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二战游戏盟军敢死队里的每个人物都身怀绝技,比如“间谍”只要穿上德军制服,就可以伪装成德国军官在德军里活动,苏德战争中,苏联有个叫库兹涅佐夫的特工也善于伪装成德军军官,他两次成功刺杀了纳粹乌克兰总督区的高官,且全身而退。苏联作家谢苗诺夫曾表示,《春天的十几个瞬间》里,有些设定参考了库兹涅佐夫。

得天独厚

这位和当时苏联海军司令同姓的特工全名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出生于1911年7月27日,在上专业技术学校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学习外语的天赋,他学会了乌克兰语、科米语和波兰语。不过他最拿手的是德语,而且会六种德国方言,据说他认识一个护林员,此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生活过,也可能在奥匈帝国军队中当过兵的,所以学了不少。后来他的战友说,库兹涅佐夫的德语方言说得惟妙惟肖,就像是身上有个开关,点一下,就切换一种德语方言。

此外,库兹涅佐夫的长相也令人议论纷纷,他是长脸型,鼻梁又细又高,身材修长,有些见过他的人纷纷猜测他是不是德国侨民。其实,库兹涅佐夫出在叶卡捷琳堡的农民家庭,这个城市位于乌拉尔,不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接纳日耳曼移民的地方,他父亲是苏俄红军的老兵。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身穿苏军军服的库兹涅佐夫


库兹涅佐夫在少年时代表现出非常不安分的性格,加上精通外语加上富有特色的长相,引起了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机关格鲁乌(ГРУ)的注意,1938年,也有说法是早在1932年,他被招募为特工。

苏德战争爆发后,库兹涅佐夫被派往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沦陷区,和当地游击队一起进行特种行动。他至少有两个化名,保罗·西伯特和鲁道夫·施密特,伪装成德国陆军或者陆军军官行动。

德军官兵看到这位长相特征和纳粹官方宣传的雅利安人高度一致,精通德国风土人情,各种俚语和粗话的“德国军官”,丝毫没有怀疑这位特工是不是间谍,就连党卫军也不例外。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伪装成德国空军军官


战略行动

1942年8月26日,库兹涅佐夫跳伞进入纳粹乌克兰总督区首府里夫内,在此之前,库兹涅佐夫的行动小组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两个月前穿上德军军服,进入这座城市,仔细侦查了行动地点,而且,上级还安排他们进入莫斯科的德军战俘营,向德国战俘们学习了德军的方方面面。

库兹涅佐夫行动组最初的打算是击毙纳粹乌克兰总督埃里克·科赫(又译埃里希·科赫),这位总督把东欧几个国家的博物馆和金库搜括一空,残酷地管理德占区,连德军自己都看不下去,给科赫这样的总督区高官起了个金色野鸡的外号——纳粹党务高官身穿带有金色饰物的黄色制服。

库兹涅佐夫第一次刺杀计划是在纳粹的一次大型庆典上击毙科赫,结果科赫全程压根没有现身。第二次是利用科赫大宴宾客的机会,但是现场守卫森严,库兹涅佐夫根本没有混进去。

科赫总督恐怕也知道自己名声狼藉,更何况,1942年5月27日,盟国实施了“类人猿”行动,2个英国特工刺杀了波西米亚总督赖因哈德·海德里希(又译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让同样是总督的科赫不寒而栗。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伪装成德国军官


库兹涅佐夫的目标当然不限于此刺杀科赫,行动组最感兴趣的纳粹高官以及战略级的情报。库兹涅佐夫以德国军官的伪装身份在乌克兰沦陷区活动,1943年2月7日,他搞到了“城堡行动”,也就是后来的库尔斯克战役的计划,另外还有德军“狼人”指挥部,也就是位于乌克兰文尼察的希特勒大本营的一系列情报。这里可能是希特勒在东线待得最久的指挥部。

苏联版“类人猿”

