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文、曹喜蛙

赵巧云是山西阳泉平定县人,1960年代人,早年跟随中央美院苏高礼、曹力、谭平、陈文骥等几位教授学习绘画,她的启蒙老师是曹力先生。

赵巧云有幸跟央美教授学习,那是1987年,那时央美在阳泉有个美术培训班,她是班里的学员,学习很是用功,后来她曾试图再正式考进央美,阴差阳错没有考上,这并不耽误她继续画画,并没有因此放下她自己痴迷的画笔。阳泉离北京很近,常常到央美向老师们请教。

曹力老师那时带着学员们,经常到乡下、矿区、车站、公园去画速写,并时时提醒他们速写的重要性,加上后来各位教授的课,他们接受过严格意义的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并不纯粹是野蛮生长。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苏高礼先生


阳泉平定县是苏高礼先生的家乡,苏高礼是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第三代油画家杰出代表,是俄罗斯著名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巨匠梅尔尼科夫的弟子,央美在阳泉那个美术培训班就是他对家乡的回馈,他一直关注赵巧云的绘画创作,2015年国学频道举办的《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展览78岁的苏先生还专门去看了。苏高礼从毕业回国后,一直在全国各地写生、讲学,1986年任央美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全力放在主持画室教学,正是那个时候在他的提议下央美于阳泉开办了这个美术培训班,喜欢基层是他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做派,所以他对赵巧云这个基层的学生一直偏爱。

1、

从1987年开始或者更早,赵巧云就开始她的艺术追逐,尽管后来没有能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依然坚持在基层的美术创作。从2015年国学频道举办的《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那次画展,能看到她最早创作于1994年的一幅油画《秋风》,创作于1995年的几幅小规格的油画《暮》《静悄悄的冬天》,创作于1998年的油画《节日之夜》,这几幅小画,明显看得出其艺术语言的来源,其构图也都找到自我的感觉,技法相当成熟,色彩以暗色调为主,虽也有亮色偶露峥嵘,线条以女性的柔美、婉约、浑圆为主,笔触凝重中有细腻的抒情,节奏明快温润大气,看得出功底很坚实,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曹喜蛙、苏高礼、赵巧云


从1987年开始入门,到1995年赵巧云正式开始自发创作,截止2005年算她的第一个时期,她已经算一个基层不错的画家了,当然如果到此就原地踏步她跟别的基层艺术家也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基层艺术家非常多。当然基层没什么不好,那是艺术肥沃的根基,是艺术家须臾离不开的能量基地,同时那也是任何艺术开始发迹的地方,那也是任何艺术最后的归宿。

阳泉是赵巧云的家乡,更是三晋门户,一出阳泉就是河北的地界,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地貌以山地为主,也有丘陵和平原,不但煤炭资源富饶,历史文化悠久,有女娲筑灶炼石补天的东浮山,春秋晋国赵氏孤儿藏孤洞的传说,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万里长城第九关,冠山书院,石评梅故居,梁家寨温泉,以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为主的狮脑山森林公园,有一处处数不尽的历史文物古迹。赵巧云也受到阳泉民间文艺的熏陶,古家具、木雕、根雕、石雕、砖雕、剪纸、民居、迓鼓等等如开卷的文化艺术历史书,作为一个美术爱好者她对这些东西都有天然的好感,对这些古物件的结构或能工巧匠的技术总是叹为观止,她自己就有很多剪纸作品,作为一个画画的,她总想把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化融化在她的画里有所表现,为此她经常困惑。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赵巧云在宋庄的个展


一直到2006年夏天,她与几个朋友到北京宋庄探秘,宋庄她早就听说,尤其她也想到那里呼吸一下、探探水深,于是她也开始入驻宋庄。对一个画了十多年的画家来说,很快就适应了宋庄,而且如鱼得水。在宋庄她大概住了有十年,这十年是她的创作一个创作高峰,尤其她的艺术观念开始形成,尽管她也不知她的观念叫什么,但她知道她的画怎么画了,至少知道什么样的画是她自己想要的。

