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3種“黑名單”體系,濫用能有益於信用社會建設?

歡迎來到民興商學院!

民興商學院,中國“徵信資產化”行業開創者。

一家致力於為個人及企業提供“徵信資產化全生命週期管理”的教學互動社區平臺;

一家依託互聯網,圍繞“徵信 新金融”而構建的“產、學、融”產業鏈全生態平臺;

一家集企業培訓、企業管理諮詢、品牌策劃、互聯網金融、網紅美妝、投資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

我國的3種“黑名單”體系,濫用能有益於信用社會建設?

信用評價關乎公民的名譽及其他權利,應謹慎而為,必須將信用評價的權力之手關入法律籠子,避免人們稍有不慎便被列入黑名單。

今年5月,因用課本拍打逃課學生,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二中班主任楊某被學校停職一個月、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及格;近兩個月後,五蓮縣教體局下發文件,對該教師追加處罰,要求學校新學期不再聘用該教師,並將其納入信用黑名單。

首先應明白的是,教師對學生濫施懲戒乃至體罰均是錯誤的,應承擔相應責任。教育主管部門對涉事教師予以追責並無不妥,也值得其他教師警惕。但需要強調的是,其將涉事教師納入信用黑名單的做法並無法律依據,甚至可以說,這是對信用懲戒的濫用,理當受到糾正。

在現代法治社會中,不宜武斷地限制權利,確有必要的話,也應經過充分論證後出臺相應的具有法律法規效力的文件。此乃限制權力濫用,避免權利遭遇肆意侵犯的關鍵舉措。

我國的3種“黑名單”體系,濫用能有益於信用社會建設?

目前的黑名單體系主要有三種:

一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建立的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體系,主要限制“老賴”權利。

二是金融機構依照《徵信業管理條例》將欠債人列入黑名單。

三是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的鐵路、民航黑名單系統,國家旅遊局設立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系統。

縱觀這些黑名單體系,其均是由司法、執法機關等依據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所構建的。這些部門擁有調處解決糾紛、懲戒違法行為的職能,由其建立並操作黑名單體系並無不當。關鍵是,當前各個部門建立的信用黑名單,均有著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的賦權或依據。

相反,上述這起事件中,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並未說明其將涉事教師納入了什麼樣的信用黑名單。但至少可以明確的是,其所納入的黑名單並非當前所通行的幾類黑名單,極有可能是自行創設的黑名單。那麼,就很難說其所構建的黑名單體系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

我國的3種“黑名單”體系,濫用能有益於信用社會建設?

要知道,信用黑名單主要存貯記錄公民個人的基本信息和違法、違規、失信信息。該信息關乎管理機關或其他機關對公民個人的評價,對民眾從事信貸,享受某種優待資格息息相關。這既是能給公民帶來有形收益的信譽財富,也是公民必不可少的人格權利中的名譽權。

換句話說,列入黑名單相當於對公民的人格和名譽作出貶損及否定評價。而且這種否定評價將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影響到公民的信貸、就業、出行等權利。該否定評價的影響比行政處罰中的警告更大,甚至超過了罰款的威懾度。舉輕以明重,執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作出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時,都應有法可依並遵循一定程序。一個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憑什麼隨意將公民納入信用黑名單?

實行信用管理是現代社會的應有之義,但信用評價關乎公民的名譽及其他權利,應謹慎而為。絕不能欠缺公共基礎和法律授權,草率地將任何信息都納入徵信系統。這樣的話,不僅信用體系難以承受,很多犯下小錯的人也將揹負汙點。長遠來看,必須將信用評價的權力之手關入法律籠子,避免人們稍有不慎便被列入黑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