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沈从文的故事,你觉得他有什么好习惯?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天若有情210744622


浅谈作品

沈从文的文字,很少有一些激烈的情绪,大多数时候看下来都是一种很温和又平实的感觉。

他最出名的作品莫过于《边城》,细碎的描写手法就像夏日的清泉水一样,将湘西的风土人情从质朴的文字中一点点带出,比华丽的词藻更能沁人心脾。

他曾评价说自己是个“耐烦”的人,作品中也不时透露出对生命的宽容和平静。

个人经历

一代文学巨匠,起初却是小学文凭。后来凭借自己出色的文字让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眼前一亮,成为了一名北大的旁听生。

在北大的刻苦求学可以说是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打了坚实的基础。之后遇见贵人郁达夫,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渐渐在文坛有了名气也站稳了脚跟。

坚持自我

曾经他的文字锋芒毕露,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和人性的讽刺,后期他温和的文字,也许是从湘西回来的那一刻开始改变,又或许与他长期坚持练书法有关。

让他在被生死之交攻击时仍能保持沉默。在不能用文字宣泄情感的日子里,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在服装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好的习惯和启发

沈从文有练字书法和阅读的好习惯,这使得他在很多次人生的重大变革中始终能保持平心静气。他从不随波逐流,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从不吝啬于付出,最终岁月回报他的宽厚温和就是最好的证明。

即使初始文凭很低,他也从不看轻自己,而是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坚持,在任何时代背景下,不会被同化的永远是这样的人。


臣十六


沈从文是我国近代作家,原名叫沈岳焕,笔名换过不少,直到最后才以沈从文的名字开始创作。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他的祖父是汉族人,祖母是苗族人,而母亲却是土家族人。沈从文的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非常受人尊敬。但是沈从文性格却有些过于固执。

沈从文在追他的妻子时候,就很明显的将他性格里面固执的一面体现了出来。虽然当时他妻子并不喜欢他,甚至都到校长那里告发他了,但 他依然不屈不挠。尽管沈从文被拒绝了无数次,甚至连校长婉转劝说了他,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直到对方被感动接受为止。

有人评价沈从文性格说他外表看起来很谦和,还有些柔弱,不过隐藏在这份柔弱之下真正的他,却是一个不愿随波逐流,性格刚直的人,而沈从文对亲人、朋友都很关心,对后辈也是非常慈祥的。不过沈从文那份固执己见,不愿接受新思想的性格,还是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让他一度出现了忧郁症,甚至住进了精神病院,但他最终还是从里面走了出来,并做出了一些新的改变,又在创作之外的事业上有了一定成就。

从沈从文一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不惧艰辛、肯上进的人。



文墨阁楼


毫不夸张的说,沈从文的文字重塑了我的世界观。

俗话说“少不读鲁迅”,意思是说如果对社会、国民性认知较少的话,是读不懂鲁迅的。我想沈从文也一样,第一遍读沈从文,不过是觉得他写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平静如水的故事。如果说鲁迅是一个提笔战斗的勇士,在他的乡村视野中是无尽的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兽性,而沈从文则开辟了另一条写实的路径——对世间最无情的事物,仍能做最有情的观看。沈从文对人事的观察,超越了社会道德的判断,他看到的不再是礼教、秩序和愚昧,而是人在这天地之间活出的那一点点小小的悲喜和滋味。

他笔下多是个性鲜明又卑微的小人物:上过战场的士兵、住在吊脚楼上的妓女、一生漂泊的水手、童养媳……沈从文从没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知识分子视角去诉说他们的故事,他看到的是人自身能量、人性的优美和自然,即使卑微,也能在这卑微之上生出美好来,即使伤痕累累,也仍然拥抱着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生活。正如他在《湘行散记》里写的那样“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圣神,我不配用钱或者别的方式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份应有的哀乐。”

从某种意义上说,沈从文重建了乡间叙事,对占据话语权的所谓风雅人士略有讽刺的意味。

年纪渐长,看了很多人写的书,才更加体会到沈从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达到的,清新而又沉稳,一如天然去雕饰的珍珠,剥开,仍能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