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清平樂》中官家到底愛的是誰?

吳越


《清平樂·禁闈清夜》

李白(盛唐)

禁闈秋夜,月探金窗罅。

玉帳鴛鴦噴蘭麝,時落銀燈香灺。

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誰邊?

大家好,我是豆乾。各位看官已經知曉了這是講宋仁宗的一生的故事。現在我從仁字開始講起吧。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為是什麼廟號是“仁”呢?

《禮記·中庸》:“人者仁也,親親為大。”。“仁”為種子之心。種子是生命的中轉站。陰陽相愛有生是人類道德被認識的一個範式。人類道德以此為基礎而建立。所以“仁”被認為是人類道德的根本。即使是現在依然可以這樣認為。

《論語·泰伯章》上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們從仁愛中來,亦將追逐仁愛而去。“仁”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孔子以後的二千多年,“仁”一直是教育的一箇中心。

所以,我們看趙禎一生的政績,可以說他的廟號封為仁宗,當之無愧的。

講到這裡,可能看官認為豆乾跑題了,請仔細跟著豆乾一起分析。

趙禎之所以被封為仁宗,主要是他心懷天下,愛民如子。他真正愛的是天下,天下之人。所以才會在他理政的時候廣施仁政,殫精竭慮。

今天的分析就到這裡,感謝各位看官閱讀。

對電視劇感興趣的小夥伴記得點贊關注喲!豆乾每天都會帶來精彩影視點評!


新豆影視聊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不同於簡單情愛的感情。

曹丹姝的設定很“正午陽光”。

從霓凰到蒙淺雪再到林奚。

她們都不是普通的女人,她們獨立而自信,心中有她們的天地,格局和境界是不同的。

兩個人彼此之間的情意一種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有著極強的張力,一個眼神就看出默契,兩個人之間是一種勢均力敵的關係。

這種感情遠比單純的帝王和寵妃、兩小無猜的單純美好要更復雜。

因為兩人之間是心有天下,先江山社稷,後兒女私情的。

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能得到他另眼相看的都是不同的。

對於趙禎而言曹丹姝也是不同的。

她不是貴妃那樣的主動嬌縱,也不是跟苗娘子那樣的青梅竹馬的陪伴,也不是陳氏那種單純說是彼此傾心的寵愛,曹丹姝和趙禎,先是成就千秋功業中的政治同盟,然後才是情意。

生性灑脫的曹公子,滿心歡喜的閨閣少女丹姝,機敏活潑而正直骨子裡是瀟灑恣意。

入學院,在范仲淹門下,學的是忠君之心。

在趙禎對於她的評價

“她是一位周全得不能再周全的皇后,用禮節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不想面對那位十全十美的皇后。”

“朕就是為國立後,你也是我趙禎的妻。”

“這裡是後宮還是前朝大殿,你是我的皇后。還是御史中丞,左司諫右司諫。”

“你一輩子以規矩為武器與我對峙,曹丹姝,你得到你想要的了嗎?”

丹姝的不同,拋開無奈的選擇不談,在於她選擇的是先為臣而後才是妻。

她確實有才有智,恭順守禮,溫婉大氣,文武雙全。

她有以女兒身建功立業的志向,並且這也是她平生所願。

君臣夫妻。

她和他,先是君臣。

才是夫妻。

甚至於她在經歷失望後都無所謂妻這個角色。

比起任性和隨心所欲,她有著更多的考量,要權衡的更多。

貴妃可以對官家說出我只是喜歡你而不在意外人褒貶。

但她必須要顧慮外界評說,顧慮天下人的評判,所以才該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因為愛和守護,才不忍心讓他身上有任何負面的評判。

都說喜歡是放肆,而愛是剋制。

肆意妄為而不顧禮法的愛是自私而且傷害彼此的。

其實這也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

曹丹姝的格局是非常大的。

在風起長林里老王爺對小皇帝的最後的教導是

皇權在手,制衡朝堂,並不是全部的為君之道。

越是心懷憂懼,越要胸懷萬民。

做明君賢后,都要心懷天下。

所以她是自身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輝的存在,有著巾幗英豪不遜男兒的魅力。

這種由內到外散發出來的,來源於她的見識和閱歷,來源於她的心胸寬廣和博愛。

趙禎說她周全得不能再周全,因為她在盡己所能去守護官家和天下。她可能作為妻子並不能像別的女人那樣貼心,因為她周全而妥當的處理著她的事務,太讓他省心。其實他也有心疼,也有憤懣。

