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餐饮企业涨价。消费者:我可以不来!你怎么看?

拓荒者之吾呐喊


1斤土豆43.33元!1斤香菇60元!1斤白萝卜33.33元!1碗米饭7元!

近日海底捞、西贝莜面村等餐饮企业开始涨价,个人对此完全不能理解,疫情警报还没有解除,消费者的信心还没恢复,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是降价促销让大家走出家门,先把人气聚拢起来再说么?好嘛,报复性消费还没开始呢,报复性涨价倒是先搞了起来!

媒体报道说,火锅品牌海底捞公司承认复工后涨价,原因是受疫情和成本上涨的影响,且涨价幅度控制在6%。那么海底捞到底涨了多少呢?

上面这份账单上的菜品合计440元,还有鸳鸯锅底100多,一碗米饭7元,合计560元,这是一份人均280元菜单。

我去过海底捞几次,因为个人对火锅类的饮食相对比较克制,所以去的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均150元左右,很少突破200元的,这份人均280元的单子,说实话,涨价幅度可不低,比如半份白萝卜就10元,才150g,也就是1斤白萝卜33.33元!半份香菇125g就15元,也就是1斤香菇60元,半份土豆150g13元,也就是1斤土豆43.33元!

虽然说饭店的价格与菜场里的价格不好放在一起比,但是这个价格真是贵得有点离谱!

说实话,在这个时点,很多人心理上都还有点忐忑呢,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外面堂食的,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健康带毒者逐渐被发现,疫情防控并没有彻底结束,因此,这些餐饮公司的涨价决定,怎么看都有点配合疫情防控的感觉,这是明着告诉大家,你们别出来吃饭,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比较安全。

别人不知道怎么想,我看了这个菜单之后,还是觉得先不出去吃饭比较好,今年疫情耽误了大家的工作和收入,本来钱就要省着点用,现在好了,这么涨价,我在家吃饭的理由都不用找了。



遁逃者


消费者在饮食方面的确有很强的选择权,并不像其它商品那样的专营,所以选择范围会更大。

1、一些无法替代的产品涨价必须硬杠

无法替代,独一无二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也有很多,如成品油价格,92、95、98号汽油,生产厂家就是三家石油企业,价格涨跌已经形成定价机制,一涨一跌我们都没有办法,必须硬杠。

2、一些有代替选择但效果不及原产品理想

比如国酒茅台,别的地方真还生产不出来这玩意,商家涨价我们只能遣责,当然这还能用其它名酒替代一下;再比如说酱油,同样是酿造的,每家企业生产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一般厨师只要用惯了一家商品,很难会转换到其它品牌,使用别的品牌效果并不理想。

3、一些商品是可以替代的,替代品甚至会有更好的体验

比方饮用水,各地生产的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会有明显的高低等级,或者消费者会感觉不出区别来,大自然搬运工某夫山泉与水中贵族某岁山,有多少人会喝出区别?碳酸饮料方面,你能比较出可乐与百事的区别吗?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交替使用而觉得出现任何问题。

4、餐饮企业属于那一类?

大部分餐饮企业都应该是第三类,有特色但可复制,你行别人也行的那种,可替代范围太大,单独一两家企业涨价,消费者忠诚于涨价企业的概率较少,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同一档次的其它企业进行替代,就像可乐没了,饮饮百事没有问题,所以消费者说我可以不来完全没有毛病。

总结:

尽管包含企业有明显的涨价行为,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是有权选择不消费或者替代消费,就让他自己涨价去吧。


风雨顺德人


为了对冲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很多饭店采取了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涨价。

疫情发生后,特别是第一季度,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餐饮业了,第一季度很多饭店的营收基本“交了白卷”。面对高昂的人工成本、房租、和食材损耗的损失,很多饭店复工后急于“找补”第一季度的损失,复工后直接“涨价”了之,完全不顾及同样在疫情下收入受损的消费者的感受。

那么疫情之后餐饮业为了自救,应不应该涨价?自救自能靠涨价吗?

“涨价”是很多饭店疫情之后的自救手段,某全国大型火锅连锁店目前的涨价行为就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对于该火锅店的涨价行为很多网友也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涨价是应该的,毕竟餐饮业受损严重,通过涨价来对冲损失无可厚非,要予以充分的理解;但是更多的网友认为,火锅店涨价无疑是在转嫁损失,将自身的损失转嫁给“上帝”消费者!

我们结合两边网友的不同意见,充分平衡商户和消费者关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公平公正,我们认为,假设复工后疫情原因导致食材价格或者人工开支成本增加,适当涨价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饭店也不是公益性组织;但是假设饭店仅仅靠简单粗暴的“涨价”来对冲损失那就说不过去了,毕竟疫情下的消费者收入同样受损,不能互相间依靠“损失转嫁”来“甩锅”,而且盲目的涨价也不利于品牌的发展,更不利于建立“粘性客户”,一味的涨价能让消费者来吃一次饭,下次消费者还会来吗?显然不利于长期发展,对饭店自身百害而无一利。

结语

餐饮行业应该充分平衡饭店、市场、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粗暴的“一涨了之”来转嫁损失,这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和长期发展。

疫情之后最重要的是抱团取暖而不是盲目甩锅。

同时各地相关部门有条件的话尽量多推出一些“消费券”,以此刺激餐饮发展和经济提振。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