在宋庄他参加了栗宪庭策划的艺术集市大展,举办了个人艺术展,慢慢得到了艺术圈的认可,认识了不少艺术家新朋友,她的许多作品被藏家收走,于是她也有钱从一个小画室搬到一个独立的小院,她也有胆量画了一批比较大的作品。

2、

开始看赵巧云的作品,就发现中国剪纸艺术对她很有影响。剪纸在中国北方农村非常普及,看似很普通,实际上这也是这种美学的广泛群众基础,就像是中国人融化到血管里的美学细胞,已经凝成为中国人美的血小板,是血液的有形视觉实体成份,类似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亨利-马蒂斯


其实西方也有剪纸艺术,但中国剪纸艺术的内在结构跟西方有所不同,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就喜欢西方的剪纸艺术,也有不少剪纸作品,但看过马蒂斯剪纸作品的人就知道,西方的剪纸跟中国的剪纸在观念、习惯上真的不同,各有所坚持、张扬。只有看了整个剪纸制作过程,才能真的欣赏剪纸艺术,这跟只欣赏只看剪纸的成品完全不一样,欣赏过程很重要。记得小时候,看见那个剪纸艺人神奇制作的过程,到现在都还忘不了。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马蒂斯 剪纸《蜗牛》


有时单纯盯着看剪纸还是看不出特点,比如把中国的剪纸艺术跟中国家具艺术的榫卯结构比照着看,就能看出中国剪纸与西方的不一样,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制作原理,广泛运用在家具、建筑中的中国榫卯结构哲学实际上在剪纸中同样存在,都是中华民族在农耕时代不同于钢铁工业的人类文明智慧。

中国的榫卯结构简单,就是以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原理,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是中国建筑、家具的基本模式,而且要考虑力学上木料的承受力,尽管主要还是靠人脑目测与经验的估算,那时还没有精确的计算,但这种观念却非常先进,广泛运用在家具制作及房屋建筑方面,完全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虽然在钢铁时代一度被现代简化的排架、框架以及刚架结构所代替,不能简单说现代的钢结构不好,但在后现代更加复杂的社会则会在精微的区域有独特的妙用。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中国榫卯结构建筑


在赵巧云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巧妙利用画面上的空间张力,构图的原理来源就是这种中国文化特色的榫卯结构,画面看上去是有点乱,但却浑然一体,常常又增加了一个角度或空间,就像女人的妊娠分娩过程,能立刻体悟到那画面艺术力的震颤。从赵巧云艺术成长的过程就能看到,赵巧云没上了中央美院可能有某些现实的损失,但却逼迫她一扭头扎进了民间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她这一人生的转折也是榫卯结构,与中国本土的文化沃土更紧密更有张力,幸与不幸都是辩证的,尤其生在山西这一古文化的大省,这就是本文前面介绍赵巧云的家乡阳泉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一段仿佛有点多余的介绍。

榫卯结构有各种类别抱肩榫、霸王枨、夹头榫、插肩榫、棕角榫、栽榫、楔钉榫、暗榫、套棒、挂榫、格肩、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等,非常实用,都是来自实践中的智慧总结。赵巧云对这些榫卯结构未必熟悉,但是在绘画的结构上却有某些巧合,非常有意思,这里不便于展开,绘画艺术与建筑、家具的技术、技巧都是相通的,不管艺术家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的,所以民间艺术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当下的艺术家去挖掘。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榫卯结构分解


赵巧云家乡阳泉的古家具、木雕、根雕、石雕、砖雕、剪纸、民居、迓鼓等,就像中国文化的血小板,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就像我经常说的一个民族艺术习惯化到骨髓、血管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只是大多数的中国艺术家,这几十年都接受的是现代西方的文化体系,一切以西方的文化马首是瞻,当然都是有它现实的原因。这里并不是排斥反对西方现代文化,但要提醒大家老祖先的有些东西还是有坚守的,老东西、老观念有老的用处,也许现在没用,但也许突然有一天它就有用了,尤其当且仅当,当下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后现代、大补丁的社会。

