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撈漲價到慢性病囤藥

本文来自Dots机构投资者社区,作者:Dots机构投资者社区成员、银石投资基金经理曹琰,经授权发布。

海底捞涨价了,西贝也涨价。大家都说一顿海底捞原来平均一个人就200,现在一下涨到了260,有些人一顿能吃接近300。而我这个不太愿意排队的人,还停留在海底捞一顿120左右的阶段。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在疫情期间,海底捞外卖也短暂的降过价格,我曾经在2月份的时候连续两天吃了4顿海底捞火锅外卖,一共800多块钱,平均我们家一个人一顿也就50块钱。但是一个月以后,中国的疫情看上去大幅好转,且供应链逐渐恢复,但是海底捞和西贝却都涨价了!

很多人想不明白,网上以对海底捞和西贝口诛笔伐的文章居多,认为这个时候涨价不是趁火打劫吗?更有文章提到,如果海底捞和西贝关掉大部分门店,成本不就降下来了吗?为什么不关门?这让我想起了2月初,西贝的董事长贾国龙的一篇文章,哭诉那时公司养了20000多名员工,而现金流只够支撑到4月。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疫情时期没有辞退员工,已经非常优秀。

不管是由于堂食恢复率太低,还是由于原材料上涨,再坚强的逻辑,都扛不住舆论的讨伐,最终海底捞和西贝都道歉,还把价格都降回去了。我心里觉得还挺可惜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决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能不能涨价的,不是它的成本结构,而是它提供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以及原来的定价是否合理。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而这次涨价本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去检验海底捞和西贝的品牌力和定价是否合理,有没有强到让多数消费者忽略价格的上涨继续消费。如果涨价以后堂食客人大幅减少,那说明海底捞和西贝的品牌并没有强到让消费者的需求毫无价格弹性,那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根据情况把价格再次降回去。如果并没有大幅减少,那么说明哪些吃海底捞和西贝的人本就能够承受,而且他们都非常认可西贝和海底捞的品牌。那这次提价就是成功的。

所以,这次涨价到底对原来定价的纠偏?还是对品牌力的测试?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请大家看上图,我们假设上图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是疫情以前的。如果海底捞定价在P0那么,我们看到这个时候供给和需求是均衡的。即没有多余的需求,也没有多余的供给。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怎么解释我疫情前,每次想去海底捞,无论在早上10点还是下午3点前面都有至少50-100桌需要等待?在疫情前,我随便点开海底捞排队APP里面一个店,多数时候前面都至少有100个小桌在等待。所以,从这样的现象看来,以前海底捞的定价是偏低的,没有在均衡定价P0的位置,而是定在了比如说P2的位置,而导致了海底捞在这个位置供给只有Q1,而需求在远超出供给的位置的Q2。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原来定价不合理,适当提价不是应该非常合理嘛?只要不把价格提到P0的位置,我们还是应该能看到海底捞排队的情况。为什么以前海底捞从人均60,提高到人均200没有人提意见,但是这次从200到260就有意见了呢?难道260就真超过了均衡价格了吗?其实,如果疫情不发生这样的提价未必会被注意到,但是疫情发生这样的提价就变得特别受人关注,为什么?原来,张勇也有失算的时候啊!疫情以后,海底捞的需求曲线发生了重大变化。

管理层提价本属合理,但是却忽略了需求曲线的变化。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发生疫情以后,供给因为供应链影响向左移了,但是没想到的是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仅向左移动了,还改变了形状。变成了一个凹函数。也就是说,海底捞这时候无论再怎么降价也未必会增加很大需求,但是由于疫情发生了,一些人被降薪了,一些人失业了,社会舆论敏感了,大家对价格就更敏感了。所以,需求由一个凸函数,变成了一个凹函数。这也许就是管理层失算的地方,没想到从60提价到200如此顺畅,门前依然100桌排队,但是从200-260就被人吐槽了,还被全中国人民关注了。因为需求函数的样子变了。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我们可以看到在需求函数改变形状和左移以后,如果海底捞管理层想把价格从P2提到P1,那么我们需求将从Q’2降低到Q1。

疫情会改变很多商品的需求曲线,如果不认真分析很容易做错决策。原来的刚需可能会变成非刚需,疫情改变的不只是需求大小更是需求的形状。

海底捞只是开头,还有大量真正的刚需正在涨价或等待涨价

比起海底捞和西贝这种非刚需的失败涨价,我更担心的是全球供应链断裂造成的刚需品涨价,而这些涨价最后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降回去。因为他们的需求曲线几乎是垂直的。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刚需。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可以看到,和一般商品不同,刚需品的需求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因为消费者对刚需品的价格变动并不敏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而且根本没有替代。这类商品一般有个特点,就是无论价格上升或者下降需求变化都不大。而在疫情发生的时候还会发生一个可怕的变化,供给因为供应链受到影响会减少,且变得垂直,即因为受到产能限制,价格上升不能提升很多产量。大家都会想,这是我必须的,如果缺货怎么办,于是大量的囤货行为还把短期需求推升了,也就是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结果我们就会发现,这类真刚需商品价格涨了非常多,而且平时购买不需要排队的,也要开始排队了。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那么,这一类必须品是什么呢?我们能想到的有很多,比如婴儿奶粉,纸巾,尿不湿,口罩,农产品及农产品相关产业链,部分食品,和部分药品(特别是慢性病,包括癌症用药)。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以后,很多消费的股票都在涨,做鱼丸粗面的安井食品,做冷冻水饺的三全食品,股价从不打酱油的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奶粉里的战斗机飞鹤,最下饭的福林榨菜,连贵州茅台和五粮液都快创新高了。还有很多,我十个手指已经数不过来。

