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零露

《抵达之谜》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创作的一部全面反映其人生的自传体小说。本书一共五个部分,分别是:杰克的花园、旅程 、长春藤、乌鸦和告别仪式,以第一称的叙述方式回忆记录“我”于1950年从加勒比岛到英国后努力学习而成为著名作家的人生经历。

《抵达之谜》打破传记、随笔与小说的界限,呈现出后现代派小说的杂糅性。本书的内容如书名“抵达之谜”,奈保尔对自己身份和内心情感的抵达一直是扑朔迷离。奈保尔向读者展示了他身在此地对故乡的追忆之情和对文化自觉的认识从边缘走向中心,讨论了“抵达”的主题 。《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描述他:奈保尔是一个文学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内心,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

《抵达之谜》的作者奈保尔是与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印度裔英国作家。连续获得里斯奖、毛姆奖、霍索登奖、史密斯奖、布克奖、柯恩英国文学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大奖,是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爵士”的贵族头衔。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代表作品有《自由国度》、《通灵的按摩师》、《非洲的假面具》等。

《抵达之谜》中讲述了奈保尔在英格兰十年旅居生活的感知,传递出奈保尔对文化的自觉和认知。具有特立于尼达、印度和英国三种文化背景,长期旅行的经历使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他曾经认为自己是个无家可归的难民,扮演着边缘人的角色。本书中就记录了奈保尔当初与英国文化格格不入、无家可归的深切感受。


《抵达之谜》|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连续四天阴雨绵绵,奈保尔看不出自己究竟身在何方。雨停后,才看清小屋草坪和房屋,还有一片片的田野,四周光秃秃的树。伴着微光,看到了远方隐隐闪动的埃文河。

虽然已经在英国生活二十多年了,奈保尔从生活上已经习惯,这片承载了太多生命经历的土地,能够把带有垄沟的平而温的田,叫作“湿草甸”,把远方绵延低矮、平滑的山丘叫作“丘陵”。雨停后,奈保尔看到的不过是一片平坦的田野,和一条狭窄的河。

以往奈保尔一想到冬天的雪景,就让他激动不已,但是在英国,这个词却丧失了某种浪漫的的色彩。因为英国的冬天,并不是奈保尔遥远故乡的那座热带岛屿上的那样极端。奈保尔经历过:一月在西班牙马德里近郊的滑雪度假,十二月在印度的查一下姆拉,八月在喜马拉雅山的严酷天气。

英国似乎与这样的天气无缘,一年到头可以穿同样的衣服。四天的雨和雾将奈保尔在达河谷的小屋,朦胧在一片薄纱中,雾气迷漫的天气呼应着奈保尔的焦虑不安。奈保尔为他工作的新环境感到担心,在英国他已经搬了好几次家。

虽然已经在英国生活多年,但是奈保尔见到生人还是会觉得不知所措,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让他感到紧张,有一种身处异乡的陌生和孤独。每到英国的一个新地方,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也许是探险,对奈保尔来说却像是揭开一个旧伤疤。

此时的奈保尔已经离开伦敦,搬到威尔特郡山谷的农舍里。刚搬到山谷时,奈保尔在这个有着英国历史遗迹地方,找到一种近乎孤独的运气,让他很受感动。这种孤独消除了奈保尔作为陌生人的紧张,感觉放眼望去都是完美的。


《抵达之谜》|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印度到特立尼达,在英国国内的多次搬家,让奈保尔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英语,接受了大英帝国的教育,埋下了他立志成为作家的理想种子。可是奈保尔到达的英国,已经是荣耀已逝的没落帝国,与他曾经想象中经济繁荣,贸易兴盛的日不落帝国相去甚远。

当他在萎缩的庄园中散步时,却从湿草甸边荒芜的花园和果园中,发现了自然之美。这种美回应了奈保尔在孩童时期,在特立尼达岛时对英国外表的想象。

在庄园小屋和山谷里的时光,奈保尔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二个童年。在这里奈保尔认识了杰克,观察杰克的花园,让奈保尔学会辨别季节。每次散步经过杰克花园,他们对视,互相打量,只发出声音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一个周日的下午,午饭后奈保尔去散步,看到杰克的小车没有像平时一样从防风林路上开下来,而是沿着有车辙印的宽车道朝农舍的方向颠簸而去,杰克应该是去了酒馆,他脸色通红,看到奈保尔时,还从车窗探出头,热情的大喊,走向生命的尽头。

奈保尔虽然有作家的天赋和自由,也不得不承受着写作生涯的艰苦和失望,背井离乡,承受失落和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的现实。在威尔特郡的第二段生活,让他以成人的角度对自然有了第二次的了解,也有他儿时梦寐以求的林中小屋。

奈保尔觉得自己应该像杰克一样,扎根在他的土地上。然而,印度农民的出身,被殖民的特立尼达的家庭,殖民地的狭隘满足不了雄心壮志的奈保尔,为了他苦苦追求的写作事业,带着微薄的资源只身来到了英国。


《抵达之谜》|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直以来,奈保尔认为杰克就是过去的一部分,一种遗留。直到杰克去世后,奈保尔才感到,或许他对杰克的看法有失偏颇。杰克用自已的手在沼泽和废弃农场边建造了一座花园,花园里四季分明,景色夺人眼球。他不是遗留。他创造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杰克在生前最勇敢的决定,就是离开病床和朋友们相聚在车道不远的小酒馆,欢度圣诞节,他在回来的路上死去。奈保尔认为杰克生命中,最勇敢和虔诚的事情,就是死去的方式:在生命的尽头,把生命本身而非身外之物置于首位。