她在面對傾心之人,說出的卻是恨自己不是男兒身,不然就入仕,傾畢生才學,輔佐他的千秋功業。

而他也想給愛的人更多的庇護。

本質他們愛人方式是相同的。

就像林殊和霓凰的此生一諾,來世必踐;就像蕭平旌與林奚之間的“我的心會永遠等著你,但我的腳步不會為你停留”,就像蒙淺雪對蕭平章說,“我更喜歡與你並肩沙場,同歷風霜”。

她們不拘泥於兒女私情,在家國大義面前可以犧牲小我。

或許有惆悵,又或者有遺憾,但這些都不是全部。

因為她們身上有著值得犧牲情愛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斷在說這樣的曹皇后與官家之間漸行漸遠和若即若離是曹皇后的悲哀命運的話,我認為這是不理解她的理想和追求。

這是因為彼此之間的理解、支持和保護才會疏遠。

清平樂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在講述很現實的抉擇和權衡,世事本就難兩全,這一點曹丹姝很清楚。

因為她並不願意讓自己只是成為後宮中那些眼前只有帝王寵愛的女人,因為她所愛的本就是那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她愛趙禎的方式是助他成就千秋功業,因為比起彼此間心意相通,她更想守護他和他的錦繡江山,與他攜手並肩共書華章,守著基業開創清平盛世。

丹姝自己選擇的這條路,可能看著會覺得在感情上兩個人是有遺憾的,畢竟不能真正琴瑟和鳴,相守一生。

他們雖然各自有情意,卻因為江山社稷而疏遠。

社稷在前,所以情埋心底。

其實攜手並肩,尊重與陪伴,才是細水長流的愛。

不轟轟烈烈,卻是潤物細無聲的深入內心。

等到有一天才發現,原來已經是無法分離的共生關係。

但相反,丹姝和趙禎之間的這種相敬如賓和知己之情,恰恰也是讓他們能在這孤城中真正相攜並肩一世的原因。

由愛而生貪嗔痴念,但誰能保證至死不渝。

帝王多薄情,一入宮門深似海,向來是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

後宮女子多淺薄,心中只有皇帝一人。

不僅是眼界還是思維都侷限在這四方天地。

在大多數後宮女子的命運,無非是幸運的得到帝王寵愛,又或者是是家族給予後盾爭權奪利。

所以說出“他不願我做他的妻,那我便好好做他的臣”的丹姝才是這樣與眾不同。

出身將門,生性灑脫,也有傲氣。

劉太后在教育郭皇后時說

欲得他人之懼,先有懾人之能

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

蘇軾晁錯論開篇就是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曹皇后擁有的格局和眼界是她的家世耳濡目染的,所受的教育和見識是來由良師所授閱歷充實的。

端莊沉穩,機敏聰慧,寬厚仁慈。

在這一點上她跟宋仁宗相似,又多了將門之後所擁有的堅韌果敢。

她跟趙禎在格局和境界上是在同一層次的,比起愛情,還有知己情。

但正因為惺惺相惜,理解彼此這麼做的意義,甚至於很清楚的知道實際上這樣是最好的選擇,才能真正是“始終並肩”。

因為彼此之間的眼界足夠長遠,看到的是家國天下,期盼的是河清海晏,國泰民安,而不是把目光侷限在小情小愛之上,去糾結和痛苦什麼一生一世一雙人。

帝王家何來真情。

有太多的責任和負擔,要承擔起整個天下。

相信我,沒那麼多浪漫愛情。

在其位,謀其政。

丹姝是典型的“正午女主”,因為有足夠的眼界和格局和思想抱負,穩重冷靜能獨當一面。

因為身份掣肘而不能如尋常後宮女子一般去爭得天子寵愛,因為她的皇后身份註定了她要為天下女子做表率,要賢良淑德,要母儀天下。

當然還有就是本身丹姝畢竟是女子,有女兒家的矜持,又有將門女子的傲氣和自信,所以也會比較內斂。

練就一手飛白就可以看出她很能靜心,同時字如其人,她瀟灑飄逸的行書,比起一般的才女娟秀小字,多了大氣灑脫,這是與她的性格特質相符的。

灑脫而有內才。

心中自有天地的。

這種是屬於美而不自知的。

這是會打動趙禎的,是比起單純熱烈而直接的被動接受,她更像是甘醇的酒,需要他親自去探索然後不斷得到新的驚喜的,回味悠長的那種女子。

她有些皇后的端莊穩重,亦有戎裝男裝勁裝的英姿颯爽,平時端莊大氣打起架來瀟灑霸氣的反差。

如得一見,官家亦會心動,也會欣賞。

同時,丹姝對於趙禎,是包容而有安全感的。

官家對初戀、對貴妃、對苗娘、對女兒、對他的後宮,對他的天下和百姓,都是給予庇護的一方。

他有著一顆不會過多苛責的仁愛之心,待人處事溫柔仁慈。

但他只有在丹姝面前,才會露出另外一面。

他的衝動,他的無奈,他的脆弱,他的患得患失,這些都只在丹姝面前展現。

他對於丹姝的求而不得有著執著,他們之間是靠他在主動,得到然後想要更多。

權高必然責重。

而他作為帝王身上肩負的責任很重,要承擔的東西也很多,有很多無奈,有很多不得不。

但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東西總歸是有限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強撐。

