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凤求凰》让司马相如名声大振,那关于他,我们有共鸣吗?

读了《品中国文人——司马相如》引发的一些小小感触,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首《凤求凰》让司马相如名声大振,那关于他,我们有共鸣吗?


一首《凤求凰》让司马相如名声大振,那关于他,我们有共鸣吗?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


我们了解司马相如,大部分都是从他和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中开始的,一首《凤求凰》让他们之间产生了共鸣。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一首《凤求凰》让司马相如名声大振,那关于他,我们有共鸣吗?

司马相如以辞赋闻名,而世人称他的赋又为华而不实,实为堆砌文字的虚文滥调,为何司马迁、刘小川都把他写进自己的作品里呢?

我觉得,一方面,除了他的赋外,他的为人也还不错。要不然,仅凭卓文君的一首《白头吟》也挽回不了荣华富贵中的老伴。文中说,当时知识分子还没有形成为底层百姓呐喊之风气,而刘小川也不大赞同只站在穷人或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即立场角度是多样的,视野是多样的,看问题评价也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为何说他:“他这位粉饰现实的前辈,以他的光芒照亮了这一流派,显得浑浊,映衬清流”。我想,刘小川先生是批判他的,毕竟相较于司马迁,他太渺小了,但也不乏对他夸奖过。

相如有错,错在他不能与司马迁、马云一样洞悉未来,不能顺着历史潮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自始至终,他都在为统治阶级服务,是为统治阶级奋斗下的文人。

幸好,他在晚年时散发出了他“投靠”历史文人的气息。他也许于朝廷弄权间疲倦了,离开官场。这时,我们笑了吗?应该吧!也许吧!但这也只是属于统治阶级下的文人形象,只不过现在的他少了“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倾力迎合。他的文人身份,文人气息彰显他还是个文人。

不然,我也许会觉得他就是一个贪财贪色的功利之人,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