既然乌克兰总督科赫周围戒备森严,苏联方面对他的副手保罗·达格尔打起了主意。此人住在里夫内城堡大街的德国官员住宅区,同样戒备森严,且禁止当地居民通行。不过游击队还是发现了机会,他们的线人打入了德国总督府内部,拿到了达格尔的日常活动日程。行动小组决定1943年9月20日实施刺杀。

这一天下午,库兹涅佐夫坐上一辆欧宝指挥车,他的助手尼古拉·斯特丁斯基开车,两人穿着德军制服,提前来到了游击队探明的地点。下午2点30分,两个穿着纳粹高级官员制服的人出现了,其中副官模样的人拿着一个红色的皮质公文包,这和游击队描述得一模一样。库兹涅佐夫果断拔出手枪,对两个人每个人开了三枪,目标立即倒地身亡。斯特丁斯基立即挂上高速档,两人成功地从现场逃脱。

两天后,游击队从当地报纸上得知,杀错人了,9月20日那天副总督达格尔没有按照惯例在刺杀地点出现,库兹涅佐夫成功刺杀了总督区的另外一个高官汉斯·格尔。

经过一个月的缜密安排之后,库兹涅佐夫小组带着反坦克手雷成功炸中了副总督达格尔,对方受了重伤,德军把达格尔接到柏林去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双腿截肢。

库兹涅佐夫两次刺杀均全身而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强于英国特工刺杀海德里希总督的行动,德国方面不但查到了英国刺客的行踪,还找到了帮助他们的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组织,将他们全部消灭,还报复性屠杀了利迪策村。

1944年2月9日,库兹涅佐夫还成功刺杀了波兰加利西亚总督区副总督奥托·鲍尔及其助手海因里希·施奈德。

跳远行动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商讨对轴心国作战的问题。在此之前,库兹涅佐夫侦查到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德国计划发起“跳远行动”,刺杀会晤的三国领导人。

当时库兹涅佐夫正以德军中尉保罗·西伯特的身份活动,结交了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冯·奥特尔,在对方酒后吐真言之际,套出了这个刺杀计划。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库兹涅佐夫与党卫军


库兹涅佐夫将这条信息回报给苏联情报部门,于是苏联方面抢先下手,在伊朗采取了行动,迫使德国取消了整个刺杀计划。

当然,现在英美方面对“跳远行动”的真实性还有争议,他们认为这个计划可能不存在,其实是苏联想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监听英美领导人而编出来的借口。

间谍之死

1943年下半年,苏军的反攻越来越顺利,已经攻入了乌克兰。然而就在局势越来越好的情况下,1944年3月9日,库兹涅佐夫却牺牲在乌克兰。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库兹涅佐夫的小组与乌克兰反抗军进行交火,对方打死了库兹涅佐夫。

还有一种是库兹涅佐夫在一座农舍中意外被乌克兰反抗军发现,对方包围了农舍,库兹涅佐夫为了避免被俘,拉响了手榴弹与冲进来的乌克兰反抗军同归于尽,当年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半身像


乌克兰反抗军并不是苏联领导的游击队,一般也被苏联称为民族主义游击队,他们攻击苏德双方军队,也反对波兰人民军和波兰抵抗组织国内军。苏军大将瓦图京也是意外遭到他们的伏击而身亡的。

苏联方面在二战结束后仍努力寻找库兹涅佐夫的遗体,一直到1960年才找到,当时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将他重新安葬,并按照对苏联英雄的礼遇竖起了半身像。

1985年5月7日,苏联方面又给他竖立了一座雕塑,这座雕像中,库兹涅佐夫的半边脸被竖起的衣领遮住,象征着他从事的是秘密工作,身后扬起的斗篷宛如一面旗帜,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雕塑


苏联作家谢苗诺夫塑造了化名为施季里茨打入盖世太保的苏联侦查员伊萨耶夫,这个系列最著名的是《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和中文世界的印象不同,谢苗诺夫其实参考了多个苏联特工的形象,长期潜伏在德占区的库兹涅佐夫也是其中之一。


两次刺杀会六种外语方言被写进17瞬间:苏联版盟军敢死队

施季里茨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