3

赵巧云2006年到北京宋庄,2011年从北京宋庄返回阳泉。这个时期对赵巧云非常重要,一方面她在艺术上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个自我是她与故乡那块土地真正的剪开了脐带,从阳泉到北京虽然不远,但它真正的使艺术家自己与那块土地断了奶。另一方面,她到宋庄也与当今的艺术主流界拉开了距离,她原先还梦想进中央美院,希望进主流美术界,那里有他的一大批老师,但现实是中央美院的高高院墙把她与那些天子骄子远远隔离开,更别说还有现行教育体制形成的现实权力名誉利益的沟壑。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榫卯结构在应县木塔整体呈现


中国现行教育体制都是学西方的,好也是它,坏也是它,它就是现实,两个世界就那样对立统一的形成了,一个代表主流、正统、上面,一个代表边缘、野狐禅、下面。人们想当然的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变的,大家都不愿意让这个世界的秩序去变化,尽管大家在心里渴望自由,于是有所谓学术的自由秩序,但同时也有一面玻璃高墙、玻璃天花板、美丽的沟壑。与艺术创作一样,这个世界的学术秩序也影响到艺术市场,但在艺术的金字塔上却不见得这样,顶尖的艺术家往往是一位悄悄的革命者。当然,一位艺术的革命者会给人们带来惊喜,但也给有些人带来恐惧,所以我才提出顶尖的革命者不过是位起哄者,才提出所谓的起哄美学,试图建立现实美学秩序的二元结构,既有正统经典的美学,也有当下起哄的美学。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油画《十字路口》 赵巧云


赵巧云在宋庄有幅作品《十字路口》,这幅作品在2015年的《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展览上,就很扎眼,尽管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它或接受它,但还是感觉到它的起哄美的意味很浓烈。这幅画是赵巧云2008年画的,那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普通的中国人在感情上真正取得了自信,相信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真正独立了,当然也有了随后几年的膨胀。虽然赵巧云作为一个敏感的普通艺术家,感到那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但她却感到明天前途的不明朗,她感到她的祖国站在一个要命的十字路口,她看到那个十字路口巨大的红流,令人恐惧。那奇异Y字型的符号,隐喻了都市交通工具电力通讯电缆快速流通的时代擎力,是这个后现代真实的写照,这就是一个危机四伏与狼共舞与追求自由富裕秩序的生死时刻,这与当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所呈现的都市流通隔离所造成的经济萧条动荡形成鲜明比照。

《十字路口》的图式,非常独特,她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表现结构,整个画面非常复杂,似乎没有章法,但实际上她不自觉地运用中国实木家具榫卯结构的启示,试图从时间的移动性、空间的蒙太奇实现了叙事有张力的缝合,尽管她是通过剪纸艺术熟悉的这种榫卯结构的特色表现,也许她以为她学的西方技法,但实际上没有一个西方现代大师这样画,实则是中国的老祖先叫她的。熟悉中国实木家具艺术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不是中国的榫卯结构吗?只是她用色非常大胆,特意在画面上制造出野兽派戏剧性的碰撞效果,与传统美学完全不一样,巧妙运用了传统文化的超基因,完全是当代艺术起哄美的做派。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油画《暮色》 赵巧云


赵巧云的《暮色》,是2010年在宋庄画的,这件作品更有意思,好像就是一个榫卯结构家具的分解展示,那个像只金黄香蕉的月牙儿非常醒目,好像整幅画很轻松就能合拢收起来,一下子使整个画面都活了,但读者如果挑毛病的话,读者就会问月亮怎么会从哪里出了?这是怎样的结构?有榫头,有卯眼,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工程、机械零件、紧固件的铆钉不一样,太不可思议了,所以看得出艺术家实在太胆大了,也看得这个暮色里的艺术家那天非常幸福。

实际上,那幅《十字路口》的作品画的也是一个暮色,正因为也是暮色里艺术家才会注意到城市里的十字路口,城市里远处写字楼的白天就开着灯,星星、月亮早就被他们比下去了,红灯停,绿灯行,人们步履匆匆,但只有艺术家停下的脚步才会去思考人生的问题,而此时画面上的树则是艺术家自己的隐喻,那是树吗?还是几棵草?人生如朝露。

