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世界心臟日

9月27日是第21個世界心臟日。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世界上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每年世界上有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1%。

然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心血管病人大量存在精神心理問題,這不僅導致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而且導致反覆住院率和再次發病率增加,成為心血管病預後不良的重要危險因素。

雙心障礙和雙心醫學

這類患者,有很明確的胸悶、胸痛、心慌、憋氣這些症狀,但是經過心內科醫生反覆的檢查、各種的治療,包括藥物、介入治療、射頻消融等,但患者的症狀沒有緩解。

經過多學科的交叉探討,發現很多的患者實際上存在精神心理問題,從而導致發生了一些心血管疾病樣的症狀。醫學上把有這些臨床表現的疾病稱為“

雙心障礙”。1995年,我國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提出“雙心醫學”的概念。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近年來致力於研究心臟病人精神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案。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2020 年9月25日至27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線上舉辦 “第三屆北大燕園雙心醫學高峰論壇”暨“首屆燕園國際雙心醫學網絡高峰論壇”,展現雙心醫學最新認識,探討醫學人文落地的支點,推廣心血管疾病行為學干預的技能,從雙心醫學的角度對患者進行鑑別分析,從而提高醫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後,降低醫療負擔。

為什麼情緒或神經功能異常

會影響心臟呢?

佔心內科門診就診患者總數40%左右的患者,以前胸後背痛或頭暈頭痛來看病,擔心冠心病、腦血栓,但做了很多檢查,就是查不出心臟、腦部有什麼問題。

患者很痛苦,醫生卻說問題不大。進一步細問,患者多數有如下共同點——

睡眠不好,脾氣大,容易急躁,容易過度擔心,容易緊張不安。給予心臟病的治療藥物常無法改善症狀,當改為調節心臟神經功能的藥物時,患者症狀明顯改善。

很多患者不理解,為什麼情緒或神經功能異常會影響心臟不舒服呢?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北京市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患者中,有焦慮和抑鬱情緒的這部分患者,要比沒有焦慮和抑鬱情緒的患者,一年再住院的風險、一年心肌梗死的風險、一年反覆就診率和醫療花費都是要明顯增加3-4倍,如果焦慮合併抑鬱,上述風險要增加六倍。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群中精神心理問題普遍存在。一般人群焦慮抑鬱的發病率是6%左右,而在心血管疾病人群,比如冠心病的患者,其焦慮抑鬱發病率大概在10-20%,心梗患者,比例會增加到30-40%,如果出現心衰,這個比例會達到50%。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心內科丁榮晶副教授

在心血管疾病人群當中,焦慮抑鬱是非常普遍的,這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障礙類型。

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於手術治療不太瞭解,對於疾病不太確定,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候,就可能會有這樣的情緒。另外,心血管疾病本身是一個炎症性的疾病,焦慮抑鬱本身也是一種炎症性的疾病,所以說心血管疾病和焦慮抑鬱的病理生理機制有同源性的,導致相互影響。

另外,有一部分患者,無論其有無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問題會導致其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增加。對於得了心臟病之後的患者,其再發心血管事件風險和預後不良風險增加。

心血管疾病合併精神心理障礙

會有什麼表現?

已經患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因為對心臟病治療及愈後理解偏差,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

一類患者主訴為胸悶、胸痛,心臟病的症狀,經過反覆檢查沒有任何的器質性病變

本身確實患有心臟病,如冠脈狹窄、心律失常、高血壓,但使用針對上述疾病的藥物治療,效果卻不好

患者因精神心理問題導致心臟病,常見疾病包括交感電風暴、應激性心臟病、應激性高血壓、應激性冠脈痙攣等

出現上述情況,與人體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係,自主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人體的交感神經主要起興奮作用,當出現應急狀態或處於激動興奮狀態時,人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使人體處於逃跑或提高應急能力的狀態,這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但如果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對人體就是一種慢性損傷,導致內分泌免疫功能失調。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心內科丁榮晶副教授

現在雙心障礙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其症狀表現一般都非常嚴重,在醫院不同科室檢查找不到原因,治療效果又不好,患者非常痛苦。若醫生能及早發現或認識到雙心障礙,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效果會非常好,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如何分辨是精神心理障礙

還是器質性病變?

對於普通人來說,確實區分比較困難,所以當身體出現了一些不舒服,胸悶、胸痛等症狀的時候,首先要到醫院心血管科看病。

若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可以考慮有可能是情緒問題引起的——有些患者,出現臨床症狀,但做了相關檢查,客觀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或者和主觀症狀嚴重程度不匹配,同時患者睡眠質量差,經常失眠,情緒上表現為容易緊張急躁,容易過度擔心,或者表現為乏力、鬱鬱寡歡、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這時就要考慮到心臟不適症狀可能不是來自於心臟問題,可能在別的器官出現問題,比如精神心理問題。

當醫生考慮到精神心理因素對心臟的影響時,建議大家不要回避,積極和醫生一起來找原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心內科丁榮晶副教授

不要一講到神經功能的問題、精神心理問題就覺得是“腦子有病”,或者是“精神病”,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要客觀認識到,因為精神心理的問題不是“精神病”、也不是“腦子有病”、也不是“脆弱”了,實際上是神經功能暫時出現失調,需要治療,經過有效治療,可以很快恢復正常。

雙心健康

暢享人生

專家簡介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丁榮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博士後,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心血管專業高級訪問學者, 美國心肺預防與康復學會專家會員,獲美國心肺預防康復學會心臟康復專業人員資質認證。

專業方向:心血管疑難、重症的救治以及心血管疾病優化治療,對雙心疾病、心血管運動治療有獨到見解。

從事心內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24年,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00餘篇,SCI文章40餘篇。主編主譯著作6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7項,獲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

兼任中國康復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臟聯盟心臟康復預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雙心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臟康復學組委員等。

作為主要執筆專家撰寫我國心血管領域多個專家共識和指南,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處方中國專家共識》《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中國心臟康復預防指南》《冠心病患者藥物處方專家共識》《冠心病患者運動處方專家共識》《心血管疾病患者戒菸處方專家共識》。

作者 | 心臟中心心血管內科 丁榮晶

編輯 | 餘弦、李楊樂

聲明 | 如轉載請註明來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號:rmyy 1918)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下載APP 就醫更方便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我知道你在看呦

【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世界心臟日】心臟、心理都健康 才是真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