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一直有一个敌人

它总围绕在我身边

困扰我,阻挡我继续努力坚持的勇气

但我即看不见,也摸不着

否则我定打倒它在地

但事实却很残酷

我一次次被它打败

深陷痛苦囹圄之中,却无任何招架还手之力

因为这个敌人就是我自己——拖延


拖延其实就是在转移内心的负担和焦虑。但是越拖延,越会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90%以上的人都或轻或重会出现这种症状。

曾经有一首老歌《童年》唱出多少人在面对拖延时的心酸和无奈,“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我们很多人似乎都逃离不出这个拖延怪圈,总是一次次的下定决心不再拖延,但一旦开始做事面临困难时,畏难情绪又会让我们选择逃避。我们总是看着时间流逝,而迟迟没有行动。内心都开始抓狂了,但还是岿然不动,被惰性打败的体无完肤。尽管心里已经非常痛苦和自责,但依然还是“稳重的”再拖一拖,以至于这种拖延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我们的大脑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大脑的感性层面,只想让你去做大脑喜欢的事情。这让我们在精神上获得暂时的愉悦和思考懒惰,但却使我们一直处于黑暗娱乐区,对能力提升和成长抑制作用很大。但是大脑的理性层面,却不断在督促我们去做重要的且对能力提升和生存发展有利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会让大脑长时间的感到痛苦和烦躁,于是会不断被我们的感性认知所干扰,因为它不喜欢痛苦和烦躁的感觉。虽然在这个完成任务过程里,你一直处于暗黑的孤独沉淀区域,但是坚持下去,你会取得很大的事业或学业成功,进而促进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幅提升,以及促使我们能做出更积极的理性行为,这是最高级的快乐体验。

只有当我们通过有效的手段,比如说制定具体清晰的目标,及时自我奖励,设置deadline,难易任务穿插,排除干扰源等方法,并在理性认知的抉择和坚持下,能度过这块暗黑的孤独沉淀区域,那么,感性认知就能在尝到巨大甜头后,更加允许理性认知下所做出的行为,并克制立即满足的冲动,坚持努力下去,这会带来更巨大的成功和快乐体验。

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图1 拖延-行动循环模型


​那么,具体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拖延呢?


第一,拖延是一种基因导致的行为。德国Erhan Genc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拖延是人类的基因行为。人体中有一种TH(tyrosine hydroxylase)基因,主要负责在人体中编码酪氨酸羟化酶。

为什么刷手机短视频能让人成瘾?短视频作品种类丰富且篇幅短,不仅搞笑,还充斥着大量诱惑人性的内容,因此短视频每15秒内就能让人爽(快乐)一次。这种快乐的根源就在于,刷短视频时,体内的酪氨酸羟化酶会大量催化产生多巴胺和刺激人体分泌肾上腺素,导致人不断兴奋,就跟毒品和大烟一样,让人戒不掉。

这也解释了一种生活现象,为什么我们一打开快手和抖音,如果没有外界干扰,于是在接下来的2-3个小时内,就跟“傻子”一样,无法停下来。即使短暂停下来,也会不由自主的再次打开,从而导致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行为上,不断拖延。

当然,这是一种刻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基因行为,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摆脱这种行为,而是学会更好的与之和谐相处,不仅让自身学习和工作能力提升,还能不断享受生活的乐趣。

第二,误认为压力能解决拖延。现实中我们都会产生一种错觉,压力能带给我们动力,于是我们不断给自己施压,要让自己行动起来,不要拖延。但其实压力还会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处理这些情绪是需要消耗一个人大量的意志力和挤占心理空间,这会让人处于很痛苦的感觉中,但是人又是极其不喜欢这种痛苦感受的,因此选择逃避能让我们暂时舒服一些。

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图2 拖延-自责循环模型

在压力下,大脑会很容易屈服于诱惑,比如零食,短视频,玩耍和打游戏,这些诱惑会在大脑中刺激下邱体分泌少量的多巴胺,虽然很少量,但也足以让人能满足一会儿,这就是人非常喜欢的舒适怪圈。而在压力状态下,人对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的事物简直毫无抵抗力。因此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个人的事情越重要越多,压力也就越大;只要没有deadline(截止时间),压力越大,人就越会拖延,并逃避进入“舒适怪圈”。而在舒适圈里待的越久,人的理智就会开始感到自责懊悔,并陷入奔溃的边缘。如果此时我们不加以干预和调整,从舒适圈里跳出来,那么我们的理智系统此时就直接崩溃了,完全战败于各种诱惑刺激下的短暂舒适满足感。

