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絮語(文

记得有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这样的珍贵,你不管是怎么过似乎都是虚度。这句话中诡异的逻辑正是道出了部分人生的真相,着实让人费解,让人深思。

上大学中文系时,我们学习但丁的《神曲》,作品开头是说是三十多岁的但丁被豹子、狮子、母狼团团围住,老师解释说这些动物象征着人性的贪婪、欲望、嫉妒等等负面的品性,是这些阻碍人们接近智慧、美德、仁爱。人的一生也就是在期间艰难挣扎。当时,我三十岁时也非常迷茫,才意识到名著的伟大,它预言式地指出了我们人生将面临的困境。是呀,人一生都是在与外界的困难作斗争,也和自己内心一些难以调合的东西作斗争。王阳明说“擒山中贼易,擒心中贼难”,可见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所以,老子说“自胜者强”。

人生的成长就是自己的个性与社会环境不断磨合的结果。有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世故圆滑,他们活到七老八十,无忧无灾,这一半是幸运,这另一半则是命运对他们这种“明哲保身”的适应性的奖赏。相较于那“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的人生高境界比,这些人似乎境界不高,但是就追求“平安是福”的芸芸众生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状态呢。

人生絮语(文/王智魁)

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一些个性强烈,棱角分明的人,他们常常语惊四座,不容人悖逆。好多有成就的人身上大都有这么一股精神,但是这种所谓个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令人困扰。我有个朋友老朱就是这种人,有他的地方饭吃不成,茶喝不成。在有人的地方,他总能找到吵架的对手。这种人就是我们农村人所说的“杠头”,他们就喜欢和人抬杠,可能在抬杠中他才能找到存在感,甚至是人生的乐趣。他们总是表现出真理在握的姿态,对和他观点不同的人则是横加指责,似做“敌人”。其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是大非,这些人常常是故作惊人语,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这种人其实为人修养比较差,不懂得尊重和包容。他们常常是生活中的“麻烦制造者”。

对个性这个问题,鲁迅先生有个比喻,说冬天了一群豪猪聚在一起取暖,太远了达不到抱团取暖的效果;太近了,彼此的刺则会刺到对方。是的,个性这个东西是太微妙的东西。西方关于领导有个经典的提法就是,要善于接受现实的引导,这和我们领导总是指引大家本质不同。其实说明白一点就是,领导有时还是要牺牲自己一些个性,要面对现实做出相应的变化,而不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大多都温婉敦厚,锋芒内敛。“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那些能成事的人,个性中都有柔的一面。柔是一种谦逊,柔是一种包容,柔一种博大。因为坚韧、智慧、柔和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只有那些能团结人,用众人力量的人才能成大事。刘邦的包容,项羽的刚愎自用使得两人命运截然不同。要实现个人理想,要达到某个目标,我们就一定要懂得虚心,孤傲自负的人最终是孤家寡人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锋芒内敛,懂得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他人。中国古代主张“和为贵”,认为“和气致祥”,这是很了不起的智慧。在许多时候,我们都要懂得“无我”,牺牲一些自己所谓的“个性”,千万不要让所谓的个性阻碍了自己的成功之路,甚至是幸福之路。

这世界人各有自己的活法,有些人的活法别人很费解,有些甚至难以接受,可是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其实这也是这个多元社会精彩的一面呢。在我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勤劳,一个是学习。我认为这两个关键词对我的人生至关重要。是这两个关键词在这光怪陆离,变动不已的生活中如北斗星一样指引着我的人生。

农民的勤劳是在田野里耕作,知识分子的勤劳是在知识的园地里耕耘。这是不同的劳动,但都一样的辛苦。我小时候,大人就激励我们勤劳,有个夸张的话“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抠了鼻子剜了眼”。可见我们农村人对勤劳的品质是多么看重。这种意识也深深种到我的脑海。我们农村人背地里会议论那些懒汉,在人们心目中这种人用现代词说,就是“人渣”。我勤奋工作,劳作不息,其精神底色是小时候打下来的。对于我这种远离了土地的人,教育与写作是我重要事情,我夙兴夜寐,苦心孤诣,几十年来写过近三千篇散文,虽然和许多职业作家比我还有差距,但是和一般人比已经算是相当勤奋了。

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其实这句话正是所谓终身学习理念的通俗表达。我们民间有“人过三十不学艺”的说法,这实在是一句误导人的话。当然,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社会生活变化小,这种话还说得过去。现在社会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不好了。我小时候就比较爱学习,长大成人后也坚持读书学习,在生活中也愿意向优秀的人学习,可以说就是一种“见贤思齐”的意识吧。因为这个特点,我积累了不少知识,具备了一些能力,因此也结交了不少优秀的人。这也是我引以为傲的地方。

记得有人说,所谓知识分子并不是懂得多的人,而是善于反思的人。是的,善于反思,从自己的过去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并举一反三,积累沉淀,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