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挖掘偷懶、拖延、成癮的深層動機,擁有快樂的自律人生


幫你挖掘偷懶、拖延、成癮的深層動機,擁有快樂的自律人生


作者 | 羽翩翩,【媛創寫作變現營】第二期學員


大家在疫情隔離期間一定反覆上演著這樣的心路歷程:

確立目標計劃――拖延――開始行動――被娛樂誘惑――焦慮――又一個輪迴。

在一次次的輪迴中,復工復學的節奏又快又猛地向我們推進,我們內心的壓力感和焦慮感也以更加洶湧的姿態席捲而來。

於是我們開始痛恨自己,怎麼會就這麼渾渾噩噩地讓這兩個月時間白白流逝呢?

打亂計劃、瓦解意志力的“罪魁禍首”

朋友小張去年備考CPA,過了兩門,是個比較自律的優秀青年。今年本想利用隔離期好好努力一把,為此他制訂了嚴密的學習計劃,可沒想到最後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遊戲上,現在既自責,又無奈。

同事小蘭疫情隔離期間在Keep上訂了幾套瘦身課程,信心滿滿的要開始她的瘦身計劃。一個星期後,卻再也看不到她分享的打卡記錄。後來得知,她深陷在各種影視娛樂節目中不能自拔。

是的。我們身邊不乏努力上進的人,他們有目標有計劃,他們也有著比較頑強的意志力。可是最後他們還是“背叛”了自己,他們的意志力總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瓦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這種無形的力量叫做“快樂無意識”

“快樂無意識”是人類最古老最基本的生理動機。它的運作機制很簡單:不斷尋找快樂,使快樂增加,總是躲避痛苦,使不悅減少。

“快樂無意識”的心理運作

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幾乎都遵循著這個“快樂原則”。

考CPA的小張計劃5點半鐘起床,當鬧鐘響起,他卻開始猶豫:我該多睡一會,這樣我能更有精力的投入今天的生活……

進行瘦身計劃的小蘭,當她看了《安家》前兩集以後就被劇情給深深吸引,看完日更,看預告,看完預告又看《完美關係》……反正瘦身課程已經買了,什麼時候進行都可以……

可以看出,每一次行動我們都會在心裡做一次利弊的權衡:放棄睡眠選擇早起,就失去了躺著的舒適感,而早起給我帶來的益處現在看來又是那麼微弱;選擇影視節目顯然給我當下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執行瘦身計劃的效果卻又不能馬上呈現。

“快樂無意識”總能給我們合理的解釋使我們放棄原本的行動計劃繼續當下無用卻有趣的活動。

那麼當“快樂無意識”侵佔我們的大腦時,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它摧毀我們的理性認知,瓦解我們的意志力呢?

幫你挖掘偷懶、拖延、成癮的深層動機,擁有快樂的自律人生


5個方法,找回自律的自己

1.和自己的良心和解,保持積極的情緒

沒有按照自己預期的計劃行動,事後常常會自責和焦慮,而這種情緒時常會影響接下來的活動。積極的情緒是行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它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能持續性的獲得快樂。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保持積極的情緒,引導“快樂無意識”去到對我們有益的事情上去。

2.記住目標,不要去權衡利弊

讓目標清晰具體可衡量是十分重要的,可是記住它也同樣重要。把它放在我們每天都可以看見的地方,時常提醒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快樂帶走。

另外,每次按計劃行動的時候不要去權衡利弊,因為“快樂無意識”那些衝動的想法時常會給我們做壞的決定。所以,按計劃做事兒,別去權衡利弊。

3.運用聯想的力量

給我們的行動和行動的結果建立一個很強的聯結關係,並且反覆在大腦裡練習強化它。例如,我如果不馬上起床,可能一科都過不了,一年的努力就白費了!

用聯想將後果誇大,讓危機感提前演繹,“快樂無意識”將無處遁形。

4.利用環境和人際交往

改變環境,投入社交,是最必要的解決方式。我們可以和朋友一起進行瘦身計劃,互相監督,互相激勵。

也可以將我們的學習進度公佈到朋友圈,讓大家監督自己,倒逼自己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

5.以輕微的快樂開始每一天

如果我們一早醒來就玩遊戲看電視,我相信這一整天你都無法真正專心的去完成你的計劃。因為你已經打開了大腦最高快樂的閥門,要想讓你結束這樣的快樂體驗,投入到不那麼愉悅的活動當中去是不太可能了。

因此,應該讓我們的每一天都以一種輕微快樂的狀態開始,逐步進入全情投入的行動計劃當中去。

以上5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找回此刻迷失的自己。

讓我們試著去接受現在這個糟糕的自己,與他和解;去擁有一個積極的情緒,抵擋未來的焦慮。

讓“快樂無意識”與我們的意志力握手言和,開創一個共通的領地,去擁有一個快樂的自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