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图3 拖延-接纳循环模型

第三,表面的拖延,内心深处其实是对父母控制的反抗。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制定考高分的标准,如果孩子不能完成,就会被父母轮流教训惩罚或谈话,因此孩子会感觉自己不能被父母接纳,压力很大,而且很焦虑。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高强度管控,会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将其当作对父母的回报。当孩子完成不了父母期待时,就会很自责和内疚,并用拖延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和反抗。

而孩子的这种拖延甚至是不惜自毁前程,他们内心非常想努力和上进,但总是在行为使不上劲,这和他们的内心想法完全地南辕北辙。为此他们自身是无比自责和懊悔的,会陷入一种长期矛盾和内耗的状态。而人一旦进入拖延状态后,能力下降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第四,完美主义导致拖延。完美主义导致你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遗憾的是,个人能力却很多时候无法与你的野心匹配,这造成了个人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导致了我们会无意识去选择将任务不断拖延下去。

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你想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会破坏你工作的有效性》中提到,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将繁琐、困难的事情放在最后做。因为人们在分配工作任务时,会有“完成偏差”,也就是说大脑会更喜欢做容易完成的小事儿,而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则会尽量拖延。

第五,恐惧结果导致拖延。难以接受努力后的失败,因此我们会逃避因为失败而可能导致的痛苦,对失败恐惧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导致了我们最终做事拖延,这属于回避性拖延。在心理学中,恐惧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拖延和逃避的并不是任务本身,而是这个任务背后所引发我们恐慌和焦虑的感受。在困难面前,努力后还失败比不努力直接拖延甚至放弃,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不努力的直接拖延和逃避,还能保留住自己仅存的脆弱自尊和面子。我们的大脑心理防御机制一直在帮助我们阻止痛苦和恐惧情绪的发生,然而,痛苦记忆却很容易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唤醒。一旦这种痛苦记忆被轻易唤醒,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又开始抑制大脑理性认知和行为,使我们避免产生痛苦和恐惧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拖延和逃避就不断发生了。

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图4 回避型拖延形成循环模型

第六,跟朋友同学的比较。人的优越感和幸福感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但是比较也会让我们不断体验挫败感,错误的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当我们发现自己曾经的理想是因为没有坚持努力,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而导致碌碌无为和一事无成,然而,这却被身边那些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朋友或同学远远超过,且只能让你望其项背时,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要放弃和拖延的想法就会很快发生。

第七,周围有太多诱惑干扰。人大脑的感性区域对与诱惑性事物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因为它总想立刻满足。比如看到沙发,我们自然就想躺上去;看到手机,我们会毫不犹豫拿起它,并沉浸在各种APP中,不能自拔;看到电视,自然会想到去打开韩国偶像肥皂剧;看到冰箱,自然会想到零食等等,一切你能看到的东西,只要能快速满激发和满足人的欲望,都会成为你拖延做事的诱因。

第八,没有目标或目标太大,还模糊。没有清晰目标的人就属于白板型拖延,内心迷茫,且充满焦虑。这是很多人拖延的死穴,类似于我想当科学家,这个目标就又大又模糊,很难快速完成,因此就会被无限期拖延下去,直到被自己彻底遗忘。

第九,任务过多,还繁琐。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人类的大脑最不喜欢复杂且过多的任务,这会让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无法有效且有条理的工作。

而且任务过多时,会让我们手足无措,内心烦乱,无法静下心来开始一点一点逐步完成任务。

第十,超人型拖延。超人型拖延,指的是有些男同学的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故意拖延制造出大难临头的局面,直到最后再提出奇迹般地解决方案,并熬夜通宵达旦的解决问题,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高人一等,就像超人一般。但这样的人做事情很冒险,往往如果最后结果不好,且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一旦面临失败,他们的拖延症状也是最严重。


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做到尽量不拖延呢?

越让你痛苦和想逃避的事情,越能让你快速成长。因此,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我们要多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少让自己去做愿意做的事,自己一想到就愿意干的事情,比如,熬夜看剧,玩手机,打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事情一定不是对成长有利的事情。而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比如说阅读,健身,训练各种技能,这些才是对我们终生成长有利的事情。面对拖延,其实我们还可以再治疗一下,否则就真的废了。

很多人给拖延症患者的建议是“从现在起不要再拖延了。”这个建议看似无错,实则完全无用。因为对于真的拖延症患者,是否拖延并不是一件能自主选择的事情,他们面对拖延,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抗。

游戏为什么能让孩子乐此不疲呢?因为游戏的开发者会将游戏的大目标分割成若干个清晰具体的小目标;而且难度刚好在你努力后能完成的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升一级,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更多的奖励。用游戏作为引子,这里我将为大家提供10的方法,仅供参考。

克服拖延的十大方法

1. 建立清晰具体的目标动力体系。

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图5 能力冰山模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曾经提出了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能力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它表明动机(Motives)是影响一个人外在表现的最深层原因。而动机就是一个人的目标,它将驱动,引导和决定我们外在行为系统。对学生来说,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梦想,就是我们能够坚持努力学习且减缓拖延的基础动机。那么,我们可以遵循哪些目标原则来更好的避免拖延呢?