《十字路口》那扎眼的血红车流,此时就是城市的主动脉血管,那没有画的心脏却一刻不停的在跳……当然,现代都市是钢铁工业的海洋,但如今农耕时代的榫卯结构也有用武之地,钢铁铸件与榫卯家具通过艺术融合完全可以开创一个新的空间,这是一个新的路口、新的出发。

4

赵巧云的《车站》,是2010年画的。这幅画虽然也画在宋庄,《车站》是城市的日常公共设置,但画的却是阳泉的街景,是回阳泉市的时候来的灵感,她把一股思乡的情画在里边,离开阳泉更加看得起阳泉,而回到宋庄才有这一幅作品。

在《车站》的画面里,有浓浓的黑色,读者不要忘了阳泉是一座煤城,煤被山西人成为乌金,别人看煤黑,山西人却会看见金灿灿的财富。除了一辆大轿子车被作者画为红色以往,树也被画成墨绿,剩下的人几乎都是黑乎乎的,不管老人、小孩,还是美丽时髦的阳泉姑娘。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油画《车站》 赵巧云


那俩红色的大轿子车,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但一般城市不会有。在这幅画里有多层意思,那是回乡情更切的朴素的思乡情,但也是故乡飞速发展的飞的感觉,在那个年月整个中国都是几天不见就一个大变化,尤其楼房都是蹭蹭长,几天不见就是一栋楼房,艺术家经常会问自己离家打拼到底对还是错?

赵巧云的《山坳》,也是2010年画的。这是一件纯粹的自然风景,显然是画阳泉地区的自然风光的,当然未必有原型,但都是以家乡阳泉的自然风光为主题抒情的,赵巧云对阳泉的抒情也是一种北漂的感觉,尽管阳泉与北京很近,但也是一种纯粹的北漂,跟宋庄的其他艺术家一样。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油画《山坳》 赵巧云


《山坳》也是墨绿为主,主色调依然是黑色,这黑色油画颜料依然与煤城有关,但这里的黑色与北漂的黑色更关情,随着到宋庄的日子愈久,北漂的苦涩体味愈深切,更多的艺术家在这个时候都会对人生提出问题,随着对宋庄期望越大变得越来越失望,有的人就忘了艺术的初衷,开始质疑,什么当代艺术乌托邦、当代艺术圣地,有的艺术家不免由失望走向堕落。

此时的《山坳》在赵巧云的笔下有了多层意思,她依然不改初衷,安乐于她的艺术之道,所以她才能把这个山坳画得这么像个安乐窝,苏轼说“吾心安处既吾家”,此时宋庄的画室、艺术小院就是她安心的家,从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表现,你什么都能看到,能看到无限风光,也能看到悬崖绝壁,她的家也是榫卯结构,随时可拆可装可打包可移动,不停的搬家是北漂的常态。

还是2008年的时候,赵巧云在宋庄的就画过一件《风景》,那时她到宋庄不久,宋庄在她的眼里还是一处美丽风景,也是艺术的圣地,你看她的这幅《风景》多美 ?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油画《宋庄风景》 赵巧云


那时的宋庄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没有被后来的“副”中心冲击,虽然平常少不了出现一点这事那事,但大家还是充满风光的,后来才有副中心的膨胀,一开始艺术家朋友多是充满憧憬的,但现实是艺术家都是无根的,常常被现实的拆迁、改造所冲击,形成一种沮丧的颓势,其实大可不必,在随后到来的移动互联网一下就把大家联络起来,有没有宋庄已经不重要了。不要说是宋庄的北漂艺术家了,北京市政府都从市区搬到北京通州区的副中心,艺术家也应该释然了,市政府的公务员也跟宋庄的艺术家一样时髦了。

