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北魚說】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的我,卻希望自己能在結婚以後,憑自己的能力買房子,然後和那個下半生將陪我度過的人,生活在一起。

至於雙方父母,偶爾來短住自然歡迎。但如果一直和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我肯定會受不了。

01

在和男朋友剛開始戀愛的時候,我就對他說過這樣的話:

希望以後我們不管在哪個城市定居,都能夠不靠家裡,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買房子。

同時,這個房子是屬於我們兩個人的,無論是哪一方的父母來了都是客人,偶爾住一陣子沒問題。但如果常住,我們就要考慮再買一套房子,或者是幫他們租房子。

反正我是無法接受一大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哪怕那是我的父母。

說出這些話來,並不意味著我不尊重長輩。

相反,正是出於對長輩的尊重,和避免產生矛盾的考慮,我才提出了“不與老人同住”的觀點。

因為對於三觀已經定型的成年人來說,兩個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已經是極限。

如果一家四口兩代人,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生活空間又那麼有限,怎麼可能不鬧矛盾?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02

此外我也親眼看到了一些朋友,在婚前把自己的公婆誇上了天。而婚後與老人同住久了,各種生活習慣的碰撞全都出來了。

說起來誰都沒有錯,但這樣相處下去就是不舒服。

同學曉藝就是一個典型的“前車之鑑”。

她談戀愛的時候,還在讀研究生。因為在男朋友家所在的城市,男朋友工作又比較忙。所以每到週末,公公婆婆都會開著車,來給曉藝送吃送喝,簡直將她當親女兒一樣對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曉藝爸媽呢。

所以她研究生畢業之後,也就留在了這座讀書的城市工作,並和男朋友結了婚。

男朋友家裡有一套150平米的大房子。婚前公婆就說過,現在房價漲的太厲害,他們可能馬上沒辦法置辦另一套新房。只能委屈曉藝婚後前幾年先和他們住在一起,等過些年再買房。

曉藝和父母也表示同意,畢竟能留在這座城市且找到一個有房的當地人已實屬不易。150平米4個臥室,空間也足夠大。

曉藝更是感動於讀研期間公婆的悉心照顧,從沒有想過住在一起有什麼不妥。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03

結果住在一起後沒多久,曉藝便在我們的微信群中抱怨,說她受不了婆婆的“潔癖”了。

婆婆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了,總要把家裡上上下下拖三遍掃三遍,看不見一粒灰塵才罷休。

曉藝的工作時間是965,每每她想多睡一會兒,卻總能被婆婆開動吸塵器打掃衛生的聲音吵醒。

有幾次曉藝揉著惺忪的睡眼出門,婆婆還滿臉堆笑著說:“你去睡,你去睡,沒有關係。”

可曉藝這起都起來了,婆婆還那麼勤勞地在幹活,哪好意思再回去睡呢?

晚上下了班回來,婆婆又在打掃衛生。雖然曉藝每次想去幫忙都被拒絕,但她也不好回房間待著,或直接坐到餐桌旁邊,乾等著開飯。只能在家務勞動上給婆婆搭把手。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曉藝沒結婚時,是個特別任性的姑娘。在孃家不睡到中午12點不起床。家務勞動什麼的,也幾乎十指不沾陽春水。

但當時她面對的是自己的親爸親媽,“親不見怪”,哪怕她懶上天,嬉皮笑臉挨父母幾句罵,也就過去了。

可現在結了婚,公婆就算待她像女兒一樣,曉藝自己心中也知道這個關係的分量。

但強按著自己接受公婆的衛生習慣,總讓她覺得心裡不那麼舒服。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04

曉藝和他公公婆婆之間的矛盾,其實哪一方都沒有錯。只是彼此生活習慣不同,再加上畢竟不是親爸親媽,有些話有些事不能說也不能做。只能這樣憋在心裡。

但如果婚後小兩口自己過自己的,沒有了長輩“高人一頭”的氣場壓著,豈不是生活起來更自如?

當然我這裡所說的“不與老人同住”,只是在雙方父母都健康且有自理能力,小兩口也沒有遇到結婚懷孕等特殊時期需要人照顧的情況下。

假如說雙方父母中的某一位因為身體原因需要看護料理,或者女方懷孕生產坐月子要老人在身邊搭把手。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兩代人住在一起,人多力量大,也能把處在特殊階段的那個人,照顧得更加精心。

至於平時,最好還是不要往一戶房子裡湊。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不過這話不用我說,我爸媽早就表示過,等我結婚了不會跟我一起住。

而男朋友那邊,他父母也說過“不喜歡打擾小兩口的生活”這樣的話。

所謂遠香近臭,自己家的子女天天住在一起還會吵架呢,更何況別人家的兒子/女兒?

相反,如果只是偶爾見一面,那滿眼肯定連喜歡都來不及,又怎麼會顧得上嫌棄呢?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05

所以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擁有敢於向父母說出“不與你們同住”的底氣。

同時在買房置業的時候,也多奮鬥一些,爭取靠自己的努力,拿出房款的大部分來。

說實在話,很多已婚男女,寧願忍著觀念衝突和不自由的代價,仍然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其實不就是還想著享受爸媽每天的一日三餐和照顧嗎?

這樣的行為,說好聽點兒是照顧父母,不讓父母孤單。實際上跟啃老有什麼區別?

就算不把18歲定為成人的標準,那結婚成家總該算了吧。

作為一個成年人,還沒有任何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工作忙為藉口,把家務活推給父母親做,虧不虧心啊?

我真的建議,那些有條件的年輕人,結婚後的第一步“斷奶”和成長,就從搬出父母的家,學會兩個人自己生活開始吧!


當代已婚年輕人,走向獨立的第一步:從拒絕與父母同住開始



【作者簡介】北魚,認真寫文的情感作者。願煮字為藥,療愈身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