  • 1.1 建立目标体系。目标动力体系可以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雄伟的长城,也是靠一块块石头日积月累堆砌起来的。我们永远不要想着直接从A到Z,只要从A到B,再从B到C,每天进步和改变一点,时间长了就能做出巨大的成功。因此这就需要有短中长期目标和规划,不仅能让我们避免焦虑和挫败,还能让我们克服做事拖延的现状。
  • 1.2 目标要靠谱。
    定目标就像跳起来去够篮球架一样,“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才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目标不宜太大,要小且可行性高。不是“我一坐下来,就把所有事情全做完”而是,“我可以采取行动的第一个目标是什么,现在就开始完成。”
  • 1.3 目标要具体清晰。具体的目标能让模糊不清的目标变得清晰起来,清晰的目标能让我们避免茫然无措,从而导致白板型拖延。不是“我想要学好英语”而是“我每天会在早晨7点背诵半个小时英语”;也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要在1月1日前将python语言学完。”清晰目标,就能让我们明确做事情的方向,进而更好的采取行动。
  • 1.4 目标要进行分解。所谓分解目标,就是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目标进行完成,每完成一件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内部心理奖赏,这样也能够将所需完成的工作做好。不是“我想英语考过专业八级”,而是“在高考前我要考过英语三级,大学时我要报考英语专业,在大二时考过专业四级,大四时我要考过英语专业八级。”

2. 做好每日任务的精细清单。

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实验论证发现了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这些没做完的事情,会让我们在心理上一直无法放下,并采取行动将其完成。因此我们做好每日工作学习计划,并将其记录下来,这会极大的促进我们改变拖延现状。

  • 2.1制定任务清单表。找出一个专门做每日任务规划的本子或建立一个Excel表,将自己今天务必要做的事情统统记录下来。当我们清晰的梳理了当天所有要做的事情,并配上当天任务的精细四件管理表时,那么,从此刻起你会发现之前一直让你困扰和焦躁不安的许多事情看上去也并没有那么繁多和恐怖了,而且焦虑和烦躁感会立刻突然消失,它能指导你快速按照既定计划展开行动。
  • 2.2运用四象限任务管理法。我们要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和排序,并运用四象限法则进行合理分类。第一类:重要而紧急;第二类:紧急但不重要;第三类:重要却不紧急;第四类:不重要且不紧急;事情有了轻重缓急的归类,才能更好指导我们有条不紊的开展学习和工作,也能有效减轻因为任务过多和事情繁琐而带来的烦躁和焦虑情绪。
  • 2.3 在清单上画√。当你完成一项任务后,请在你的清单上画√。画√的感觉非常好,因为√会让你感知到我又成功的完成了一件学习任务,清单完成一部分后,看着满满的√,内心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这会让你充满更大的动力去继续做事学习。
  • 2.4 设定deadline时间。明确任务的开始时间,能明确的指导和督促我们及时进行任务开展和执行,避免拖延。Deadline就是完成任务的最后截止时间,当我们给任务设置了deadline,那么理性认知就会立刻被激活,并让我们产生紧张感,并加快速度和效率,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任务。帕金森定律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当人只有有限的时间时,他的学习工作效率市很高的。但是时间足够长,工作效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因此设置以25分钟为一个deadline,并在这个时间里规定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立刻行动。
  • 2.5 建立清单备注。在开始任务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很可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过早完成任务,或只完成了部分任务。因此,我们要将任务的完成进度在清单上进行阐明和备注,这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工作计划,避免我们遗忘和拖延。
如何解决拖延症难题?4大拖延循环模型,名校10大方法鼎力推荐

图6 精细化任务清单表

3. 简易的时间管理方法。

人生短短数十载,千万不要“25岁死去,75岁埋葬”,而荒废了一生。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番茄工作法”的时间管理方法,来指导我们对任务进行合理有效的时间管理,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能让我们避免面对困难任务时拖延。

