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猥褻男被刑拘後續:輿論影響司法並非洪水猛獸,不用嚴防死守

最近兩天湖南永州男學生踹傷猥褻男被刑拘的事件,登上了輿論熱搜。也因此之故,本來因故意傷人罪,被刑事拘留的男學生,終於回到了家中。

網上自然是一片歡呼,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在這樣一件社會熱點事件之中,網絡輿論對司法實踐的影響過重,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司法的獨立與公正。

因為此前警方堅持認為猥褻男雖然犯了法,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男學生本身有故意傷人之嫌,所以拘留他並無過錯。在這樣一件看上去雙方都有理的熱點事件之中,法律的獨立和公正,與社會輿論的導向形成了背離,所以頗有點羅生門的意思。

踹猥褻男被刑拘後續:輿論影響司法並非洪水猛獸,不用嚴防死守

當地警方發佈的案情公告

筆者並非專業人士,也弄不清楚在這件事情上,法律到底是如何規定的。僅從社會輿論和司法實踐的關係上,聊聊自己的想法。

一、法理不過人情,律法只是社會約定俗稱的規矩,不是不可冒犯的天條,在社會向前發展的過程之中,律法也是隨時變化的

現代國家講究依法治國,所以很多人非常強調法律的獨立於權威,社會上有一種看法是,就算現行的法律是有瑕疵的,但應該做的不是違背法律條例,而是想辦法去完善法律。在律法沒有完善之前,只能繼續按照現行的法律遵行。

這種說法的基本原理在於:認為司法制度只有絕對的無情,才能絕對的獨立,只有絕對的獨立,才能絕對的公正。

聽上去這一點並非沒有道理,傳統的中國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經常會出現很多以“人情”碾壓法律,促使司法實踐背離公平公正原則的事件,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只有寄希望於法律的絕對冷酷,才能保證其絕對公平。


踹猥褻男被刑拘後續:輿論影響司法並非洪水猛獸,不用嚴防死守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殺人者死”,只有嚴防死守這條規則,才能保證當真的遇到事情之後,司法實踐不會被各種各樣的人情所左右。實現在生死麵前,有錢人和沒錢的人,有權的人和沒權的人真正平等的概念。

但這種說法忽略的一個前提是,律法可以很冷酷,很嚴格,但人是活的,是有自己的情感導向,價值立場的。只要人不能像機器人那樣一板一眼,只會按照設定好的指令行事,那麼你把法律制度設置的再嚴酷,也都是沒用的。

法律的神聖,並不是體現在它不可被質疑的權威上,而體現在司法實踐之中,對於每一個案子的謹小慎微,一絲不苟上面。說的再直白一點,蒐集各種違法的證據的時候要一絲不苟,但真正宣判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逐字逐句的符合法律條款。

從法律出現的根源上來看,它只是人們為了社會穩定,約定俗稱的一種規矩,只是這規矩有了國家暴力機關作為背書,所以更權威一點。但這並不是說法律條款就是天條,如果法律條款禁止人和仙談戀愛,那麼就不能去質疑他,很顯然,《寶蓮燈》的故事裡,就已經說明白這個故事了。

因為法律本身也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的,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那是符合法律的,現在娶兩個就是重婚,既然時代的變化可以帶來法律的變革,那麼就證明法律條款並非不可被質疑,不可被質疑的,是公平!

二、輿論對司法形成監督,並非是什麼洪水猛獸,而是古今中外經常出現的事情,不應該為此感到擔憂

1957年的時候,美國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就執導過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十二怒漢》,故事的內容不重要,但由這個電影可以引出的一個西方常見的司法制度,其實能體現輿論監督司法實踐的現象,不但不應該害怕,反而應該提倡。

踹猥褻男被刑拘後續:輿論影響司法並非洪水猛獸,不用嚴防死守

《十二怒漢》劇照

《十二怒漢》,其實說的是十二個陪審員,這些陪審員並非是專業的法律人士,他們來自於社會各界,陪審員在聽完被告和原告的陳述以後,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價值觀,做出判決。

實際上這與現代社會輿論監督司法實踐的行為,完全是一樣的。只不過那時候的人們沒有網絡,只能用現場陪審的方式來表達輿論的導向。

這項制度在現代的西方依然在運行,而且前幾年咱們中國最高法院,也曾在北京等地,試行過人民陪審員制度,這就說明將輿論的聲音引入到司法實踐之中來,不僅不是值得擔心的事情,反而應該支持鼓勵。專業的法律工作者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三、人們擔心輿論影響司法實踐的公正,實際上是擔心輿論被有心人所引導,但這是輿論的問題,應該研究的是怎麼保證輿論不被引導,而不是因噎廢食

實際上,大家擔心輿論會影響司法實踐的獨立與公正,更多的是擔心輿論被有心人所誤導,出現偏差。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信息爆炸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但由此而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就是在網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流之中,怎麼保證自己得到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也是網上輿論經常被帶偏的原因所在,因為人們接受到的信息很多時候本來就是假的,那麼由此而發表的看法,觀點怎麼也就很容易偏頗。

踹猥褻男被刑拘後續:輿論影響司法並非洪水猛獸,不用嚴防死守

事件監控截圖

但結果的錯誤不能否定程序的正確,輿論容易被有心人引導,那麼應該做的就是怎麼樣保證網上各種信息的公平,應該打擊的是那些製造假信息,散播謠言,以偏概全的人,而不是說不能用輿論去影響司法實踐。

正如幾年前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一樣,就算是法律條款有瑕疵,輿論把他指出來,不但不會影響法律的威嚴,反而會健全它,使人們更加相信法律的公平與公正。

四、結語

這件案子最後怎麼結,現在還不知道。但毋庸置疑的是,當公眾發現問題,並將之提出來,進而影響到司法實踐的時候,這不是在拆法律的臺,這是在給法律添磚加瓦。

“你可以在一些時間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

輿論確實會被引導,但這並不值得擔心,被引導的輿論可能會給司法實踐造成一定困擾,但沒有輿論監督的司法實踐,就會給全社會造成困擾。

文章來源:頭條號野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