现在欣赏赵巧云的这幅《风景》,还是那么美,原来普通的老百姓的民宅,都成了艺术小院,似乎那小小的房檐都变得有了艺术范,好像一夜之间都学会了榫卯结构,不但会表现,而且是带点快发了的显摆。尽管宋庄已经不是当初的宋庄,那时的艺术家还是小堡南街的大公鸡,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每天晚上总是喝的醉醺醺,梦想着半夜起来画幅伟大的作品,隔天就遇到一个大藏家给个好价钱,然后就成了一个宋庄的新传说。

5

赵巧云的绘画确实有创造性的实践,是自发的中国表现主义特色的结构,只是要溯源于农耕时代剪纸艺术、榫卯结构的历史传统,但有以现代概念做背景的平面艺术,以及立体结构艺术重新探索,相互碰撞于复杂后现代的移动艺术、流量星系的火花。

上面介绍欣赏的《十字街口》《暮色》《山坳》《车站》《风景》等这几件作品,都是那次《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展中的优秀作品,也都看得出赵巧云典型的榫卯结构绘画特色,与西方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派美术作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这些作品明显也受到这些现代主义的启发。赵巧云这些作品只所以那么扎眼,就因为它的结构本质上不同于中国传统美术的山水画,也不同与西方的风景画,正因为不同所以才值得学术关注,才值得在复杂的后现代单独醒目的提出来,这也是中国文化复兴在复杂的后现代独特的贡献。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艺术家赵巧云与她的画


发现赵巧云的榫卯结构风格的绘画,也是凑齐,大家都知道2011年后她就回阳泉了,但是她常在雅昌艺术网论坛溜达,我看了她的博客,就就我发现了,所以2015年我到国学频道当美术馆长就邀请她回北京,给她策展了《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那次画展。她这是一种中国原发的结构主义,甚至可能源自原始社会,通过早期人类长期实践总结的民族意识、结构记忆,这种原始结构记忆没有任何个人署名,但明显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记忆,到此时已经演化为一个民族骨子里的核心结构文化记忆。这种中国结构记忆就是奇妙的榫卯结构,是原始社会始至漫长农耕的岁月形成以及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突然开始走下坡路,也遇到几度堕入深渊的自由落体,但在21世纪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获得新生了。

赵巧云绘画体现的榫卯结构绘画,这种被激活崭新的原发结构记忆,不同于近代西方的钢铁文化、立体主义,尤其互联网时代二元绘画给予的原发结构记忆,促形卯榫结构主体的艺术观念崛起,是在大数据、物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实践,是当代艺术在当下的复杂产物。

后现代艺术很多时候就像个黑洞,所谓好也是因为它,坏也是因为它,令很多人恐惧的后现代文化碎片化,却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当代艺术巨网蒙罩住了,大数据、智能人、物联网营造了一个艺术新世界,一件打补丁的百衲衣,就像赵巧云的画看似很乱其实内里却藏有一个卯榫结构的网核体,艺术家一直就纠缠着寻找它的感觉。

很多当代艺术家模仿儿童,也制作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试图引进看似不正规实则充满意外惊喜的涂鸦,这种非正统、非经典的艺术起哄美,这种称作起哄美的百衲衣并不是真的乞丐装,而是由高科技、新材料裁剪且装芯片的生成品,这个看似榫卯结构的网核体不可能是农耕时代的实木,而是新材料、新观念下的艺术累集品。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赵巧云在宋庄画展上


当然,在观念上艺术创作都不过是一件涂鸦,不过是一件儿童画,都只是起哄美,都是另一件皇帝的新衣。一方面写实艺术、具象艺术、先锋艺术,在科学家眼里跟抽象水墨的乱戳戳、胡乱几笔没有什么两样,所谓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涂鸦艺术、影像艺术等等本质上核心都没有区别,另一方面艺术家却以崇尚独创为荣,尽管艺术精神在金字塔上却以没分别心为极致。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曹力教授与他的作品