对于奈保尔来说,在小屋和庄园是一个轮回。就是奈保尔刚搬到山谷前几天,在庄园小屋中发现了一幅画,画的标题就是"抵达之谜”。

画中描绘的是一个经典的场景,是中世纪、古罗马的一个码头,画的远处是几道围墙和门,一艘古代海船桅杆的桅顶,近处是一条僻静的街道,两个穿着长袍裹得紧紧的行人,一个可能是刚刚到达目地的人,另一个可能是本地人。

一个将在那个古典的港口抵达,一个将从静默和荒凉中走开,从空白中走向通道或门。一个将走向一个拥挤的城市,被那里的生活和噪音吞没。一个的使命—家族生意、调查、宗教启蒙—-带给他际遇和冒险,进入房子和神殿。渐渐地,他会产生毫无头绪之感,丧失使命感;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迷失了。一个的探索感被惊惶取代。一个想逃跑,回到码头,回到船上。但不知道该怎么回去。

正是这幅意大利画家基里科的画作、故事的构思,好像是奈保尔在英国生活的重现,让奈保尔回想自己始于18岁之际的旅行。

11岁时立志要离开殖民地的故乡的奈保尔,18岁那年获得政府奖学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牛津大学。第一次乘飞机,从西班牙港到波多黎各,又乘船从纽约到南安普顿。

途中在海上航行的几个月时间里,对18岁的奈保尔来说,是最珍贵的写作材料。在到达伦敦后。很长一段时间,在牛津大学学院和伦敦伯爵府寄宿处,奈保尔都用不可擦铅笔、钢笔或是十英镑买来的旧打字机,写一篇名为《狂欢夜》的文章。这是奈保尔第一篇,大都市题材的文章。


《抵达之谜》|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故事的素材发生起源于奈保尔在大西洋最后一天的船上,狂欢夜是在晚餐后,游客舱一个厅里的舞会。奈保尔看到性冲动,像酒精一样的麻痹,扭曲了他认识的男男女女,这让奈保尔感到了心烦。奈保尔站在远处观察,像研究动物的一种行为,他自己在船上并没有什么艳遇的经历。

在船上有两个去欧洲参加某会议的救世军的女孩,居然也乐意调情。信教的女孩的轻俘让奈保尔感到了奇怪。让他总是写起这样一个场景,他低头盯着橘子说:“我很勤奋。我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也一定会得到,明白吗?”

这就是奈保尔写作的素材,他通过观察写作,让世界知道他对它的了解。他可以自信的说:“我也见识过这个。我也能写这个。”

奈保尔记下这个对话,这个“我”是超然的,是个了解世情的记录者。

1956年,离家六年后的奈保尔,可以回去了。在英国的六年间,奈保尔开始了写作生涯,写了两本书待出版,还看到前方的路和其它的书。如果说六年前,奈保尔只是个男孩 ,追随梦想,没有背负什么责任。那么六年后,奈保尔父亲的去世,遗留下的债务和家庭的责任。让奈保尔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照顾自己的方式,就是留在英国成为职业作家。除了等待书的出版之外,奈保尔还给电台写文稿和新闻。

1960年奈保尔完成了一本自己认为重要的书,正式成为作家,并过上了作家的生活。怀着当上作家后志得意满的心情,开始了第一本游记的创作。

奈保尔成为作家的抱负,社会交经验上的不足和焦虑,抹去了他很多的记忆。他经常像游客一样出门观光,因为旅行对他来说,是想起来就觉得快乐的事情,更是为了日后的讲述。


《抵达之谜》|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年过半百,熬过病痛,离开庄园小屋的奈保尔,忽然开始被死亡和终结的念头惊醒。这个念头,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念头,而是一种深深的惆怅。

奈保尔对死亡的寻求,就是对生命的寻求,理解死亡,就是理解生命。

在最后一章告别仪式中,奈保尔因为妹妹的去世,迫使他不得不正视死亡,正视自己在夜里睡梦中思考的死亡,而奈保尔好像早已为这一切做好了准备,一种真实的悲痛正好填补了感伤后引发的空虚。这一切好像证明,生命和人是谜团,是人真正的宗教,是灰暗和灿烂。

奈保尔写下了杰克的花园、乌鸦、废墟,以及常春藤等等之类自然界中欣欣向荣的植物,在自然与人的世界中,奈保尔思索着生命和归宿。

人和树和一样,他们存在于你的周围,时间到了就会离去,然后会有新人出现。奈保尔通过对死亡的理解,理解了生命。不再为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感到困惑,因为生命的意义对任何文化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根都扎在自己生命的深处。

死亡的主题使奈保尔与世界和生命达成妥协,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继续生活写作下去。这种抵达,是对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顿悟。


《抵达之谜》|当生命疲惫不堪,去往何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奈保尔对自己在英国威尔特郡乡间十年生活经历的记录,向读者解开他的“抵达之谜”,他并非像评论者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事实上他已实现了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在“林中拥有了一个安全的家园”,成为英国经典作家,完全融入到了英国的文化中,《抵达之谜》也因此“抵达”英国经典文学。

奈保尔的“抵达”是一个从旅行者到作家的艰难的旅程,他为抵达有意识地做出各种努力。对于促使他抵达的原因,到底是人类心理上对“家”的渴望还是与他童年的理想有关,是耐人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