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导致三分天下,为何曹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输掉?

无敌通史


赤壁之战在历史上上的地位很高,它直接促成了汉末三国的形成,这场战役的发起者曹操也因此受到很多“曹粉”的诟病,批评曹操为什么会在这么一场重要的战役中掉链子,输掉了战争。那么,在正史的记载中,曹操究竟是怎么输掉这场战役的呢?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拉开了汉末三国鼎立的序幕。在这场战役中,占尽优势的曹操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其原因始终是后世人争论的焦点。那么,曹操究竟是因何而败,究竟是败在了哪里呢?

后世人对这场战役的评论

后世人找出了很多此次战役曹操失败的原因,如北军不习水战;困扰于流行南方的血吸虫病;曹操未败,只是自己烧掉战船北撤等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不过,以笔者看来,这些说法都是赤壁之战后为曹操战败找客观原因。那么,在此次战役中,曹操在主观上究竟败了没有呢?

笔者综合了史书中的记载认为,客观的说,曹操在此次战役中应该是陆军不败,水军大败。荆州处于汉水和长江之间,水军是绝对主力,水军败了,那么就意味着曹操在荆州会毫无作为,因此,只能是撤回北方,以图再举。

曹操的军队以北方人为主,其军队构成以步兵和骑兵为主要力量,虽然曹操也曾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可那是在澡盆子里学游泳,在实战中根本没有什么用。反观荆州和东吴,身处河网地带,水军是其绝对主力,以一支深悉汉江和长江地利的水军与曹军水军交战,胜负可想而知。

曹操攻占荆襄后,基本上接收了荆州的军队,这支队伍中的水军是汉末唯一一支能够与东吴水军抗衡的部队,曹操为什么不依靠它来与东吴争雄呢?

水军战力不足才是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

根据史书的记载,荆州在赤壁之战前拥有军马十五六万,再根据荆州的地理情况来分析,水军应该占了很大比重。根据汉末荆州地图,荆州的水军应该主要布置在襄樊地区、江夏地区、江陵地区,其中,尤以襄樊地区和江陵地区最多。以笔者估计,荆州的水军大约在7、8万人的样子。这支水军中驻扎在襄樊的水军被刘备和关羽搜罗了不少,这也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拥有水军精甲万人的来源;刘琦镇守江夏,也拥有水军万人,这样一来,曹操能够接收的水军最多五六万人,这就是上限了。

赤壁之战前,曹操自称拥有八十三万人马,我们姑且认为这个数字真实,可是,曹军能够用于一线作战的水军最多不过六万人。而孙刘联军中,周瑜率领精兵三万,其中水军最少也应该有两万;刘备拥有关羽和刘琦的水军两万,共四万,以四万对六万,军力相差并不悬殊。

曹操虽然接收了荆州的大部水军,但是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因为刘备和刘琦占据了夏口,遏制住了曹操水军从汉水到长江的水路,因此,曹操虽然拥有约六万水军,但是直接用于和东吴接战的长江方面的江陵水军最多三万人,这样就变成了东吴两万对曹军三万,军力对比更加接近。

再说将领,在曹操攻占荆襄后,荆州原刘表旧将中只有一个文聘还算做名将,替曹操执掌汉水水军,也参与了追击关羽沿汉水退军之役。江陵方面的水军基本上都是由过去的曹军将领临时改行,属于外行领导内行,荆州水军能够发挥出多大的作战能力还真的是不好估计。

所以说,即使曹操真的拥有八十三万人马也无济于事,因为,直接面对孙刘联军的只有荆州投降的水军六万余人,而且没有合用的将领,士兵士气也不高。文聘率领的荆襄水军始终没有突破刘备和关羽沿汉水设立的防线,江陵三万水军败在水战高手周瑜手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水军战败,曹操的步兵和骑兵连与孙刘联军接触的机会都不多,更无论战败孙刘联军了。没有了水军的支持,曹操的大军就像没了牙齿的老虎,无处下嘴,因此,也只得撤兵北返。兼之,北方的士兵对南方的血吸虫病基本上没有免疫力,因病减员的数量太多,曹操在无奈之下,只得烧毁剩余的船只撤兵。

总结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很多,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曹操缺少一支强有力的水军支持,才最终战败。世人把赤壁之战归结为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笔者认为还是牵强一点,因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三万对两万的战役,双方的军力对比差距并不大。


万事之始


答:有以下几点

1.《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记载:“(建安)十三年,秋八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中另一处记载:“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由此可得出结论,由于风土习惯的不同,导致曹操军队身染疾病,造成大多的伤亡,加之北方人不熟悉水战,所以使得凭借一场赤壁之战造就了周瑜。

2.造成赤壁之战曹操最失败的还是在他个人,首先曹操之前率大军攻打刘表,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州。第二:东吴当时的状况分为两派,主战和主降,所以内部不团结。而且曹操打荆州时不费吹灰之力,而东吴的10万军队根本不可能跟曹操83万大军相抗衡。所以曹操打赤壁之战是抱着虐菜鸟的想法去的!