  • 3.1 每个25分钟定时闹钟。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时钟定为25分钟后,开始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时钟想起时,在笔记本上做一个记录并短暂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可允许自己放松多一会儿,并奖励自己堕落一下,泡一杯咖啡或吃一点小零食刺激一下大脑的多巴胺分泌,体验一下成就感。这种番茄工作法,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感。
  • 3.2 对待任务的时间分配要合理。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做这个任务。”而是“明天我真正只能抽出多少时间,以及上次完成该项任务花了多少时间。”
  • 3.3 利用好每一个零碎的时间。不是“只有15分钟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于是就什么都不做。”而是“还有15分钟时间,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得到解决。”对于学生来说,15分钟足以多背一个单元的单词,也可以快速复习背诵一套试卷错题等等。
  • 3.4 时间分配给更有意义的事情。坚持每天抽5个10分钟来复习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坚持每天锻炼身体30分钟;坚持每天自我反思20分钟时间等等,用每天规定的小时间段,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4. 营造学习和做事的安静环境氛围。

环境能时刻影响一个人当时的心态和状态,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做出什么相应的行为,也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

  • 4.1把房间布置成安静的书香氛围。当你的房间里一眼望去,全是各类书籍,你自然就希望让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和学习。但是,当你的房间里一眼看去,全是各种玩具和游戏机,那么拖延学习且沉浸在玩耍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为了避免我们学习拖延,我们可以将房间布置成安静的书香氛围,来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 4.2立刻坐在书桌旁。
    在自己最不想学习时,内心挣扎是最激烈的,也是内心最焦虑烦躁的。这时只要身边有诱惑的事物,拖延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这时我们什么都不要做,让自己走进书房或待在书桌旁,拿出自己最不想做的科目作业打开,放在自己的眼前,并在学桌前静坐一会儿,就会增加更大的几率来改变自己拖延的想法。当你放下手机,开始全神贯注做任务5分钟后,这会极大程度改变我们要拖延的想法,并立马进入专心学习的状态。

4. 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只有当自己远离人群的喧嚣、排除一切具有干扰性质的外界诱惑,并选择一个人独处时,大脑才会逐渐宁静和专注下来。因此我们要坚决远离手机、pad、电脑,游戏机等娱乐物品,这些物品极具诱惑力,会让人快速成瘾,并把大量宝贵的空余时间都浪费在这里,并玩物丧志。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在学习时,将这些具有干扰性质的物品都放的远远的,尽量放在视线能触及的区域之外。

  • 在特别想打网络游戏的时候,就把网线拔掉;
  • 在特别想玩手机的时候,把手机藏在一个自己找不到的地方;
  • 在特别想看电视的时候,索性把电视机卖了。

排除一切学习的干扰因素,才不会激发起我们大脑立刻满足的感性欲望,并避免拖延,将时间使用在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刀刃上。

5. 做好最坏打算planB。

不要总是做事或学习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面对任务时,往往更容易拖延,并感到习得性无助的挫败感和自己一事无成的痛苦。先将学习和任务尽力完成总比一遍遍想着把学习和任务做到无人能及却最终一事无成,要更能得到好的结果。其实最大的恐惧和痛苦莫过于自身能力无法匹配预想的结果,如果做好最坏的打算planB,并开始着手去完成,那么恐惧就会自然消失。永远给自己留有余地和planB,这不仅能减轻我们的焦虑,还能让我们尽快行动起来,避免做事拖延。

6. 及时自我奖励。

游戏之所以会让我们成瘾的原因,就在于它总是不断在我们完成一个任务后,给我们及时性的积极反馈和奖励,因此我们大脑的感性区域才能允许我们继续去做任务,并获得更多积极反馈和奖励,这就导致了我们从不会去拖延着不玩游戏。而是一打开手机,手就不由自主的点开游戏APP并开始撸两把。

