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穷兵黩武并修宫殿和大工程,朱棣没有像秦隋一样让明朝三世而亡?

魏晋美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都起来造反了天下才会大乱,穷兵黩武和大兴土木不是亡国的必然。

打仗不怕,赏罚分,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事。大兴土木不怕,干活的有工资,养家有保障,安居乐业,本分生活安逸。

政府腐败成了名正言顺的时候,民不聊生的时候,都不得活路,国才容易升起了灭亡的星星之火。

朱棣一生征战,他的大儿子 朱高炽管理朝政,是个贤德有作为的人,老子征战儿子守成,兵得以养民得以生,哪有三世而亡的道理。


条头津津有味


事实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伴随着过度消耗国力。导致王朝短命的局面。

秦朝

秦始皇去世后,胡亥即位。延续始皇政策,对六国贵族未采取绥靖政策,继续修建阿房宫,结果秦二世而亡。

汉朝

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即位。随即停止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与民休养生息,扭转汉朝国力向下衰退的局面,开启“昭宣中兴”的局面。

隋朝

隋文帝死后,杨广即位。修运河、迁都、三征高句丽、征伐契丹。加上杨广本人也好大喜功、贪图享受。杨广时期就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隋朝二世而亡。

清朝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事实上康熙晚期已经很百姓已经流离失所,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而雍正即位后,整顿吏治、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雍正就不会有“康乾盛世”。

明朝

朱棣靖难即位后,五征漠北、修运河、迁都、修《永乐大典》、六下西洋。事实上朱棣晚期已经有农民起义,朱高炽即位后,赦免建文旧臣,深得人心。停止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与民修养生息。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汉朝、明朝、清朝在前任君主穷兵黩武之后,继任君主能紧接着开启一个盛世。明朝没能三世而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朱高炽、朱瞻基两位君主能及时与民修养生息。朱高炽、朱瞻基虽然不及朱棣的雄才大略,也不失为名君,虽然没能对外进行扩张,但得实惠的是百姓。


史争朝夕


永乐一朝文治武功皆是明朝之最,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马政繁荣以及休养生息等政策至永乐时期国家已经全面强盛,国民安居乐业家园稳定。当后方很舒适的时候,永乐帝也想做和汉武帝、汉宣帝、唐太宗、唐高宗一样的事情。
还有因为当时的北方聚集着实力依旧强大的北元,对明朝的统治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其实当时的元朝并非灭亡而应该是战略退却。。先人明成祖朱棣共组织过五次北伐。北伐致使北元势力进一步削弱,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明朝成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从此,明朝不再承认蒙元政权,具有重要转折意义。其实明成祖也是想历史留个名,顺便给后代奠定下百年基业。建北京和明长城也是其深刻的考量,自古各个朝代威胁都在北方,宋朝还是让北方的铁骑压得灭了国。天子守国门也不是一句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