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小記

與其說這是一座寺院,不如說這是一所大學。

一所藏區的綜合性大學,涵蓋了佛學,藥學等等諸多學科,就像北大,清華一樣,想通了這一點,再回頭看看拉卜楞寺,頓時覺得親切了許多。

其實拉卜楞寺的歷史放在中國的諸多寺廟中,並不算長。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第一世嘉木樣協貝多吉(一切知妙音笑金剛)大師應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前首旗黃河南親王察罕丹津的邀請,從西藏返回祖籍建寺弘法。大師於當年夏天帶弟子來到扎西灘,看見這裡山川靈秀,人傑地靈,是個建寺的理想所在。即開始在這裡建修拉卜楞寺。屈指算來,距今歷史差不多三百多年。順便說一句,那一年康熙皇帝開始在北京修建圓明園,然後普魯士國王痴迷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奢華生活,開始修建“琥珀宮”。

拉卜楞寺歷史雖然沒有那麼長,但是地位之顯赫,規模之龐大,財力之雄厚,以及命運之多舛,卻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拉卜楞寺小記

藏傳佛家分為五大派系,分別是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噶當派,格魯派(黃教),其中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是目前國內傳播範圍最廣,實力最為強大的分支,其中尤以六大寺聞名於世,包括前藏拉薩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後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青海西寧的塔爾寺,甘肅夏河的拉卜楞寺。

由此可見,拉卜楞寺的地位之高,絕非虛言。

從蘭州開車過來,大概三個多小時可以到夏河,順著路邊的指示牌,很快就可以看到遠處層層疊疊,巍峨雄偉的一大片寺廟,不用說,這就是拉卜楞寺了,藏傳佛家在隴南地區的核心寺院。

整座寺院坐北向南,佔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築群,房屋不下萬間。

而且,拉卜楞寺不是僅僅只有一座寺廟,而是形成了一個寺院體系。

拉卜楞寺的屬寺號稱108寺,實際不止此數,其中甘肅境內有66寺,青海境內6寺,四川境內21寺,內蒙古境內7寺,西藏境內5寺,山西1寺,北京1寺。

這些寺院都是拉卜楞寺的子寺,但它們與拉卜楞寺關係密切程度並不相同,基本上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政教兩權統屬拉卜楞寺院管理,並由拉卜楞寺院派“更察布”(代表)、“吉哇”、法臺管理該寺及所屬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務;第二種教權屬於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遣法臺或經師、僧官、更察布,只管理教務,不管政務;第三種在宗教上有著密切關係,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務。

拉卜楞寺小記

其中談到了一個重要的名詞“政教合一”。

如果朋友對於世界宗教歷史有所研究的話,會發現無論是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還是佛教,拜火教,以及現在風頭最盛的伊斯蘭教,在他們漫長的歷史上,政教合一無一不是教宗追求的最重要目標之一。如果做到了政教合一,無論是在信仰傳播,打擊異端,乃至掌握財富,繁衍生息等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意義。

以拉卜楞寺為例,解放前夕,拉卜楞寺有經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層樓1座,六層樓1座,四層樓4座,三層樓8座,二層樓9 座,餾金銅瓦頂4座,綠色琉璃瓦頂2座,嘉木樣大師及各大昂欠的藏式樓房31座,各個昂欠活佛住舍30院,吉哇院6所,大廚房6所,印經院1所,講經院2處,嘉木樣別墅2處,經輪房500餘間,普通僧舍500多院,各種塔若干座以及牌坊等各種建築,共佔地面積達1000餘畝。拉卜楞寺出租土地2.17萬多畝,周圍13莊900餘戶都是它的佃戶。拉卜楞寺在夏河縣境內有羊36500多隻,牛7400多頭,馬9540匹,還出租房屋5100多間。再加上寺院還從事放高利貸、商業活動、信徒佈施、僧徒募化等,絕對屬於當地富甲一方,實力雄厚的“存在”。

拉卜楞寺小記

2020年的拉卜楞寺,乍見之下,依然覺得非常壯觀,第一印象就是這座寺廟真是大!

拉卜楞寺,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又名扎西奇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

既然如此,今天的拉卜楞寺最重要最著名的建築就是它的六座學院。其中一個顯宗學院,五個密宗學院。分別為

聞思學院(屬於顯宗)、時輪學院、醫學院、喜金剛學院、續部上院、續部下院

聞思學院是其中心,又稱大經堂。雖然不幸於1985年4月7日被火燒燬,但是1985 年7月開始重新設計,本著原樣復原的宗旨,1986年6月破土動工,1987年完成了主體工程。由於這次來的不巧,疫情期間控制參觀人數,所以很遺憾未能入內。

拉卜楞寺小記

時輪學院經堂坐落於大經堂右側,建於1763年,正殿東西 5間,南北11間,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內供時輪金剛佛銅像。後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著堪布倉、貢唐羅智倉、旦巴嘉措等活佛的靈塔。