在记载中:“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从侧面可以印证到,曹操只要听从建议做好上文中所做的,那么荆州必然唾手可得,可是老天就是这么爱开玩笑,也是历史有缺的地方。

望采纳


爱历史的孔汉臣


任何战争,无论古今,都会首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即所谓的战争三要素。汉未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天时、人和”上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很关键的“地利”上,则陷入严重的不利。反观孙吴方;君臣无惧曹操讹诈威胁,坚决对曹抵抗。在周瑜大都督的正确指挥下,曹操输掉了这一关键战役。

(赤壁之战双方态势图)

在赤壁大战前的半年,周瑜发动了重要的“江夏之战”,击败了刘表手下大将黄祖,夺取了汉水进入长江的重要关隘沔口,并且趁机向西扩展到陆口一线,这里距离赤壁仅有十里路程。

这个战役有两个意义:

一,提前为吴军进行作战热身。

二,军队西移至陆口,为在赤壁消灭曹魏大军作好了战场的选址准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月,江夏战役结束后半年,已经攻占了荆州的曹操,立即剑指东吴,只见江中的战船密佈、北岸铁骑飞扬,大战一触即发!

周瑜和鲁肃是坚定的主战派,在孙权的赞叹声中,坚决要和曹军血战到底。

我们现在应该搞清楚的是,曹操在军队人数上存在极度夸张的办法,以图在声势中压垮兵力仅有三万的东吴,所谓“八十万”大军的威胁,在精明的周瑜统计下,除去荆州降军七、八万,曹操军只有十万多人,加在一起实际上仅有二十万左右。

另一个应该清楚的是,赤壁之战古战场就是现在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北省蒲圻市西北的赤壁镇。

赤壁大战的序幕徐徐拉开,犹如武林高手的对决,揭幕战仅仅是试探性质,当然,这是曹操当时的看法。

而周瑜心中的秘密则是把曹军引到赤壁对岸一个叫乌林的地方。据《三国志》五十四卷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己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这就说明,刚一开战,曹操并没有在长江南岸停留、驻扎;但是,熟悉地形地貌的周瑜,抢先守住南岸之赤壁,一旦曹操进入了北岸之乌林,将再次与曹军作战。

时年不到三十六岁的周瑜,虽然面对的是业已五十四岁的曹操,但是,周瑜此战的智商和谋略,超过了曹操。

周瑜最大的智慧就是对战场地址的选择

它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赤壁附近的陆口,曾经是荆州刘表的地盘,也是部下大将黄祖的军事要塞,防守设施齐全,现在这里作为东吴的势力范围,周瑜等于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而且赤壁所在的长江南岸地形是地势陡峭的连绵山岗,易守难攻,周瑜占尽“地利”优势。

而赤壁对岸的曹军驻地乌林地区,是广阔而低洼的沼泽湿地,楚国时代的“云梦泽”就是这里。

这种沼泽低洼地带,兵法上称为“沮泽”,凡是指挥将领,都会避开这些险恶之地。

《孙子兵法.九地篇》认为:“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𡉏地。”

红军长征路上的草地,就是属于沮地;兵法称为圮地,“𡉏”就是崩溃的意思。所以红军迅速撤离北上,离开了这个凶险之地。

再谈谈赤壁面对的长江水势,在赤壁的上下游,水面都是一千五百米到三千米,而赤壁江面仅有一千一百米,水面在此收窄,江流格外湍急。

火烧赤壁,如果火借风势,必然要把下风的战船燃成一片火海。

周瑜所在的南岸赤壁,由于地势高陡,江风遇阻反吹向北岸。周瑜在夺取陆口的战斗中,就曾经指挥黄盖使用火攻,从而大败黄祖。

周瑜精心策划了这个圈套,只要曹操进入了这个陷阱,必败无疑。

以后的黄盖诈降曹操,等候风向,实施火攻,曹操中计,东南风起,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道,于是汉未纷争结束,三国鼎立,其中过程各位都很清楚,余不再叙。

结束语:赤壁之战是周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有利条件,利用北兵不善水战,水土不服的窘境,採取火攻的熟悉战法,使曹魏水军陷在狭窄、湍急的江面,无法展开优势兵力,从而导致大败,此战也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与“井径之战”“淝水之战”一样,成为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