赵巧云绘画的卯榫结构有后现代后期的互联网轴心为背景,设置了一个未知网核体虚拟的X大数据,对这个大数据X题的艺术解答只能是智能人自问自答电脑解决,我们俗人当然不知艺术家的答案是有还是无,是空白还是无解,艺术本来就只是提供启示,它不是科学,尽管也有技术、技巧、观念、模式,只是一种启示人的智慧游戏,就像前面说的中国剪纸艺术就是欣赏剪纸的过程,灿烂就是展开那个一个时刻,实木建筑家具榫卯结构的艺术也是欣赏那一组奇妙的组装,有序的装或拆都是可持续的永恒,艺术何为?就是坚持有秩序的自由想象,此外无他。

艺术家赵巧云,在这个时代专注于那一刻的绘画,不管她在哪里得到的灵感,在哪里得到体悟,在那一刻它们终于灵光一现,艺术家把它们呈现表现了出来,当读者看到她的绘画的那一刻,接受了她的绘画自由有序的榫卯组合可持续的启示。

2020年6月10日于北京月牙殿

备注

1、赵巧云画展,参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赵巧云油画回顾展在京开幕》,作者:佚名,中国新闻网,2015年06月12日

2、榫卯结构,参阅《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作者: 吕九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3、起哄哲学,参阅《赢在互联网》,作者:曹喜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7月

4、起哄美学,参阅《互联网哲学与当代艺术的起哄美学》,作者:曹喜蛙,雅昌艺术网,2017年04月05 日

5、起哄美,参阅《起哄艺术的诞生:绘画美、艺术美与起哄美》,作者:曹喜蛙,新浪收藏,2018年04月18日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资料:赵巧云和同学们与曹力教授一起写生


【赵巧云艺术简历】

赵巧云,山西平定人,1987—1988年师从中央美院苏高礼、谭平、曹力、陈文骥等教授学习绘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2—2004年,参加山西省举办的部分展览

2005年7月,在山西阳泉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

2006年5月入住北京宋庄

2007年10月,参加宋庄艺术家大展

2007年6月,在北京韩燕画廊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受到评论界、收藏界的关注

2007年10月,参加北京表现主义画廊联展

2007年10月,参加北京卢浮宫大红门联展

2008年11月,在北京原创艺术博展中心参加十二星座联展,得到《中国当代艺术文献》等关注,创作了《宋庄》系列油画

2008年11月, 参加北京拿弓艺术沙龙联展

2009年参加宋庄艺术节,同年11月在北京原创艺术博展中心参加《一百个理想》展览

2010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1年至今,离开宋庄返回山西阳泉山居,创作《阳泉山居》系列油画

2013年作品《山坳》参加北京东方锐通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2015年应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之邀,参加中国美术大阅兵电视邀请展,举办《心路•山路•天路——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展》并拍摄专题片

2015年作品《积雪》参加水墨丹青浙江国拍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并成交

2016年 参加"人说山西好风光"系列展《人杰地灵——晋中市油画作品邀请展》

2016年 《田埂与树》参加北京翰海四季拍卖会并成交

2017年 三八妇女节参加首届阳泉市女画家作品展

2018年 参加《时代新颜》山西省首届女油画家邀请展

曹喜蛙:赵巧云绘画与榫卯结构持续的自由

曹喜蛙在大庆湿地考察


【作者简介】曹喜蛙,本名曹喜斌,1966年3月8日生,山西运城河津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媒体人,互联网哲学家,诗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198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诗歌处女作,1992年开始北漂,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诗选刊》《诗歌月刊》《红豆》杂志等发表诗歌,组诗《核武器与癌》获得过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诗歌《爱因斯坦肖像》入选过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国中学教辅书,有诗歌入选《北漂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年鉴》《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大湾区诗汇年选》等选集。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完成互联网哲学构建后,2010年开始侧重艺术评论,2013年获得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2015年任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主编兼美术馆馆长。迄今,已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传记文学》《美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收藏与投资》《大河美术》等专业报刊发表文章。2016年5月开始为独立学者,兼李可染画院宣传部副主任、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优制谛酒文化沙龙名誉会长,被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誉为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教父。著有《赢在互联网》《和明星去旅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