但是股价上涨,并不意味着这些消费品就是受益于疫情的刚需产品,有些真正的刚需商品还根本没怎么涨,比如我们的卫生纸。难道我们只爱吃喝,不爱拉?或者外国人就只爱拉,但是不爱吃喝?现在已经到了,只要是食物,可以囤,大家就认为这是必选。其实这些被当做必选的公司,有些是真必选有些是假必选。比如,海天它终端大部分还是to B,现在渠道库存已经快2.5个月,可见我们自己做饭真用不了餐馆里这么多酱油,虽然说它真的是一种可以囤的东西,但是我想说大家酱油可以少吃,但是米不能少吃。还有我们的水饺和鱼丸粗面,虽然这俩也可以囤,但是你想,如果真粮食短缺了,你会选择屯米和压缩饼干还是选囤水饺和鱼丸粗面?我觉得,理性的角度我肯定选一定价格下能量最高的初级产品。水饺和鱼丸粗面的囤积行为,本来就是疫情初发之时,大家因为不能出门而做的不得已的选择,而非真是因为短缺而选择的囤积,随着疫情解除,这些囤积行为就会逐渐缓解。

而全球产业链中断,物流受阻的背景之下造成的全球范围内刚需的短缺,我认为这个背景下真正的刚需只有两个。一个就是食物相关产业链,另外一个就是药。当我们议论海底捞涨价的时候,是否关注过海底捞的背后,整个产业链几乎都在涨价,肉类食材<===饲料 <===饲料原材料(包括玉米,豆粕,鱼粉,维生素等),部分农产品 <=== 农药。除了食物类产业链,慢性病用的原料药有很多品种也都在涨价。

我们发现,在疫情让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时候,商品的供给也许就真取决于供应链上的那个短板。比如,我们养猪,需要饲料,饲料里需要添加维生素,需要豆粕,需要玉米,还需要鱼粉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我们的猪肉供应。多国开始限制包括玉米,大豆等的粮食出口,而鱼粉大国秘鲁也开始封国封城。现在养殖旺季还未到来,各饲料原材料就已经开始断上涨,一旦旺季来临更不知情况会如何。

如果看国内种植业,我们需要的农药,化肥等等,也由于全球产业链的断裂受到了较大影响。比如,3-5月正是北半球国家春播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需要使用的农药,主要产能国在美国,日本和印度。问题在于,印度是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疫情的国家,它3月25日开始封城,农药公司的常规库存在1-2个月,如果印度持续封城1-2个月,那么草铵膦(利尔化学),麦草畏(扬农化工,辉丰股份),菊酯(扬农化工),代森锰锌(利民股份)等农药的供给都会受到影响。

粮食,玉米和豆粕的涨价有很多农业文章都分析很多了,这里就不做累述。我们说说短期内和我们更相关的原料药。我们发现,根据国金证券的统计2018年美国原料药占据全球36%的份额,欧洲出口的原料药占全球市场的25-30%,其中意大利原料药出口额占整个欧洲的10-20%。欧洲原料药产能比较大的国家分别为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法国。而排在第三的就是印度,第四是我们中国。

全球药企的原料药库存一般就在1-2个月左右,全球的疫情持续发展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由于物流和封城等因素,原料药出口国无法出口原料药,药厂没法补库存,而由于原料药的下游都是刚需,库存在疫情中也是不断消化的。其次,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许多国家有可能会像禁止出口粮食一样禁止出口原料药,或者将原料药的产能本地化,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是也有可能会发生。我们来看看欧洲和印度占比较高的原料药出口主要品种是哪些。

从海底捞涨价到慢性病囤药

对于这些公司的原料药生产商,药品生产商和一体化生产商来说有不同的机遇和风险。令人担心的是,印度的原料药中有许多是慢性病用药,比如沙坦类的用药,我们通常能看到的厄贝沙坦,颉沙坦,等需要长期服用的高血压用药,还有他汀类和拉唑类的用药,对于多数人来说也需要长期服用,或者都有停药反弹的风险,至少是高血脂和慢性肠胃炎,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常备用药。而就在刚刚,印度宣布继续封城到5月3日,我们无从预知未来药品的供给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多数慢性病的用药都是真正的刚需,疫情发生后需求曲线可能会向右移动和更加陡峭。

我想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疫情的全貌,而全球供应链的改变才刚刚开始,只有全人类携手,全球所有国家共同合作才能读过难关。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以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做好必要的防护,准备好生活中的必需品才能从容应对。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海底捞的涨价,而是还没涨价的刚需品。

-END-

Dots社区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扑克财经/见闻见识/雪球/36氪/富途牛牛/老虎社区/大风号/新浪微博/格隆汇/财富号/百家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