醫學院經堂,建於1784年,正殿南北6間,東西5間,殿內供奉藥王佛、藥師佛和拉科倉的舍利塔,殿前廂廊內繪有人體脈絡圖18幅。同時這裡也是每年藏醫學生進行考試的場所,聽導遊介紹,整個過程同內陸地區的中醫類似,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加偏向於簡單快捷的西醫。

喜金剛學院經堂,建於1879年,仿拉薩布達拉宮的南傑扎倉樣式修建。1957年失火燒燬,後由國家撥款按原式重建。

續部上學院經堂,位於喜金剛學院的西側。建於1941年,正殿東西5間,南北10間,高達三層,頂層為宮殿式,綠色琉璃瓦覆蓋,故稱綠瓦寺。後殿內供有彌勒佛銅像和十六羅漢象,左為八大藥師佛和35尊仟悔佛,右為第五世嘉木樣大師父母的骨灰塔及21尊度母佛像,兩側有銅質無量壽佛1000尊。

續部下院經堂位於大經堂東北,初建於公元1737年,正殿東西5間,南北1間,系藏式建築,殿頂法輪、幢幡俱全,內供密集、怖畏、勝樂等密宗佛像,其後殿供奉一世德哇倉等7 位活佛之靈塔。

除此之外,拉卜楞寺裡面還有很多佛殿,經塔,舍院,可以說是密密麻麻,星羅棋佈,其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彌勒佛殿和釋迦牟尼佛殿

拉卜楞寺小記

前者又稱“壽槽寺”,坐落在大經堂之西北角,高達六層,縱深各5間。初建於1788年,1844年由卓尼察汗呼圖克圖額爾德尼班智達捐資予以翻修,並建金瓦亭。該殿為藏漢混和式結構,最高層為宮殿式的方亭,四角飛簷,上覆蓋餾金銅獅、銅龍、銅寶瓶、銅法輪、銅如意,陽光下金碧輝煌,故俗稱“大金瓦寺”。殿內供餾金彌勒佛大銅像,高8米左右,兩側供八大菩薩餾金銅像,高5米左右。殿內藏有金、銀汁書寫的《甘珠爾》。

後者位於彌勒殿西邊,仿拉薩大昭寺修建,亦為餾金銅瓦屋頂,俗稱“小金瓦寺”。該殿高三層,二層內供有釋迦牟尼佛像,兩側有兩根銅質龍柱,釋迦牟尼佛像頂供有釋迦金佛,高約0.7米,是第一世嘉木樣從西藏本堆地方迎請來的,殊為珍貴。第三層為嘉木樣護法殿,殿前為圖丹頗章,系歷世嘉木樣坐床和舉行其它隆重儀式典禮的地方。

雖然特殊期間,沒法一一拜訪,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但是一行所有人依然被拉卜楞寺的宏大所震撼。整個建築氣勢雄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不愧是安多地區第一名剎。

拉卜楞寺小記

全寺所有建築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築材料,很少使用金屬。整體建築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諺。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塗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臺房簷掛有彩布帳簾,大中型建築物頂部及牆壁四面裝有銅質鎏金的法輪、陰陽獸、寶瓶、幡幢、金頂、雄獅。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築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

聽導遊介紹,拉卜楞寺將一年劃分為九個學期(四年大學期、二年中學期、三年小學期)。大學期,每學期為一月;中學期,每學期為二十天;小學期,每學期為十五天。其中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寺廟後方的山崖上,還有很多小型類似佛龕的石窟,專門為寺內的高僧提供私密的學習場所。

拉卜楞寺小記

而且隨著這些年香火日漸旺盛,現有的建築已經不能完全容納來自五湖四海的求學僧侶。所以寺廟周圍又延伸出來很大一片區域,用來供外來求學者居住,只不過這些房舍就不是免費提供了,如果打個比喻的話,這裡屬於商品房。

除了建築之外,拉卜楞寺的壁畫,唐卡和酥油花同樣久負盛名。這裡的壁畫和唐卡都是採用金,銀,珊瑚,瑪瑙,青金石等等名貴礦物顏料繪製,色彩豔麗,手法精湛,內容主題基本都是以佛法故事為核心。唯一有點遺憾的是,為了保護這些寶貴的文物,拉卜楞寺建築內部一律不準拍照,所以要想一睹芳容的話,只能是親臨現場了。

拉卜楞寺小記
拉卜楞寺小記拉卜楞寺小記
拉卜楞寺小記拉卜楞寺小記

酥油花,同樣是拉卜楞寺的絕活之一,據說每年還要和塔爾寺等地進行聯袂表演,頗有幾分一試高下的意思。藏族信教群眾素來有向寺院奉獻酥油的習俗,但一般僅供點佛燈和僧人食用。而每逢藏曆年正月十五之前,他們將純淨的白酥油送到拉卜楞寺,寺中的僧侶藝術家們在其中揉進各色礦物染料製成塑造用的胚料,然後在寒冷的房間中搭架塑造。為防止製作中酥油因體溫融化影響造型,他們不時將手塞進刺骨的冰水中降溫,不可謂不辛苦。

拉卜楞寺小記拉卜楞寺小記
拉卜楞寺小記拉卜楞寺小記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甘南,那麼請千萬不要錯過拉卜楞寺,絕對值得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