他有有很多糾結的時候,要權衡的事情很多。

說實話他在面對其他的寵妃也好,女兒也好,可能心情上是放鬆了,但是這只是逃避面對問題的一種,實際上精神是沒辦法放鬆的,因為她們可以算是“溫柔鄉”的一種。

短暫的放鬆之後,他依舊得去面對現實。

而趙禎在面對丹姝的時候,能看到更多激烈的衝突和對峙,因為他們在相同高度和境界上。

人只有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才不再隱忍,情緒只會對著親近的人發洩。

在情感和精神上,趙禎是天下人的依靠,而曹丹姝是趙禎的依靠。

他可以在她面前肆無忌憚的發洩自己的情緒,顯示出自己的弱點和軟肋,因為她能包容他,理解他的兩難境遇,也能給予安全感。

她不得不勸諫他,不得不用禮義與他對峙,她不得不站在他的對立面與他抗衡,推著他面對他不得不權衡的東西,她要替他持正方,告訴他你不能隨心所欲,告訴他必須謹慎。

因為為君者,一言可福萬民,一言可禍四海。

他們兩個人大多為了大事爭執,為了難以兩全的無奈而爭執,而這實際上是把趙禎本人情感上和理智上的衝突用這樣的方式展現出來。

這是曹丹姝對於趙禎而言的特別之處。

寵妃之所以受寵,必然是因為能揣測聖意,順著他的意思讓他感受到背後有人支持的溫暖。

殊不知,真正在他背後的人,始終是那個在他面前毫不畏懼的堅持勸諫他的皇后。

因為忠言逆耳。

她總在是頂著天子之怒。

這要多強大的內心才能始終如一。

基本上趙禎在丹姝這才能有安全感,露出脆弱和依賴的一面,展現沒有安全感的一面,或是撕開隱忍的一面。

她是最瞭解他的人,在他不能承受的時候給予安慰和陪伴。

潛意識裡情感上是依靠對方的所以才會是這樣一個態度。

不可否認帝王總有猜忌,也會有所懷疑,畢竟丹姝確實是屬於會讓人忌憚的能力和手段,又足夠聰明,所以趙禎對她肯定也是有戒備,但潛意識還是不由自主的靠近。

畢竟也是人,需要能有發洩的地方,有人可以依靠。

幾次擁抱都是,丹姝能給他安慰和安全感。

我個人理解丹姝所謂的“做他的臣”,包括他自己傲嬌了半輩子的皇后和妻的問題,還有官方說的半世疏離,一世知己。

本質來說,就是丹姝選擇的是給他一個發洩的出口,承接他雖然身為帝王卻永遠不能隨心所欲的不滿。

其實趙禎也知道這一點,因為他也是隻有在丹姝面前才會這樣發洩,而且很多次都在強調臣和妻的問題。

為臣,也就是用理性和禮制去約束他的任性,同時承接他的怒火。

為妻,就是要無條件的支持他。

但是這麼做,情感上必然是會疏遠,因為總是見面就是對峙和爭執,是沒辦法真正交心的。

趙禎其實並不缺一個能讓他放鬆和給予支持的曹丹姝,因為這些別人都能給。

但趙禎需要一個能讓他釋放壓力和擋在他的衝動面前承接他對於現實的不滿和無力的曹丹姝。

貴妃,苗娘子,徽柔,她們能給他無條件的支持,因為他是她們的依靠。

可是壓力不會因為暫時的逃避而消散。

丹姝也是自己的選擇,而且她是真正能夠獨當一面,雖說兩人見面常常是劍拔弩張,是因為兩人都是屬於強勢的性格,再加上兩個人本身相同的傲嬌性格。

政見不和,想法不合,用規矩對峙也好,都是基於彼此的理解的選擇,帝王之間的無奈。

或者說選擇的是大愛,而不是簡單的兩個人之間的情愛。

為江山社稷,為黎民百姓,為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就像趙禎與丹姝之間的,“就算是為國立後,你也是我趙禎的妻。”

兩個身份必須要有一方是犧牲的,這就是兩人之間的癥結所在。

這一點趙禎也是知道的,所以在僅有的片花中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糾結點,也是趙禎身為帝王的無奈。

