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疾控中心专家孙巍:抓好社区防控 用好防疫“三宝”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赵莉莉、记者林强报道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和公共场所逐步开放,有哪些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最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在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方面,疾控专家有哪些建议和提示?16日,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并给出了提示和建议。

孙巍表示,关于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需要重点关注这几类场所、单位和人群。第一是有高感染风险的场所,比如有新冠病人的诊治医院,还有境外回国人员的转运工具以及海关和陆地边境口岸等等这些地方,感染风险还是比较大的,需要重点防范。第二是有人员聚集的场所,包括飞机、高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还有一些人群聚集的大型体育活动场所,也包括朋友聚会场所等等。第三是密闭或者是半密闭空间,比如影剧院,或者是包房、包厢,还有电梯轿厢等等。同时还有一些特殊单位,像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火车站、机场、监狱等等。关于重点人群,包含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境外来的回国人员。有一些职业暴露人员,比如医护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的警察、保安,还有保洁人员、服务员等等。

对于重点场所,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筑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重点做好返岗员工的跟踪管理和健康监测。二是文化旅游、餐饮企业要重点做好预约、分流、限流措施。三是对于物流、快递业,工作中也要戴口罩,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四是农贸市场要控制场所人员的密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五是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体温监测、车辆清洁消毒、通风等。六是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真正发挥好哨点作用,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加强对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管理,防止医院出现交叉感染。

孙巍提示,在当前的形势下,面临着境外病例输入的风险,面临着复工复产人员流动的风险,还处在对无症状感染者进一步调查摸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一是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组织或参与聚餐、聚会,减少人员聚集,没事少出门、不扎堆,减少到公园、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活动。二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上下班或外出首选步行、骑单车或自驾车、错峰出行。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外出到人员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外出时不要用手触碰鼻子、揉眼睛,从外面回家后要洗手更换衣物; 居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三是要做好健康监测,主动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如有发热(体温超过37.3℃)、咳嗽、乏力等症状,要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第一时间到当地定点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对于返岗复工人员,除了做好以上个人防护外,还需要注意上班期间戴好口罩,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清洁,接触公用物品后要勤洗手,办公期间尽量保持与他人1米以上距离,在单位食堂错峰取餐,就餐时不要与人交谈、避免面对面就餐,尽量打包单独就餐。

孙巍强调,现阶段,黑龙江省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也要同时看到,一方面防范疫情输入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一方面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加快恢复也必然会带来疫情反弹的风险。一定要慎终如始,抓好社区防控,守住社区、村屯防线,坚持用好口罩、测温、扫码防疫“三宝”,倡导“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坚决防止个别散发、偶发病例演变为疫情反弹甚至局部暴发。一定思想不放松、工作不松劲,强化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防控,从严从实从细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落实到位,坚决避免疫情形势逆转,绝不让来之不易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反弹、出现逆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