治号令时,刘邦作为当时楚国主力之一,目的就是一路西行打进关中,这个时候刘邦没有后方,没有根据地,他不可能坐镇后方,只有硬着头皮向关中进发。

但是,刘邦这个人是天生的领导者,他懂得如何拉拢人心与控制队伍,尤其是在陈胜、吴广这样首先起义的队伍因为领导人的能力问题,而导致其内部开始四分五裂,刘邦显然吸取了教训,陈胜失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陈胜缺乏对手下军队和将领的控制力

陈胜派出武臣攻打赵国,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派出韩广攻打燕国,韩广依葫芦画瓢在燕地称王,而陈胜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各自独立,却又毫无办法,原本陈胜、吴广的这一支反秦起义军的队伍实力是强的,但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四分五裂,导致最终的失败,刘邦显然看在眼里。

秦末农民战争

所以,在反秦起义中,刘邦亲自率领队伍作战,一路西进,攻打拔寨,在不断对外战争中,刘邦积累了军事经验,并且,刘邦在张良的出谋划策中,第一个打进关中灭亡秦朝,刘邦就是第一个进关中的人,按照怀王之约,刘邦就是关中王,这是刘邦用一系列武力和胜利换来的,也是刘邦亲自率军作战的成果。

另外,在反秦起义战争中,刘邦手下只有自己亲自率领的一支军队,从开始西行的不足万余,到打进关中后有十万大军,刘邦的军队人数经历了超级膨胀,但是,这有一个过程,就算是十万大军,在当时也并不算一支很强的军队,刘邦一个人带兵作战刚刚好,所以刘邦要亲自率军作战。

而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以及剿灭异姓王的战争中,刘邦已经有了稳固的大后方,也就是巴、蜀、汉中以及还定三秦后占据的关中等地,这些地盘成为刘邦的核心地盘和根据地,刘邦指派了他最信任的萧何来镇守,而刘邦本人则作为军队的最高领导开赴前线作战,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刘邦要加强对军队的掌控力,没有军队,刘邦什么也不是,秦朝那么强大,当40万秦军在巨鹿战场消失殆尽时,秦朝也就灭亡,刘邦深知这个道理。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

事实上,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刘邦不信任任何人,包括韩信,这从还定三秦及彭城之战就能看出,因为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中,没有记载任何韩信参与的事项,也就是说韩信在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时,最多就是作战参谋,给刘邦出出主意,没有实际带兵打仗的权力。

而还定三秦的成功和彭城之战前半场的成功,让刘邦更回自信,这个时候的刘邦认为,只要再进一步,就能击败项羽而统一天下,同时刘邦也高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和低估了项羽的军事能力,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击败了项羽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中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因为刘邦本人就解决了所有的战争,还需要韩信做什么?

刘邦

刘邦之所以在楚汉战争中亲自率军作战的原因就是:刘邦要牢牢控制兵权,掌控军队和将领。同时防范自己军队中可能出现的分裂势力,毕竟刘邦不是陈胜,刘邦有能力控制军队但陈胜没有,这也刘邦成功的原因之一。

彭城之战的大败让刘邦不得不起用韩信,事实上刘邦一点也不想用韩信,虽然萧何已经月下追韩信,并成功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但在之后还定三秦的战争中与彭城之战就能看出,刘邦不信任韩信,也没有让韩信参战,现在刘邦战败了,需要一个人为他解决军事问题上的后顾之忧,再加上张良给刘邦献计让他重用韩信,同时韩信也提出开辟第二战场,这一切都让刘邦开始重新考虑重用韩信。

刘邦重用韩信是迫不得已的,刘邦想统一整个天下,但是在楚汉战争中,前线的项羽必须得有一员大将拖住,这个人只能是刘邦,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这个拖住项羽的目的,所以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荥阳一线拖住项羽,使其不能前进一步,所以刘邦必须亲自带兵作战,如果刘邦不在前线,项羽就会踏平荥阳,攻占洛阳,直捣关中,而在北方开辟第二战线的韩信正是因为刘邦拖住了项羽,所以他才能不断地攻占北方,不断地攻城掠地,不断地取得胜利,这其中既有韩信的才能原因,也有刘邦拖住项羽的政治和军事原因。

项羽战败

在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刘邦集团的主要矛盾成为内部矛盾,也就是刘邦开始解决异姓王问题,异姓王的问题不是其他人能轻易搞定的问题,因为异姓王是刘邦封的,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军队,并且异姓王大多身经百战,比如英布、彭越等人。

刘邦为什么要亲自率军解决异姓王的问题?

因为刘邦统一天下后,其首要政治目的就是稳定内部,维护统治,而所有的异姓王都是刘邦自己封的,他们的爵位都是王,而刘邦手下的其他任何将领都没有资历与异姓王相比,解铃还需系铃人,人是刘邦封的,所以消除也得刘邦亲自来,其他来了万一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被异姓王解决了,那将是刘邦的灾难,所以还不如趁自己在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刻,为了自己的下一代继承人,解决掉这些威胁。

刘邦称帝

而白登山之战,同样是刘邦剿灭异姓王的延伸战,原本是刘备与韩王信之间的战争,但是韩王信投靠匈奴,再加上刘邦轻敌,所以刘邦进入了匈奴人的包围圈,因为被包围在其中的刘邦只有万余人的军队,相比于匈奴的40万大军,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是刘邦只能硬着头发剿灭匈奴人,最终的结果是谁也吃不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