  • 6.1暗示自我精神赏识法。每当自己圆满完成一个任务时,我们都可以多给自己一些暗示性的自我赏识,比如说“啊!我简直太棒了!”“原来我是如此的优秀!”“这个任务这么难我还能这么快完成,我简直吊炸天!”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赏识暗示法,不仅能极大的增强我们做事的自信心,还能极大的提升自我满足感,并促进我们继续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避免拖延。
  • 6.2每一点进步都自我奖励。每当我们进步一点,或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都应该为此而奖励自己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而不是“不全部完成,我就不休息,我就感觉很挫败。”而是“我又完成一个任务,我又进步了一点,应该奖励自己有节制的休息堕落一下,喝杯咖啡或吃点小零食,或赠送自己一个小礼物。”
  • 6.3 父母及时奖励。孩子最看重和关注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因此当孩子成功完成一个任务或学习计划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精神奖励和口头真诚表扬,这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和完成更多任务的勇气,避免孩子做事拖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以自我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但是父母却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用外部物质奖励刺激,因为这恰恰相反会减轻孩子学习和完成更多任务的内在动力。
  • 6.4 寻求外界赞赏。我们将外界赞赏称为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作为家长我们为了能让孩子做事不拖延,而且积极踊跃的做事,不仅我们自己要对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行为进行赞赏,还要多寻求社会系统来丢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行为进行鼓励和强化。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不仅来自于自己的探索,还来自于社会外界的评价反馈,因此我们寻求社会系统帮助,来共同对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行为进行表扬和奖励,那么,这更能激发孩子勇往直前的去承担完成更多的任务和自我学习计划。
  • 6.5 运动奖励。科学研究发现,奖励大脑最好的方式是做运动。在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每天都会有新的神经元产生,做运动可以帮助新神经元存活。当我们完成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后,我们可以让自己去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爱好,比如说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爬上等,这反过来更能促进我们接下来继续完成更多的学习和任务。

7. 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学会坦然面对暂时拖延和自我放纵,不要过度内疚。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当我们开始屈服于诱惑或拖延时,我们需要用严厉的自我批评和内疚来迫使自己不再拖延,其实这种对自己拖延的自责态度越严厉,越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因为内疚和自责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水平,让我们失去自信心,自我满意度降低,这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压力,而压力又会让我们更容易被各种诱惑再次打败,并更加的放纵自己。

然而,这中间存在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面对拖延和自我放纵时,我们是抱着自责内疚的态度来面对,还是选择坦然接纳自己的并不完美。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耗费大量的心理资源在内心挫败感的安抚上,那么我们就没办法动用更多的心理资源来重整旗鼓,开始新的行动来改变现状。但我们坦然接纳拖延和自我放纵时,我们反而更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采取积极措施来克服困难,并成功完成任务和获得高峰体验。这种高峰体验才是真正快乐的源泉,能刺激我们采取更多的积极行动来收获更大的提升和成长,并更好的克服拖延。

8. 转移负担,将难易和是否喜欢的任务穿插安排。

学习任务都是有个人喜好之分和难易之分的,我们面对喜欢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会沉浸在享受的感觉之中,并觉得这是一种更大的放松和愉悦;而面对我们不喜欢且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我们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并逐渐想放弃和拖延。当然,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没有对错之分。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和其他事情穿插夹杂在一起,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再完成一件其他非学习性任务;再或者是,我们完成了一个困难且不喜欢的学习任务后,再完成一个简单且喜欢的学习任务,这对大脑来说也是不仅可以得到休息和放松,还能避免拖延提高学习效率。

9. 将学习的自主权和后果承担都还给孩子。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高,甚至是高强度管控,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学习并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了父母,这就很容易形成表面学习上的“乖乖娃”,而这种孩子是最容易产生习得性拖延的。其实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将学习的自主权和后果承担还给孩子。当孩子没有拖延学习任务或者不认真学习了,那么他自己应该是这个行为的自然后果承担人,这会极大激发孩子后续的行为改进,来避免承担因拖延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请父母将孩子学习的自主权和后果承担交还给孩子,让孩子逐渐能训练和养成自律的能力。

10. 寻求外界监督和帮助。

根绝康德的哲学观点,自律是受纯意志理性支配,并影响个人道德和行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3-17岁的青少年均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将权威人士的意见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律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拉开成绩差距的重要因素。当我们无法做到完全自律时,利用他律的方法,接受他人监督和约束,也能让我们避免拖延。人都是喜欢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当有人关注时,我们会将自己最好的品性一面努力展现。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仅靠自觉完成,没有有效的监督,最后大多数都会功亏一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高考前可以全力以赴努力程度能感动自己都流泪,但一旦进入大学后,就会开始逐渐变得颓废。因此寻求外界亲友的监督和帮助,也会让我们的拖延程度得到很大的缓解。


我们要知道,习惯性长期拖延对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也是一种无知行为。人跟人拉开差距的地方就在于,是立刻满足私欲过度享乐,还是延迟满足马上行动去做有意义的事。当我们能意识到拖延问题的存在,了解拖延的核心形成原因,并决心寻找有效方法开始改变现状时,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所以,加油,骚年们!拒绝拖延,现在立刻马上行动,成功就在前方!

本篇文章所有内容均为码字教育原创,喜欢的朋友请“关注”和“转发”哦!我会在“头条号”里,继续推出高质量的教育文章给大家。《Maple老师谈教育》专门从事教育领域创作,谢谢关注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