為後,是為國,克己復禮。

為妻,是為己,琴瑟和鳴。

皇后有勸諫之責,妻子有支持之義。

他想兩全,這是他對於命運的抗爭和叛逆,可是最終這是真的無法兩全的一件事。

這是身在帝王家的無奈。

註定是無法隨心所欲的。

官家一句,“你十九歲,便知道了什麼是皇后,這光芒萬丈之下,靠什麼撐著。”

尋光中一句

“人間何處不離殤,笑泯得,舍痴狂。”

得不到的,便不奢求。

命數如此,何必執著而徒增煩惱。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是半世疏離,一世知己。

相比情愛,更看重家國天下。

等到晚年能夠交心,比起說蹉跎半生,我覺得用守得雲開見月明更好。

他們不是愛而不知,而是不能說出口的愛戀。

他們為家國大義犧牲了太多自我,終於等到能聽從自己的心的時候。

攜手並肩,江山與共。

遠比簡單的一心一人來的打動人。

當然官家還是喜歡丹姝的,畢竟長的好看呀。

跟小家碧玉不同的另一種自信又大氣的美。

真香且追妻火葬場了。

並且丹姝還有一點不同就在於,兩個人之間從來都是官家主動更多。

相比其他后妃的坦率直接,官家都是被動接受的一方,而丹姝真的是他唯一從初見開始都在主動靠近的一方並且還不斷被拒絕和打臉,感受到現實的毒打。

畢竟曹丹姝是不虛依靠趙禎不用倒貼的獨立女主。

比起單純美好,曹丹姝和趙禎更現實。

現實的愛情有貪嗔痴念,求不得,愛別離。

感情裡五味雜陳才是現實。

單純美好只是幻想而虛幻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蛤李路牙


仁宗最愛的無疑是他的女兒兗國公主了。

如果說愛一個人的前提是信任,那麼仁宗似乎從未真正信任過哪個妃子。郭皇后服侍仁宗多年,結果因為一朝不小心打了仁宗就被廢了。商人之女陳熙春雖然令仁宗一見傾心,但在大臣的非議中出場不到半集就被送出了宮。曹皇后由群臣推舉品行自然溫婉賢德,然而仁宗多疑,新婚之夜就找藉口把皇后晾在一邊。此後,仁宗對曹皇后也是懷疑不斷,因而劇中才出現了曹皇后與張茂則關係的鋪墊。相傳,慶曆八年閏正月,正值元宵節,有幾個衛兵作亂,乘著夜色穿房越舍,敲仁宗寢殿的門。曹皇后感到事情不對,及時制止了想去開門的仁宗。並機智的救駕幫助仁宗躲過了亂兵。然而,這次救駕不僅沒讓仁宗更加信任曹皇后,反而卻讓仁宗對皇后起疑。仁宗在夢裡驚呼“曹皇后與張茂則謀反”,這才有了劇中曹皇后與張茂則的一段感情線。

仁宗真正信任的當屬他女兒兗國公主了。同樣,劇中仁宗信任的妃子身上都帶有兗國公主的影子。有記載說,兗國公主極為孝順。曾在仁宗生病時悉心照料。這描述,像不像苗娘子。兗國公主為了父親能康復“赤足散發向天禱告”,這就是劇中張貴妃的為嫁官家絕世相逼的形象的來源。

如果說愛一個人,必會為他付出。那麼,仁宗似乎並沒有對他的妃子們有上心,為獨對女兒格外上心。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仁宗也不例外。仁宗無子,養母劉娥又是孤兒,只有生母李氏家還有親戚。為抱生母李生育之恩,也為了女兒兗國公主能在自己過世後有一個好的前程。仁宗決定將愛女嫁給表弟李瑋,並賜予女兒房產、俸祿和內侍僕從。然而,李瑋“貌陋性樸”沒有情趣,使得公主不願意讓李瑋進她的閨房,甚至還讓李瑋與她的奴僕坐在一起。這讓李瑋的母親楊氏暗暗記恨。婚前孝順賢良的公主無法適應李家的生活“夜扣宮門”。幾經周折公主與李瑋和離。

誰料,竟遭司馬光等人上書褫奪兗國公主的封號,也遣散了公主的內侍。這使得兗國公主變得無依無靠。想到自己死後,女兒無處可去、無人照料,仁宗死前下旨讓李瑋與女兒復婚。然而,仁宗雖愛女至深,也害女至深。仁宗萬萬沒想到這一決定讓女兒的後半生備受折磨。直到,神宗繼位去探望姑姑時才揭露了駙馬李瑋的惡行。據王安石在《熙寧奏對日錄》的記載“瑋不恤長主,衣服飲食藥物至於呼醫,亦多作阻隔,長主衣衾乃至有蟣蝨,至自取炭生火,炭灹傷面。、

都說,君主要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單從齊家來看,仁宗可以算的上是當之無愧的“大豬蹄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