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你怎麼認為的?

愛讀書的劉皇叔


公元前221年,親王嬴政掃滅六國一統天下,隨後稱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朝的武功自是不必多說,但15年後這個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竟迅速暴亡了。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原因的,但歸根結底是失去了民心。秦朝統一六國前,各個諸侯國之間本就是對立的,不僅政治對立,人民跟人民之間也沒有那種一家親的觀念。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儘管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做了改革,使得全國一體。但此時的天下還是有著楚人、秦人和齊人的區別。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許多改革是積極的,尤其是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對後世影響極深。但不得不說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許多措施也是不合理不得民心的。比如,秦始皇為了給自己修建陵墓,為了修建長城等,硬生生的給百姓增加了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賦稅。

當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六國混戰,人民需要休養生息。秦始皇卻背其道而行,要讓民心所向,除非人民都是傻子。人民對政治並不十分關心,不管誰當家做主,只要給老百姓留活路,老百姓就支持他。秦始皇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賦稅顯然讓天下人失望了,在這種壓迫下人民無法喘息,於是為了求生只能反抗。

徭役和賦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嚴苛的刑法。秦朝的法律倒是制定的天衣無縫,理論上來講可以有效的保證秦朝的統治。但秦朝的法律太過於苛刻不人道了,像什麼連坐等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暴政。人民嚮往的是安定的生活,但因為法律,秦朝人民一不小心就犯法了,而且處罰的還不輕。

嚴苛的法律下,簡直就是對人民的精神折磨。有的時候,精神受到的壓迫比身體受到的壓迫更容易讓人反抗。然而這些都不是太致命的,畢竟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後坐了十一年的皇帝就死了。如果秦始皇死後,能有個力挽狂瀾的人來即位撥亂反正的話,或許秦朝還能存續的長點。但秦始皇死後偏偏是胡亥這個笨蛋,被趙高和李斯等扶上了皇位。

秦二世胡亥即位後,跟趙高狼狽為奸,使得秦朝的統治更加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求生只能站出來反抗了。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不如造反了。一旦成功了,命運就會逆轉。

秦二世接手秦朝短短三年時間,天下大亂,這個笨蛋皇帝最終被趙高所殺。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從陳勝、吳廣,到項羽、劉邦,雖然有所失敗,但在天下人的再接再厲下,秦朝最終成為了過去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的一道閃電。它明亮過,但卻刺傷了許多人的眼睛。


貓爺歷史觀


謝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對於這位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始皇帝來說,世界上的事沒他征服不了的,秦朝滅亡的原因在秦始皇時就播下了種子。

一。軍事上的錯誤:秦朝建國不久,百廢待興,這個時候應該注重修養生息。可是秦始皇又開始南征百越(廣西、雲南、越南)等地,致使戰爭連續了好多年。秦軍的五十萬精兵在這些年戰鬥中,幾乎覆沒。但是在秦始皇的堅持下,最終取得了勝利。可是傷損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計數,間接的削弱了秦國的國力。

二。治國方略上的錯誤:秦始皇治國方略上取的不是”仁愛”,而是”苛刻的暴政”即不服從就施以嚴酷刑法。對待百姓黎民強取豪奪,暴斂橫徵。船可載舟,亦可覆舟,秦政不得民心,廣大的農民才會揭竿起義,對秦朝的興起給與沉重打擊。

三。焚書坑儒上錯誤:秦始皇一直想要長生不老,可是呢就有一些鋌而走險的江湖術士欺騙了秦始皇。秦始皇認為有文化的人和讀書人都不是好人,一怒之下要殺盡天下讀書人。其實他錯判了江湖術士,和讀書人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焚書坑儒致使為秦朝效命的文化人都遠離而去,人才流失是國家的生存之本。

四。沉重的徭役: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秦始皇留給世人的不朽功績。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為了修萬里長城。秦朝的軍民付出沉重的代價,人力物力上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加之秦始皇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又是一項勞民傷財的項目,掏空了國家的財富。

五。秦始皇在位時已經奠定了基礎,工農商對秦朝的政策失去了信心。秦朝的分封制使各方封疆大吏與中央集權離心離德,促成了分裂的局面的形成。秦始皇的暴斃在人員安排上沒有做好繼承,朝野上下的階級鬥爭逐漸激烈化。

我認為秦朝”滅亡”是它必由之路,綜上所述看看秦王朝的”所作所為”,弊端重重。不體恤民情,不審時度勢,不因地制宜,不仁愛施政,不反省自己。這些都是走向”滅亡”的條件,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禪悟淨慧


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沒有那麼多大道理,其實,也不是什麼“仁義不施”的問題。

主要還是有兩個被忽視的原因。實話實說,這兩個原因是鮮為人知的。

其一、就是秦始皇過早的去世。

秦始皇的去世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但是,沒有人能夠想到他會這麼早就駕崩,因為秦始皇當時還不到50歲。

而且秦王都有長壽的記錄,比如秦昭王執政56年。而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只有僅僅10來年就去世了。

這是秦朝群臣不曾預料到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情,秦始皇的突然駕崩,嚴重影響了秦軍的士氣。

再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秦國與楚國舊地之間的關係。

大家知道秦國是費了很大的功夫才統一天下。其中,最難統一的國家就是楚國。

秦國發費的時間和精力最大的事情,就是對付楚國。

但是打敗楚國之後,秦國沒有很好的管理楚國。別的諸侯國還可以很好處理,但是楚國離秦國比較遠。秦國又沒有足夠的重視對楚國的管理。

也沒有派重兵把守楚國這樣的重要的諸侯國。造成了楚國很多貴族,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取郡縣的兵權。

比如項梁和項羽,就是通過奪取地方郡縣的兵權,來達到驅逐秦兵的目標的。

假如秦國能夠在楚國的重要地方。比如很多戰略要地派秦兵把守,那麼楚軍也不可能順利的向北攻打趙國。

再一個就是沒有派遣足夠的文官和能臣來治理楚國,楚國本來就是民風剽悍的地方,本來就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是最容易產生動亂的地方。所以需要更好的管理和防範。

但是秦朝統一六國之後,沒有在六國進行必要的軍事準備。

如果把派往南越的50萬秦軍,駐守在楚國的核心地區,那麼楚國是不可能有什麼大動作的。楚國再怎麼的,也很難掀起什麼大的風浪。

事實上,楚國義軍就是利用了秦軍在楚國的比較虛弱的兵力部署,才敢於謀劃起義,才敢於號召百姓來反對秦國的。

可以說秦始皇在戰略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沒有把兵力部署在關鍵的地方。自以為已經坐穩了天下,事實上諸侯國的貴族們,時刻都在準備復國,準備反戈一擊。

綜上所述,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主要就是兩個,正如前面所說。

其一、就是秦始皇的突然的、過早的、出人意料的駕崩。

其二、就是秦國的軍事部署沒有重點防備,楚國這樣的諸侯強國,兵力過於分散。

把秦軍的主力部署在南越,這樣無足輕重的地方。最終造成了楚國的項羽和劉邦起義後,沒有遇到秦軍的強力鎮壓。

秦朝直到最後才倉促的組織了一些服勞役的人,這些烏合之眾,根本就阻擋不了起義軍的進攻,最終導致秦國很快就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